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业文创

如何正确get全球古籍拍卖屡创高价的珍贵图谱?

发布时间:2019-03-19      阅读量:7686次     

  即使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
  人们对明信片依旧有着独特的情结
  或许,是因为它代表着见字如晤的郑重
  珍藏的旧日时光
  似水流年,岁月无法停留
  那些消逝于历史的花鸟鱼虫、古寺遗迹
  重情者惜之,可叹“惜分飞”
  为了让这些美好的记忆复苏,
  我们用明信片的形式
  将全球古籍拍卖屡创高价的
  珍贵图谱“重见天日”
  四季流转,风物成诗
  让旧影里的美好重现
  “惜分飞”系列明信片共十二盒,分为四个系列:
  飞鸟系列
  《啼鸟一声春正长:1806年丛林百鸟图谱》
  《风暖鸟声碎:19世纪北美洲百鸟图谱》
  《飞鸟印象:19世纪荷兰印象派时期百鸟图谱》
  昆虫系列
  《蝶恋花:18世纪苏里南蝴蝶图谱》
  《绿袖与蝴蝶:1705年南美洲蝴蝶图谱》
  《一段风流画不成:18世纪欧洲洛可可时期蝴蝶图谱》
  植物系列
  《女王的花园:1850年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花谱》
  《罗马花日斜:1750年神圣罗马帝国时代花谱》
  《行香闻杜鹃:1849年英国皇家植物园所藏锡金-喜马拉雅山植物图谱》
  古迹系列
  《残佛的沉睡: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佛像遗迹》
  《菩萨的微笑:晚清民国时期中国菩萨像遗迹》
  《古迹的消逝: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古寺、古碑、古塔遗迹明信片》
  春
  啼鸟一声春正长
  飞鸟系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人们对春天的感知,大概是从飞鸟的啼叫而来。
  飞鸟系列三盒明信片
  200多年前,年轻的弗朗索瓦·勒瓦扬,从他的出生地南美洲的荷属圭亚那回到法国,开始学习鸟类学并致力于标本收集工作。
  在众多鸟类学家和博物学家中,勒瓦扬被认为是首先用彩色图版展现鸟类的人士之一,其彩色图版风靡当时的法国社会,诸多新发现的鸟类物种以勒瓦扬的名字命名。本套《啼鸟一声春正长》明信片图片,遴选自其1806年出版的《天堂鸟、佛法僧、巨嘴鸟以及拟啄木鸟的自然史》一书。
  
