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好生活”长三角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公布
发布时间:2020-12-24
阅读量:11015次
近日,
“美好生活”长三角公共文化空间创新设计大赛
各大奖项正式揭晓。
上榜
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奖
5处地点,
其中有一处,
就在徐汇区,
它就是
黑石M+音乐街区
1924年,黑石公寓由美国商人布莱克·斯通投资建造,由此得名“Blackstone Apartments”(中文译为:黑石公寓)。它是当时整个上海最高端的公寓之一,除了本身套型非常大,整体功能齐全。黑石公寓是典型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外观为新古典主义三段式格局,拥有着巴洛克曲线建筑学的装饰,同时还拥有源自古希腊的科林斯柱式。
96载岁月一晃而过,经过近两年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外人眼中带着神秘气息的黑石公寓一楼被改造成音乐书店。近1000平方米的空间,依托紧邻上海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的优势,打造成融合了音乐书店、音乐主题文创、黑胶试听室、音乐主题咖啡、音乐活动空间于一体的音乐主题书店:幸福集荟。
书店入口位于公寓的侧面,虽不起眼,但一走进这扇门,一条纵深感极强的拱形走廊首先映入眼帘,脚下是复刻1924年黑石公寓原貌的马赛克地砖,将黑石公寓幸福集荟店一分为二。
根据原来公寓的房间格局,被分为儿童集室、灵感集室、生活集室、视野集室、音乐与艺术集室、文化集室、唱片试听室七个主题集室。沿着走廊慢慢走入,好似正要进行一场神秘的探险之旅。
书店的区域原本是黑石公寓以前的居住和会客空间,如今这个空间被打造成为了一个书店综合体。坐在这里读书,你会有一种时空穿梭的感觉,仿佛置身于96年前的会客室和书房里。
如今,已经与大家见面的黑石公寓幸福集荟只是一个起步。空间附近还有几幢老旧办公楼,根据规划,也将成为M+项目的一部分,功能定位分别有音乐家工作室、艺术酒店、餐饮零售等,共同打造为充满艺术氛围的城市客厅。
小编也曾经去
黑石M+音乐街区,
“探秘”其中的独特魅力
大家也不妨到黑石公寓看看哦~
青春的秘密,只因音乐精灵拍了拍我
黑石M+音乐街区
地点:上海市徐汇区复兴中路1331号
2020“美好生活”长三角公共文化空间创新设计大赛获奖榜单
来源:上海发布
市文旅局说,“美好生活”长三角公共文化空间创新设计大赛各大奖项正式揭晓。苏州博物馆当选评委会特别奖,金桥碧云美术馆等5处地点当选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奖,勤海睦邻中心等100处地点当选百佳公共文化空间点......快来看看你打卡过几个地点吧↓
评委会特别奖
苏州博物馆
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204号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碰撞出的艺术
苏州博物馆于2006年落成开放的馆舍与老馆太平天国忠王府相连,由世界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应邀设计,运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和现代设计手法,萃取传统园林的精髓,创造性地打造了一件传统与现代和谐相融的“双面绣”建筑艺术作品。
苏州博物馆布局紧扣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需求,分东、中、西三路,将展厅、庭院及其他功能区人性化地嵌入其中,并以主庭院作为文物展厅和现代艺术厅的连接,让观众随着空间转换自然地感受由古至今的跨越和历史艺术的发展。
建筑框架上运用了几何造型,并创新选材,以花岗岩与白色墙体重新演绎了江南传统的粉墙黛瓦。同时,汲取“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精髓,改良传统的老虎天窗,设计了立体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突破了采光方面的束缚。
随处可见对苏州古典园林元素的现代化诠释,尤以主庭院的片石假山为最。片石假山以宋代米芾的山水画为蓝本,摒弃疊石垒山的造园传统,将巨石劈切成片依深浅排砌于白墙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
