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中与百年故宫对话——「黑暗中博物融合体验馆」场馆设计合作方征集

发布时间:2025-07-25      截稿时间:2025-08-01      阅读量:169次     

  当眼前只剩无尽黑暗,
  世界会以怎样的形态被感知?
  黑暗中对话
  与残障群体的沟通桥梁
  “黑暗中对话”体验馆由海涅克博士(Dr.AndreasHeinecke)创立,自1988年在德国法兰克福诞生以来,“黑暗中对话”已走进全球41个国家,让千万人在黑暗中重新学会“看见”,推动“多元感知方式应当被平等接纳”成为着一种新的社会共识。用独特的黑暗空间,让参与者暂时告别光明,通过触觉、听觉、嗅觉等感官,沉浸式感受视障人士的生活。
  换个角度看世界:在这里参与者暂时放下视觉,凭听觉、触觉、嗅觉等感知周遭,在导览员带领下专注听觉、触觉、嗅觉等变化,在换个角度体验日常的过程中自然消解偏见,理解视障者群体。
  当感知文明与传统文化相交,世界会以怎样的方式被触动?
  对“感知”的探索向文化纵深延展,便有了与文明共振的可能。从用多元感官感知世界,到以平等视角触碰文明——在600年历史沉淀与无障碍理念的交汇处,红墙黄瓦的故宫,将如何在黑暗中被重新感知?
  2020年,万科公益基金会与故宫博物院携手启动「故宫零废弃」项目,通过将310组垃圾桶精简至110组的精细化管理,至2024年10月累计消纳了园林绿化垃圾83.5吨,产出堆肥土壤改良剂32.8吨,让世界文化遗产在可持续理念下焕发绿色生机。这是对“传统文化可持续传承”的生动实践。如今,探索从“守护传统文化长存”迈向“让传统文化被平等感知”,在更深维度展开新思考——恰逢202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这座承载千年文明的宫殿将作为「体验馆」的首个重磅体验内容,而大梅沙万科中心碳中和实验园区「黑暗中的博物融合体验馆」场馆设计招标也于今日正式启动。
  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红墙、藏品,在黑暗里会是什么样子?或许,指尖滑过的红墙能让人触见砖石的岁月纹理,耳畔传来的空间回声能让人听见殿宇的开阔,鼻尖萦绕的木料气息能让人嗅见古建的岁月。
  这无疑是一次让大众重新理解“看见”的机会。让文化以超越视觉的方式呈现,也让大众用更丰富的感官感知文化,让沉淀六百年岁月的故宫,于黑暗中破茧重生。
  真正的文化传承,不该只是看得见的人的专属,而该让所有人都能平等地感受——尤其是关注像视觉障碍者这样的弱势群体,让他们也能通过触摸、聆听、闻嗅等方式,亲身体验传统文化。这不仅是要让社会更包容,让不同群体都能从自己的视角接触文化,也是在绿色环保的理念下,一边守护文化,一边让大家平等共享。我们期待在这片土地上,让600年的故宫文化与多元体验相遇,打造全国首个「黑暗中对话故宫」沉浸式空间,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从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所有人都能触碰的温暖。
  01.
  场地介绍
  场地坐标
  场地落位于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万科中心碳中和实验园区负一楼(场馆面积约1000㎡)。
  自2021年起,万科中心碳中和实验园区便致力于打造国内外领先的碳中和示范园区。作为国内首个获得LEED与WELL双铂金认证的既有社区,园区内铺设的8000平方米光伏板用于收集太阳能,70平方米空间则通过黑水虻实现厨余垃圾向有机肥料的转化,切实践行着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在这个主打“绿色、循环、共生”的地方,还酝酿出了“全感官感知故宫”的新可能。而这个「黑暗中的博物融合体验馆」,会成为这片生态园区里,体现文化与包容的新亮点——让碳中和的环保理念和“文化平等体验”的公益初心,在大梅沙的山海边一起落地,变成更有活力的实际行动。
  两大核心展区
  视觉部分(400-500㎡):以1:1复原的乾隆书房、珍宝馆等模型为基础,结合AR互动与触觉反馈装置,让观众通过视觉、触觉初识故宫。设置盲文说明与可触摸复制品,确保视障群体与健全人士同步开启文化探索,构建平等的认知起点。
  暗房部分(300-400㎡):在无光环境中,通过触觉、听觉、嗅觉还原故宫场景:触摸铜龟肌理、琉璃瓦弧度,聆听金水河钟声、书房低语,嗅闻黄花梨香气、御花园花香,甚至感受冰窖的凉意。无视觉干扰下,视障者的敏锐感知与健全者的新鲜体验交融,共同完成与历史的感官对话。
  02.
  需求介绍
  可持续理念
  采用环保与低碳材料复原场景,展陈装置模块化设计以利重复利用。延续故宫零废弃实践与园区碳中和定位,将故宫生态经验与现代环保理念融入细节。让环保细节与无障碍设计自然融合,使“绿色守护”与“平等感知”在每处设计中共生,成为可触摸的可持续实践。
  我们寻找这样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