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力创新非遗传播弘扬体系、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切实发挥好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价值作用,积极构建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新格局,全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决定举办第二届“传承非遗创意陕西”非遗文创设计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背景
  陕西作为文化大省,非遗资源丰富,现有5项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9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66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进一步推动陕西非遗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特策划以“实物落地、产业转化”为核心的非遗文创大赛,旨在汇聚各方创意力量,挖掘陕西非遗的商业价值与文化内涵,促进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完成“作品—产品—商品”的三级跳。
  二、大赛主题
  “传承非遗创意陕西”
  三、举办时间
  2025年10月至12月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五、参赛对象
  面向全国文创产品设计开发单位、国内外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产品设计机构、独立设计师、创意设计团队、相关院校设计专业师生、中小学师生等个人或单位。包含但不限于以下类别:
  1.高校在校师生、中小学师生(可跨校组队)
  2.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工作室
  3.独立设计师、设计机构、品牌方
  (允许“传承人+设计师+企业”三方自由组队,每组不超过5人)
  六、征集作品赛道与要求
  (全部要求实物,赛道F除外)
  赛道A:食・器——“把陕西味道带回家”
  命题内容:设计兼具实用与收藏价值的餐具、茶具或食品包装。
  命题要求:须选用至少一种陕西省级及以上非遗项目作为核心元素。餐具、茶具包装设计要符合现代审美,材质安全环保,便于携带与使用。餐具需考虑人体工程学,食品包装要注重密封性和保鲜性。
  赛道B:衣・饰——“穿在身上的长安十二时辰”
  命题内容:融合陕西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设计理念,用非遗项目(例如刺绣、缠花、盘扣等)创作可日常穿着的服饰或饰品,可以开发围巾、胸针、手包、帽饰等。
  命题要求:深入挖掘陕西历史文化,将其巧妙融入服饰或饰品设计中,体现陕西文化的独特魅力。作品要符合当下时尚潮流趋势,具备可穿着性与实用性,适合不同年龄层和消费群体。服饰或饰品的材质选择要多样,考虑舒适性、耐用性和质感,鼓励运用新型环保材料。
  赛道C:艺・居——“非遗技艺的现代演绎”
  命题内容:鼓励参赛者对陕西传统工艺,如陶瓷烧制、金属锻造等进行家居创新应用。例如将传统陶瓷烧制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设计出具有现代审美和实用功能的陶瓷艺术品,如陶瓷灯具、陶瓷装饰品等。设计将非遗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场景的产品,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命题要求:参赛者需在设计中体现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表达,注重工艺的细腻程度和艺术价值。通过创新设计,吸引更多人关注传统工艺,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赛道D:行・旅——“随身可以带走的非遗”
  命题内容:结合非遗项目,开发收纳包、行李牌、手账周边、户外杯等。
  命题要求:产品需满足旅行中的实际需求,如旅行背包、旅行水壶、便携式折叠凳等,具备轻便、耐用、多功能等特点。注重产品的创意性和美观性,能吸引游客购买作为旅行纪念或日常使用。
  赛道E:潮・玩——“Z世代的非遗盲盒”
  命题内容:开发以陕西非遗项目为主题的盲盒系列产品,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命题要求:选取至少5种陕西不同类型的非遗项目,如皮影戏、凤翔泥塑、华县皮影、陕北剪纸、西安鼓乐等,将其形象或技艺转化为盲盒玩偶、摆件等形式。盲盒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神秘感,符合Z世代的审美喜好和消费心理。玩偶或摆件的造型设计新颖独特,色彩鲜艳,制作工艺精良。每个盲盒套装内包含隐藏款,增加消费者的收集欲望和惊喜感。产品包装设计要富有吸引力,突出陕西非遗主题。
  赛道F:数・智・非遗——“科技赋能非遗新体验”
  非遗数字化展示:鼓励参赛者利用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对陕西非遗进行数字化展示。例如制作关于春节的VR体验项目,让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陕西春节的魅力。
  智能非遗互动产品:设计智能非遗互动产品,如开发具有互动功能的非遗APP,用户可以通过APP学习非遗知识、参与非遗互动游戏等;或设计智能非遗玩具,如带有语音讲解功能的皮影玩具,让孩子们在玩耍中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除以上A—F六大赛道外,若有其他包含陕西非遗设计灵感元素的优秀文创作品,也可积极参与报名,组委会将择优录取参赛。
  七、参赛方式及有关要求
  组委会通过报名通道的报名信息进行组织与个人的信息确认,并与报名设计师互加微信,建立咨询沟通信息渠道,发送大赛报名表。报名者在报名时应注意:
  1.获取报名表-扫描二维码报名-进行报名资格注册;
  2.参赛机构或个人将报名表格、概念设计稿、作品照片、作品介绍等电子材料发送至邮箱ichshaanxify 163.com,以“作者姓名(或参赛单位名字)+手机号码”作为邮件标题。
  3.参赛表格中应填写包括参赛作品名称、创意设计理念等,文字简明扼要,务必填写清楚本人真实信息,以便审核参赛人资格及通知参赛参展事宜,参赛表格后需附上参赛作品图片。
  4.参赛者设计原稿须与参赛表一起发送到邮箱,并且提供设计方案效果图,其中包括:设计图1张(作品照片或设计效果图,尺寸为800mm×600mm的竖版,PDF、JPG、TIF等格式,300dpi分辨率,大小不超过30M);6张以内细节图,内容包括:整体效果图、局部效果图、外观尺寸图等。所有参赛作品需阐述作品名称、设计主题、设计理念、寓意创意、材质、结构、工艺、尺寸等内容。
  5.参赛作品必须为可批量生产的实物成品,不接受单一3D渲染图或概念稿。
  6.参赛作品中须采用至少1项陕西省级非遗项目元素,并在报名表中注明项目名称及传承人姓名。
  7.知识产权:参赛者必须拥有完整版权,未在国内外同类赛事获奖。
  8.所有参赛作品的售卖价格要符合市场规律。
  八、赛程安排
  1.大赛启动(10月31日)
  2.作品征集(10月31日-11月15日)
  3.参赛报名与作品提交(10月31日-11月15日)
  4.作品邮寄/组委会接收与登记(10月31日-11月15日)
  5.作品评审(11月15日-11月20日)
  专家评审从非遗元素运用(30分)、创新性(30分)、实用性(20分)、市场潜力(20分)等维度打分。
  6.公示评审结果与作品完善(11月20日-11月30日)
  7.成果展示(12月具体待定)
  九、奖项设置
  最佳设计奖5名;最佳市场潜力奖5名;最佳创新奖5名;最佳非遗活化奖10名;最佳非遗IP奖10名。
  十、有关注意事项
  1.参赛者拥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但授予大赛组委会在大赛相关宣传、展览、出版等活动中的使用权。
  2.获奖作品的知识产权仍归作者所有,陕西省非遗品牌共创中心拥有优先合作开发权,双方协商商业转化事宜。
  3.若参赛作品涉及侵权纠纷,参赛者自行承担法律责任,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系人:陈娜
https://mp.weixin.qq.com/s/ndgk_X_IdfRmO5wc2ck9M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