苏州高铁新城规划面积28.9平方公里,是苏州中心城市“一核四城”发展战略的北部核心板块。2012年1月11日,苏州高铁新城管委会正式挂牌。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苏州高铁新城已成为一个集商贸、科研、居住、办公、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商务创新中心。
苏州高铁新城以构建“双十字”枢纽。历经十余年发展,苏州北站从2025年开始改建,将形成10台24线站的规模的国家级综合交通的“枢纽之城”。高铁新城围绕打造千亿级新经济产业高地目标,聚力发展“科技研发、数字金融、文化创意”三大产业,成为全国领先的数字金融、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区块链、文化创意等新经济产业创新高地的“产业之城”。“产站城人”融合发展打造更有温度,更具魅力和活力的现代化新城;高铁新城通过文化与商业的成功导入,充实城市精神与内在,赋予其更多人文关怀,随着高铁之心、国际文化体育艺术中心、苏州大剧院、苏州·未来科幻馆、国际会展中心、阳澄湖国际电竞馆、环秀湖拥有的旖旎湖光山色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完善,让高铁新城成为“国际旅游新目的地”,苏州高铁新城正在成为国际现在都市第一印象的活力门户。
2025年苏州高铁新城“艺术家公园”公共艺术品征集大赛的组织工作小组完成组建。组织工作小组责本次大赛的具体筹备、组织、协调、评选等相关内容。学术支持则由业界具有广泛视野和丰富经验的设计专家和学术专家组成,旨在把握大赛学术质量,建立健康良好的学术导向,确保大赛评选作品的学术水准与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优选出能代表苏州高铁新城公共形象与文化品位的公共艺术作品。
本次大赛由苏州高铁新城管委会、苏州工艺美院发起,苏州市雕塑协会承办。大赛征集将通过各渠道面向社会及各美术学院、艺术学院及相关专业院校发布大赛信息,发布详细大赛说明和相关资料内容。有参赛意向的个人与团体公共艺术创作者可发送电子邮件至以下公布的联系邮箱/联系人姚老师进行咨询。
1、艺术定位
(1)围绕“江南城市”“心之所向”“融通并茂”“苏州高铁新城环境与空间特色”“公共艺术视野”的整体定位
(2)创造独特、鲜明特色、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共艺术作品,为高铁新城带来新的文化与艺术氛围
(3)通过公共艺术大赛的方式,吸引社会优秀艺术家与设计师参与,提高高铁新城的识别度和影响力
(4)将公共艺术作品与高铁新城的城市定位融合,强化城市定位,文化多元,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
2、方案主旨
主题方向:枢纽之城、产业之城、国际旅游目的地
我们希望通过“来到苏州;喜欢苏州;抱一抱苏州;苏州靠大家”简单且真诚的话语展开公共艺术的一些讨论
(1)高铁新城的发展与面向市民的形象
(2)公共艺术的展示方式和氛围将如何改变人们在新都市的参与方式
(3)人们如何通过公共艺术认知到高铁新城特色
(4)高铁新城打造的艺术家公园呈现的作品风貌,美育滋养人们的精神
大赛的征集将是对以上讨论的一次集体回应,高铁新城的发展愿景转化为“艺术家公园”“公共艺术作品”的实践,并为广大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展示的舞台和机会。大赛将促进人与高铁新城的空间共生、都市美学、美育等综合呈现,从而促进上高铁新城的多维形象的建立。希望通过协同性和共融形的积极影响将是开始并将持续延续下去。
发起单位:苏州高铁新城管委会苏州工艺美院
承办单位:苏州市雕塑协会
艺术家公园面向全体艺术界青年、高校师生,只要是有利于城市品味升级、艺术提升,有合适的作品都可以联系苏州高铁新城,进行试投、试用。
·热爱艺术、设计的青年朋友:擅长公共艺术、景观设计、装置艺术等领域。
·高校师生:艺术、建筑、设计相关专业的在校生及教师。
1、项目区位
苏州高铁新城“艺术家公园”公共艺术作品征集区位在苏州高铁北站南侧区域。具体点位1、2地点在南天成路南侧与源昌街和乾昌街之间,点位3在青龙港路和“高铁之心”建筑体南侧湖泊的堤岸。
高铁新城公共艺术点位
2、设计范围
苏州高铁新城公共艺术作品征集大赛规划范围包括点位1处于苏州北站南天成路南侧广场;点位2属点位1的围绕公共艺术呈现带,水景河流两侧;点位3青龙港路和高铁之心南侧湖泊的东侧堤岸。投稿者可以在这些区域内进行公共艺术创作,以打造苏州高铁新城的文化艺术品牌,提升高铁新城核心地带的空间环境水准,彰显苏州高铁新城作为“枢纽之城”“产业之城”“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融通并茂和创新的活力,展示其独有的人文视野和公共文化态度,期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表现和创意新意。
投稿者尽可能以“江南城市”“心之所向”“融通并茂”为设计指导,作品展现出“枢纽之城”“产业之城”“国际旅游目的地”具体形象表现。设计作品须有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特点,适当增加观众互动性更佳,增加参与者的体验感。公共艺术作品把握在地性、环节融合、不拘泥于形式、安全耐久、未来易维护等原则。确保作品可以保证观众的全权,不会对公共空间造成伤害,设计者须充分考虑,降低安全风险。
