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征集

发布时间:2025-08-25      截稿时间:2025-10-31      阅读量:40次     

  “岭南文脉传薪火·湾区创意启新章”
  2025年第十届广东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
  参赛作品征集正式启动
  诚邀四海匠才与新锐设计师
  以当代表达激活千年非遗
  共绘湾区创意新篇章!
  活动详情如下
  01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中共越秀区委宣传部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二)承办单位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馆(广州市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02大赛安排形式
  (一)非遗作品类(成人组)
  1.征稿对象
  18岁以上的在校师生;设计从业者及相关单位;工艺美术从业者、非遗项目传承人及相关单位;海内外从事创意设计和工艺美术独立创作人。
  2.征稿要求
  投稿作品要求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围绕本届大赛的主题,采用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和更多创新理念进行设计创作,挖掘提取岭南文化元素和符号进行延伸创作,鼓励以湾区文化、老城市新活力、花城花事、古越今秀等为主题进行创作,鼓励港澳作者参赛,参赛作品必须是2022年12月31日以后创作。原创作品的设计稿和实物作品均可投稿,获奖作品必须参加本大赛的优秀作品展览。
  3.投稿方式与要求
  (1)参赛作品以图片形式投稿,图片质量须能看清楚作品整体效果和局部细节,立体作品需要提供不同角度照片,提交照片不低于1200万像素且大于2M的图片文件,格式仅限于JP(E)G、PNG、GIF、BMP、TIF、RAW、PSD,其他文件不受理;每个参赛个人或团体,报送作品不超过三件,同一IP/主题下衍生的系列作品,合并为一件计数,且须附上一张清晰呈现该组作品整体概念与核心信息的视觉概要图或总览图。
  (2)作品图片与2025年第十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成人组报名表(附件1,Word格式)一并发送至邮箱gdsfycyds qq.com,邮件标题及附件名称为“作者+作品名称”,作品图片名称为“作者+作品名称1”、“作者+作品名称2”、“作者+作品名称3”。
  (3)投稿截稿时间:2025年10月31日。
  4.奖项设置
  本项比赛实物作品设金奖5个,银奖7个,铜奖10个,优秀奖30个,入围奖50个;设计作品设创意奖10个;优秀组织奖15个;优秀指导老师奖10个。
  (二)非遗作品类(青少年组)
  1.征稿对象
  广东地区18岁以下青少年
  2.参赛组别设置
  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中职中技组
  3.征稿要求
  围绕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衍生文创品,开展非遗在校园传承实践时的学生作业、精品评比活动作品,题材与表现形式不限,要求健康向上,具有岭南特色、校园特色、时代特征。
  4.投稿方式与要求
  (1)本次比赛采用作品电子版评审形式,参赛作品以照片形式投稿。照片质量须能看清楚作品整体效果和局部细节,立体作品需要提供三个不同角度照片,提交照片不低于1200万像素且大于2M的图片文件,格式仅限于JP(E)G、PNG、GIF、BMP、TIF、RAW、PSD,其他文件不受理。
  (2)每幅作品只能1名作者,1名指导教师;以学校为参赛单位,每一所参赛单位报送作品不超过20件。
  (3)参赛作品图片与2025年第十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青少年组报名汇总表(附件2,Word、PDF或Excel格式)一并发送至邮箱1564748037@qq.com,邮件标题及参赛文件包命名为“xx市xx区(县)xx学校+联系人+手机号码”,参赛作品图片名称为“非遗项目名称+作品名称1+作者+xx学校”“非遗项目名称+作品名称2+作者+xx学校”“非遗项目名称+作品名称3+作者+xx学校”,以此类推。
  (4)投稿截稿时间:2025年10月31日。
  5.奖项设置
  本项比赛的作品按组别设一、二、三等奖。奖项按照参赛作品的60%入围,一等奖作品占参赛作品的15%,二等奖作品占参赛作品的20%,三等奖作品占参赛作品的25%。
  (三)非遗校园传承文献类(教师组)
  1.参赛组别设置
  小学组、普通中学组、中职中技组
  2.征稿内容
  针对开展非遗在校园活动的单元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论文、录像课例四个方面的内容均可参赛。
  3.内容要求
  (1)单元课程教学设计(含课时教学课件)
  本活动评选的单元课程教学设计所指的“单元课程”,指以主题或任务为中心,形成具有明确的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非遗学习主题。单元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容框架包含:
  一、单元课程名称
  二、实施年级
  三、单元课时安排
  四、课标要求分析
  五、单元课程简介(单元大概念、课程设计思路及设计亮点、单元内容框架图)
  六、单元教学目标(了解...掌握...做到...)
  七、单元作业成果及展示方式
  八、课时教学设计
  1.课题名称
  2.教学重难点
  3.教学准备
  4.学习活动设计(每一个活动包含:活动意图、任务、具体内容、关键问题、评价要点)
  5.课时作业评价量表(学习任务单/学历案)
  6.板书设计
  (2)教学案例
  主要指各校开展非遗项目教学实践后,形成的具有引导性、突破性及示范性的做法和经验。
  案例应包含背景、做法、成效、存在问题探讨等要素;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特色鲜明、资料详实、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案例摘要300字内,正文不超过3000字,并配上5-10幅插图,图片下方附不超过50字的文字说明,且注明拍摄者。
  (3)教学论文
  题目自定,包含论文、调查报告、特色工作坊经验总结、实验报告等内容。
  文章观点鲜明有新意,贴近教学实际,实践性强,论述严密,数据准确,文字通顺;引文请注明出处,杜绝抄袭、剽窃行为,作者必须是唯一作者。
  论文摘要300字内,正文不超过5000字。