苏州博物馆不仅是一座标志性公共建筑,也是一张城市文化名片。作为“苏州市民的会客厅”,苏州博物馆一直以“最具特色、勇于创新、充满活力”为目标,致力于为观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奖
金桥碧云美术馆
上海市浦东新区红枫路135号
打卡古朴典雅的“新海派”艺术空间
金桥碧云美术馆以“新海派”文化为核心,是浦东新区第一所集收藏、研究、展览、审美教育、文化交流、公众服务于一体的公立美术馆。
金桥碧云美术馆总建筑面积约5100平方米,周边环境幽静,建筑风格古朴,又不失现代的风韵。
走进美术馆大厅,阳光照进屋顶的玻璃天窗,整个大厅显得通透明净。大厅左转,就是一楼展厅。整个建筑分为四层,其中一层、二层设计以室内空间为主,三层设计以室外屋顶花园为主,并在地下一层特别配备了地下恒温恒湿的仓储空间。
地下仓储空间位于地下一层,约400平方米,具备了档案馆和国家一级文物的仓储标准,能为宝贵的艺术品提供安全舒适的备展环境。
室内空间的展厅面积约1900平方米,展厅内用足各种高科技手段,以提供最佳的展览体验。展墙展柜灯光采用色温可调光LED光源灯具、嵌入式面光和可调式LED点光源,适应不同类型展品的展出。
展厅内均设置了可活动和固定的展柜,组合灵活多变,方便展陈布置。展厅的恒湿设备具备高端纸质书画的展出的条件,可谓用尽心思。
金桥碧云美术馆,与市民的品质生活融合,担起了文化服务、文化教育的责任,引入了能够体现“新海派”的文化产业,馆内设有的“缶+文创体验空间”、“缶+TEA空间”、天顶露台花园及其他复合型多功能空间风格独特,功能多元,既服务市民,也服务产业客户。
合柴1972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
知道它的历史就更想去打卡的文艺天堂
合柴1972位于金寨路与天堂寨路交口,建国初期这里是一座窑厂,据说合肥的第一块砖就是在这里生产的。2019年,原合肥柴油机厂在经过一番改造后,以其独有的城市记忆,厚重的工业印记走进新时代,化身成为“合柴1972”艺术文创园,昭示着合肥文创的新地标的诞生。
艺术园区在保留合肥柴油机厂的岗楼、穹顶、车间、烟囱、厂房等时代符号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设计和创造,当你漫步其间的时候,就如踏上了一次“时光之旅”,以其特有的城市文化记忆,将你带回到上个世纪的工业时代。
园区以修旧如旧的表现手法确保原有建筑的完整性和艺术感,打造了包括现代艺术展览展示和集创意设计工坊、文创空间、生活美学中心等主题板块,体现为合肥当代艺术馆、家电故事馆、合柴时光展厅、设计中心、青年公寓、平民剧场、幼儿园、邻里中心及其他商业配套服务设施。
原铸造车间华丽变身为园区内目前最大的展馆——合肥家电故事馆。
家电展馆还有一条网红商业街,搭配仿旧式情景小品,让其中的观光者仿佛与馆外情景有世纪之隔。
走出家电故事馆就能看到占据几个厂房,目前是第二大展馆的当代美术馆。有的厂房(如大穹顶)不时陈列各种艺术作品,风格多样、错落有致。
除了展馆,园内散落各处的雕塑也是一大看点,置身于园区之内,会让你对这里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合柴1972有不少标语,其中一段这样写道:“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把做的事看成有灵气的生命体。”
当一个空间有了文化的灵魂才能不断地迸发生命力,才能感动更多的体验者。
黑石M+音乐街区
上海市徐汇区复兴中路1331号
青春的秘密,只因音乐精灵拍了拍我
1924年,黑石公寓由美国商人布莱克·斯通投资建造,由此得名“Blackstone Apartments”(中文译为:黑石公寓)。它是当时整个上海最高端的公寓之一,除了本身套型非常大,整体功能齐全。黑石公寓是典型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外观为新古典主义三段式格局,拥有着巴洛克曲线建筑学的装饰,同时还拥有源自古希腊的科林斯柱式。
96载岁月一晃而过,经过近两年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外人眼中带着神秘气息的黑石公寓一楼被改造成音乐书店。近1000平方米的空间,依托紧邻上海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的优势,打造成融合了音乐书店、音乐主题文创、黑胶试听室、音乐主题咖啡、音乐活动空间于一体的音乐主题书店:幸福集荟。
书店入口位于公寓的侧面,虽不起眼,但一走进这扇门,一条纵深感极强的拱形走廊首先映入眼帘,脚下是复刻1924年黑石公寓原貌的马赛克地砖,将黑石公寓幸福集荟店一分为二。