3、点位设置
(1)点位1:苏州北站南天成路南侧广场
建议类型:预设计大型公共艺术(雕塑、装置等适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类型)
主题预设:城—江南文化,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标性公共艺术,北站游客出站可以看到的第一印象,展现高铁新城的苏州新中心的城市气质,富有艺术承载力。
设计导向:
作品与广场空间环境呼应
表现江南智慧、柔中带刚的艺术内涵,有条件可以考虑白天和夜间的呈现
点位1
点位1现场环境
(2)点位2:源昌街和乾昌街之间的东西向水道
建议类型:预设计中型公共艺术(雕塑、装置等适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类型)
主题预设:心—心之所向,注重江南水文化,与水景结合特点,设计具有现代艺术语言的公共艺术,有条件的设计师可凸显作品的实用性成为兼具市民使用与观赏的双重效果的作品。
设计导向:
作品与水景环境呼应
与水景环境基调和谐统一,富含亲和力和氛围,有条件可以考虑白天和夜间的呈现
点位2群落
点位2现场环境
(3)点位3:青龙港路,高铁之心南侧
建议类型:预设计中大型公共艺术(雕塑、装置等适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类型)
主题预设:融—融通并茂,注重现代科技的质感的呈现,与湖泊、周边建筑体相互协同的特点,设计具有现代艺术语言的公共艺术,公共艺术设计兼具建筑尺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缓冲带,又能成为湖泊视觉的“视觉特色”。
设计导向:
作品与湖泊、建筑、环境呼应,考虑尺度的“缓冲带”作用
与周边环境的协同作用,富含亲和力和氛围,有条件可以考虑白天和夜间的呈现
点位3
点位3现场环境
1、时间规划
(1)竞赛作品征集:2025年5月5日—2025年6月5日(创作主题、理念不少于200字、效果图、三视图或其他专业图纸)
(2)若有实际模型提供,则除内容1的效果图等资料外,模型可延期至6月25日准备完善
(3)初评阶段:预计2025年6月底
(4)公众投票+专家评审:依据初评阶段制定后续阶段
(5)入选作品由苏州市雕塑协会协助设计团队与相关部门完成后续对接
2、大赛奖项设置
本次公共艺术方案征集宗旨以为苏州高铁新城的公共艺术发展、文旅融合、提升在地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积累经验,鼓励和发现更多有才华的设计团体,同时鼓励在校大学生投稿,协助国内公共艺术团体的培养。因此发起方为得奖团队准备了鼓励性奖金费用,费用均为税前金额。如对奖金费用有所异议,可忽略本次征集活动。
奖项与相应奖金内容如下:(奖金皆为税前金额)
一等奖
数量:一名
二等奖
数量:二名
三等奖
数量:三名
3、公共艺术方案征集提交内容
投稿邮箱:szdsmishu@163.com
咨询联系人:姚老师
(1)设计方案概述:不少于200字(提供设计思路阐述)
(2)方案提交内容:原则上能够完整、准确、专业表达设计意图、方案特色为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创作主题、创作理念、创作原则、效果图、三视图及其它专业图纸
(3)*展陈小样:若设计项目有展陈小样,则可提供。把握在最长边1米之内。确保小样材料尽量还原真实效果,结实不易碎。
(4)方案提交形式:提交工作小组提供的展板文件,尺寸为297mmX420mm,分辨率不少于300dpi,提交图像文件,例如JPG、PNG大小以不超过10M为宜。文件名格式:作者姓名/单位-作品名-点位-作品类型
(5)方案演示视频(视频非必须项):格式选用MP4、MOV等常用播放器格式文件,视频分辨率不小于1080p,时长不超过5分钟。
1、投稿申报人的作品均不能含有色情、暴力等因素,遵守《广告法》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意识形态及政治观点不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符合民族文化传统、公共道德价值、行业规范等要求。
2、投稿申报人的作品不得侵犯其他第三方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名誉权或其他任何合法权益。如发生侵权行为,将由涉及侵权的申报者自行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3、本次征集活动获奖作品著作权归申请者所有。大赛活动小组有权对参加活动的作品进行宣传、汇编出版、发行,以及进行公益使用等,并享有对入选方案进行再设计、落地实施、生产、展示、出版等相关权益。
4、如因不可抗因素影响而延期举行活动,将在官方公众号通知具体时间。
5、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组织方所有。
提交标准展板、定位高清图等资料请从以下地址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5sK89Xsd1R17ZzcTJzccoQ
提取码:1jsy
©来源:苏州市雕塑协会
https://mp.weixin.qq.com/s/FHpW6jilOfFGU_61n946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