  (4)教学录像课例(含教学设计及课件)
  选送的录像内容必须是一节完整的非遗教学课(约40分钟),授课班级学生不少于15人。录像画面和录音须同期一次录制完成,使用U盘存储,并认真检查格式,确保播放正常,否则视作弃权处理。
  4.投稿方式与要求
  (1)各参赛内容的文件名为“xx市xx学校+作+单元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论文、教学录像课例)名称”。
  (2)参赛内容的标题使用二号黑体,正文使用小三号仿宋体,并于左上方用四号楷体标明“第十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单元课程教学设计评比”“第十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教学案例评比”“第十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教学论文评比”“第十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教学录像课例评比”字样。
  (3)参赛材料与2025年第十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教师组报名汇总表(附件3,Word、PDF或Excel格式)一并发送至邮箱1564748037@qq.com,邮件标题及参赛文件包命名为“非遗传承文献类+xx市xx学校+作者+手机号码”。
  (4)投稿截稿时间:2025年10月31日。
  5.奖项设置
  本项评选按参赛内容及组别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奖项按照参赛材料的80%入围,一等奖占参赛材料的20%,二等奖占参赛材料的30%,三等奖占参赛材料的30%。
  03其他事项说明
  1.参展作品由大赛组委会从省、市、区非遗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评委会进行评审,获奖名单将公布在“越秀文体旅游”公众号。
  2.大赛不收取任何报名费用,作品知识产权归作者所有,提交参赛作品资料至邮箱即视为授权和同意主办方对该作品享有出版、传播、推广、展示及线上线下任何形式的宣传等权利,并优先享有复制、衍生、落地、发售等商业洽谈权利。
  3.参赛作品须为作者原创作品。凡涉嫌抄袭、侵权、模仿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将取消其参赛资格,造成任何法律纠纷或责任的,由参赛单位和个人自行承担。
  4.报送作品参评、参赛的作者,应视为确认并遵守本次大赛的各项规定,未尽事宜由主办方另行商定,并享有对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
  5.联系人:邓老师、范老师,联系电话:87670878
  上文提到的附件表格
  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下载
  上一届部分非遗获奖作品展示
  广州提琴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吴祖亮创作的金奖作品《粤韵提琴》,尝试运用广彩的艺术风格与配饰纹样,开窗布局七首广东音乐名曲,表达百年来小提琴与广东音乐的形影相随,突出广东文化的兼收并蓄与勇于创新的优良传统。
  广州榄雕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曾宪鹏创作的银奖作品《荷塘月色》,巧妙运用传统镂空雕技法与独特镶嵌工艺,精细雕琢荷花、莲蓬、荷叶及悠然自得的鹭鸟,栩栩如生,尽显自然之韵,并首次尝试应用于照明设计,当柔和光线穿透精致镂空,映照出荷塘月夜的静谧与祥和,为家居增添一抹诗意与雅致,引领榄雕艺术与现代家装融合的新风尚。
  ··
  高级工艺美术师程振业以白端砚石为材料,创作出铜奖作品《砚玉玲珑·岭南其臻》系列首饰,将唐代风字砚、宋代古琴砚、明清八卦砚样式进行提炼与转化,以耳环、戒指、项链的形式进行呈现,让古老的端砚文化能够以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更具时尚感的方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有机结合。
  入围奖作品《荔梦剪影》引入AI动作捕捉技术,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农民采摘荔枝的场景,革新了传统剪纸艺术的传播媒介,探索非遗数字化赋能与信息化转型。
  银奖作品《乞巧繁花》,提取七娘盘、七仙女物件、斋塔、芝麻花、牛郎织女、珠村牌坊等文化符号,创作出更时尚化的乞巧繁花图案,展示天河乞巧的独特魅力。
  最具市场潜力奖作品《好运来,厄运断》以醒狮为设计主题的胶带切割器,既满足了Z世代的消费需求,又传递了岭南文化的悠长韵味。
  《琴影逸韵》出自广州南华工贸技师学院珠宝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24岁的教师李北北之手,是首个夺得广东省非遗创意设计大赛金奖的技工教育人才。该作品为以岭南古琴艺术减字谱为主题,融入满洲窗、珐琅彩元素设计的首饰。
  创意奖作品《花牌御守》出自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学生李彤彤之手,是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扎作技艺中的节庆花牌作为原型创作的御守香包,备受喜爱“二次元”文化的年轻人喜爱。
  创意奖作品《岭南印象》出自江西省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学生文钰惠之手,是以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建造的厝角头民居为原型创作的椅子,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入围奖作品《归夙》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的中职学生佳作,提取木棉花和镬耳屋作为设计元素,通过盘银绣、广绣、烫钻、手绘、压褶、手缝线迹等工艺,使用香云纱创作的系列时尚服饰。
  本次大赛共收到瑶、满、壮、布依、蒙古等少数民族的13份作品,如铜奖作品《锦绣·瑶龙》聚焦神秘且极具代表性的瑶族图腾,将瑶绣传统而独特的纹样特征、文化寓意化作商务领带上的醒目印记,传统手工技法与摩登剪裁珠联璧合,绽放别样风采。

  入围奖作品《十二生肖书签》是一套以女书为意象,以瑶绣、壮绣记录瑶族妇女劳作时的闺中密语及故事创作的系列书签,具有民族学与人类学价值。

https://mp.weixin.qq.com/s/bI0p-RXxqw0fSWgGnz0I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