根据原来公寓的房间格局,被分为儿童集室、灵感集室、生活集室、视野集室、音乐与艺术集室、文化集室、唱片试听室七个主题集室。沿着走廊慢慢走入,好似正要进行一场神秘的探险之旅。
书店的区域原本是黑石公寓以前的居住和会客空间,如今这个空间被打造成为了一个书店综合体。坐在这里读书,你会有一种时空穿梭的感觉,仿佛置身于96年前的会客室和书房里。
如今,已经与大家见面的黑石公寓幸福集荟只是一个起步。空间附近还有几幢老旧办公楼,根据规划,也将成为M+项目的一部分,功能定位分别有音乐家工作室、艺术酒店、餐饮零售等,共同打造为充满艺术氛围的城市客厅。
砖集馆
江苏省南京市秦虹路1号
栉风沐雨6个多世纪,南京明城墙砖颗粒归仓
“砖集馆”位于南京秦淮河畔、明城墙脚下的悦动·新门西文化产业园内,于2020年1月9日正式开馆。馆名“砖集”取“城砖文化集合传承”之意,是对三年多来“颗粒归仓”活动中回收的城墙砖进行保存与展示而设立的公益空间。
“颗粒归仓”活动自2016年启动以来,截至2020年6月底,共收到市民有效线索百余条,累计回收城砖约25万块。砖集馆内展出的数十块城砖,就是从近年来回收的城砖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一块块城砖,讲述着650多年前南京城墙修建的故事,也记录了今日全民合力保护城墙的点点滴滴。在这里,它们不再是冷冰冰的砖块,而是有温度、有故事的历史标签;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接触一块块城砖,感受城墙文化的独特魅力,释读城砖铭文。
馆内不仅有关于南京城墙、城砖的介绍,从城砖的烧造过程,到“物勒工名”、工艺制度,再到城砖铭文上蕴藏的趣味逸事等,都有展示。
馆中还设立了砖文拓印空间,来访者可以在工作人员的专业指导下,参与砖文拓印活动,感受承载着文明积淀的古都根脉,尝试与城砖对话,与历史共鸣。
作为助力南京城墙“申遗”的重要举措之一,“砖集馆”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集游览、互动为一体的公益空间,为了解南京城墙文化提供了一扇窗。
陶仓艺术中心
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镇运河陶仓理想村
唤醒粮仓,洞见未来理想生活的一万种可能
在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镇的运河陶仓理想村里有一个地标性建筑,它是网友们口中的“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ta”的网红打卡空间——陶仓艺术中心。
陶仓艺术中心,建筑面积近3000㎡,以红砖为主元素,保留“老粮仓”的风貌;加入莲花、麦穗等元素,体现在地文化。它是运河陶仓理想村的地标,也承载着这里的“精神意义”。
建筑正中间被一道空隙分开,分成东仓与西仓。通过缝隙,自然光从天上“漏”下来,让原本显得有些严肃的建筑,多了与自然互动的温度。
东仓内部为660平方米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小空间,空间被刷新成白色,墙上仍保留着“安全生产”的标语。这里作为整个理想村的“精神空间”,会定期举办艺术展览。
西仓的空间则更加开阔。从入口看过去,有水磨石铺成荷花形状的地面,自然光穿过一格格小窗户爬进来,映衬的脚下的荷花都活泛起来。西仓的尽头,是一扇巨大的拱形玻璃门,玻璃门外是大片草地。
建筑的中庭,有黑色的旋转楼梯,分别通向二楼的公共空间以及三楼的小露台,简洁的纯黑铁艺扶手配上明暗红墙背景,自然光透过螺旋上升的楼梯,打出具有体积感的光影效果,像遁入到另一个时空。
透过二楼的窗户,能看见一堵高墙,墙的另一面,有红砖搭成的巨大的麦穗。而沿着粮仓主体铺开的走廊拥有半圆形的拱形顶。
如果要给陶仓艺术中心贴上标签,那就一定是“非标准”与“可能性”。不规则的建筑,提供的是不同的运用场景以及生活灵感,是“有选择”的一万种可能。
这个理想村,在保留原生态的农业、文化、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村内植入品牌民宿、长租公寓、个人工作室等居住型空间,形成以兴趣为链接、工作+生活的社区文化;同时,提供咖啡馆、书店、餐厅、工坊、联合办公等业态,形成青年返乡创业聚集地。
2020“美好生活”长三角公共文化空间创新设计大赛获奖榜单
资料:市文旅局
作品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737400634048874&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