  冠蓝鸦勒瓦扬绘,摘自《啼鸟一声春正长:1806年丛林百鸟图谱》
  “美国鸟类学之父”亚历山大·威尔逊生于1766年,1808年—1814年期间,威尔逊出版了9卷本的《美国鸟类学》,其中包括了26种之前没有描述过的鸟类。本套《风暖鸟声碎》明信片遴选之图来自1829年柯林斯出版集团再版的版本。
  1.粉红琵鹭2.褐胸反嘴鹬3.三趾滨鹬4.半蹼鸻威尔逊绘,摘自《风暖鸟声碎:19世纪北美洲百鸟图谱》
  “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飞鸟印象》的作者——约翰·杰拉德·科尔曼斯,是19世纪最出色的鸟类博物学家与书籍插画师,1842年出生于荷兰,曾任莱登自然历史博物馆动物标本采集员。1864年前往西非探险,他用画笔手绘了四五千张珍惜鸟兽图谱,记录了濒危的飞鸟之美。
  灰伯劳科尔曼斯绘,摘自《飞鸟印象:19世纪荷兰印象派时期百鸟图谱》
  夏
  穿花蛱蝶深深见
  昆虫系列
  歌德说:“我要展现我看到的万物的芳姿与颜色。”对美丽的蝴蝶来说,更是如此。
  昆虫系列三盒明信片
  南美洲的苏里南,有大约80%的陆地被热带雨林覆盖,丛林中飞舞着大量绚丽多彩的蝴蝶。自1602年荷兰人开始在苏里南定居开始,苏里南因其富饶的物产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欧洲殖民者追寻的天堂。
  荷兰博物学家和昆虫学家简·赛普,生于1778年。赛普家族的四代人均为出版商和艺术家,因在1768年至1860年间出版了大量大型自然博物类版画而闻名。简·赛普是赛普家族的第三代,绘有《苏里南蝴蝶图谱》,本套明信片《蝶恋花》图片来源于此。
  安凤蝶简·赛普绘,摘自《蝶恋花:18世纪苏里南蝴蝶图谱》
  最著名的《苏里南昆虫变态图谱》,来自德国女博物学家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从13岁起,梅里安就开始搜集各种蚕蛹和毛毛虫;52岁时,梅里安在两个女儿的陪同下,乘船来到荷兰殖民地苏里南,记录和描绘这片位于南美洲北部丛林中“湿热之地”的动物和植物。
  梅里安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描述了植物和昆虫的生命周期,创造性地把昆虫的各个生长形态与其植物宿主同绘在一个画面之中,将科学的严谨和艺术的美感同治一炉。她关于昆虫及其变态发育的绘画作品,对后来的昆虫学研究贡献卓著。本套《绿袖与蝴蝶》明信片图片,遴选于本书。
  长臂彩虹天牛梅里安绘,摘自《绿袖与蝴蝶:1705年南美洲蝴蝶图谱》
  同为荷兰人的彼得·克莱默,虽出身于富商家庭,却以昆虫学家而为世人所知。1775—1782年,克莱默所绘四卷本的《异域的蝴蝶》陆续出版,囊括了亚洲、非洲和美洲的蝴蝶和蛾类。
  在昆虫学史上,《异域的蝴蝶》是一本重要的著作,在396幅手绘上色的雕版上描述了1658种蝴蝶和蛾类。本套《一段风流画不成》明信片里所包含的60张精美图片精选于本书。
  茶褐木蠹蛾克莱默绘,摘自《一段风流画不成:18世纪欧洲洛可可时期蝴蝶图谱》
  秋
  兰有秀兮菊有芳
  植物系列
  植物系列三盒明信片
  1836年,英国著名植物学家、园艺师、建筑工程师和作家约瑟夫·帕克斯顿,巧妙地设计了温水流体培养结构,使一颗来自亚马孙流域的热带王莲种子在英国顺利发芽。他将盛开的王莲献给维多利亚女王,成为伦敦一时的盛事。
  帕克斯顿酷爱园艺,23岁便成为查兹沃斯花园的园艺主管,他与人合著有《帕克斯顿的花园》,内容包括兜兰、杓兰、树兰、蝴蝶兰、文心兰等各类兰科植物,以及杜鹃花、芍药、凤梨、花烛等植物形态,本套《女王的花园》明信片选编于此。
  白睡莲帕克斯顿绘,摘自《女王的花园:1850年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花谱》
  30岁那年,英国皇家植物园园长、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胡克远征亚洲,怀揣着对喜马拉雅的崇敬和好奇,前往锡金等地进行考察。
  而立之年的小胡克被那里的杜鹃花美到醉心。当他把杜鹃野生资源带回英国,强烈的刺激了英国人对杜鹃花的狂热,最终演变成整个欧洲对杜鹃的痴迷。
  深红的猩红杜鹃、绯红的簇毛杜鹃、洁白的长药杜鹃、金黄的黄钟杜鹃……如果去不了喜马拉雅山脉腹地一探究竟,至少我们可以通过《行香闻杜鹃》见识那里杜鹃花和滇藏玉兰、西藏红杉、毛萼山珊瑚等其他特色植物的珍稀之美。
  铜叶钟花杜鹃小胡克绘,摘自《行香闻杜鹃:1849年英国皇家植物园所藏锡金-喜马拉雅山植物图谱》
  “既不神圣,也不罗马”,却有姹紫嫣红的百花。1750年神圣罗马帝国时代花谱,是欧洲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植物图谱。
  生于1708年的乔治·埃雷特,是德国著名的植物学家、昆虫学家和植物插画师。承袭父母的才智和爱好,埃雷特很早就在园艺植物方面展示出过人的天赋。再加上高超的绘画本领,让埃雷特成为那个时代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博物学家。
  后来,埃雷特前往英国并绘制了更多更精美绝伦的植物插画。他的许多作品都被大英博物馆、英国皇家植物园、伦敦皇家学会等机构收藏。在本套《罗马花日斜》明信片中,埃雷特逼真地描绘了珍稀植物的植株、花朵、果实和种子,体现了博物学家的细致与严谨。
  玉兰埃雷特绘,摘自《罗马花日斜:1750年神圣罗马帝国时代花谱》
  冬
  姑苏城外寒山寺
  古迹系列
  古迹系列三盒明信片
  寒山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自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以来,寒山寺享誉天下,在日本《枫桥夜泊》也几乎家喻户晓。自唐朝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
  自1906年以来,日本学者关野贞和常盘大定先后来华实地勘察、摄影,留下了包括寒山寺、南普陀寺、金阁寺等的珍贵图像,难能可贵的是,这批图片中还包含了现已不存、没入草莽的杭州云栖寺和民国时期流失于海外、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唐太宗昭陵六骏碑之一的飒露紫石雕等。
  陕西醴泉唐太宗昭陵六骏碑之一飒露紫(1906年摄),摘自《古迹的消逝: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古寺、古碑、古塔遗迹》
  关野贞、常盘大定搜集、拍摄的照片,几乎囊括当时保存尚好的名胜古迹,范围遍布十四省,跨越127个地区,他们编撰的《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堪称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一大图鉴,其取材范围之广、收录内容之丰富,时至今日无忧出其右者。古迹系列明信片来源于此。
  常盘大定在测绘佛像
  金刚怒目,菩萨低眉。《残佛的沉睡》和《菩萨的微笑》,主要包括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佛像和菩萨像遗迹。如山东历城大佛洞大佛、山西云冈石窟的北魏佛龛、河南龙门奉先寺卢舍那佛像、河南洛阳白马寺弥勒石像、浙江杭州飞来峰龙泓洞坐佛龛以及山西天龙山石窟等。
  山西历城大佛洞·大佛头部(1921年摄),摘自《残佛的沉睡: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佛像遗迹》
  自1920年代日本跨国美术商山中商会头目山中定次郎两次到访天龙山之后,天龙山造像遭遇灭顶之灾,很多佛像都被割去头部,有的整体被盗,目前这些珍贵的佛像,只能在《残佛的沉睡》和《菩萨的微笑》中得以再见。
  消逝的古寺遗迹,佛身佛头身首异处,曰分飞;
  灭绝的花鸟鱼虫,变为标本雌雄异处,曰分飞;
  明信片拆散寄友人,流于各地,曰分飞;
  人相聚离别各天涯,缘起缘尽,曰分飞;
  世间自有各种分飞,而重情者惜之,惜一刻便是一刻,惜一生便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