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第十九届亚洲设计学年奖竞赛方案

发布时间:2021-04-11      截稿时间:2021-07-20      阅读量:12639次     
  2003–2021
  INTERGRATED DESIGN&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INDUSTRIAL COOPERATION
  走向国际化和产业合作的综合设计与教育
  2021 ASIAN DESIGN AWARD
  第十九届亚洲设计学年奖竞赛方案
  全球高等院校设计研究与教育交流的国际盛会
  2021年度竞赛主题
  DESIGN TOWARDS THE COMPLEX SYSTEM
  设计面对复杂系统
  “科学已经探索了微观和宏观世界;我们对所处的方位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亟待探索的前沿领域就是复杂性。”
  ——《理性之梦(The Dreams of Reason)》,
  海因茨·帕格尔斯(Heinz Pagels)
  由于世界永恒的绝对运动和人类自身认知的相对局限性,人与世界的关系是错综复杂、动态变化的,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是一个值得不断思考探索的课题。而这其中,人类的认知愿望和解决问题的需求一方面创生了更为复杂的系统,体现出心智主体自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成为不断解决复杂系统疑难的动力。
  1.命题背景|Proposition Background
  大脑、免疫系统、细胞、昆虫社会、经济、虚拟世界……我们无一例外,深深嵌入复杂系统之中。全球化将人类世界紧密连结,人类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问题愈加复杂。COVID-19引发的公共卫生危机,正是考验和检验社会防疫系统和社会治理系统应对的鲜活案例。
  在同一系统中可能包含社会、经济、文化、技术、政治和心理的诸因素的相互作用。如果把上述因素彼此隔离,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永远不能被洞察,我们的身体、社会、国家、世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因此设计需要站在更高的维度统筹思考,综合应对。
  2.概念阐述|Concept Elaboration
  “复杂系统是由大量相互作用的组分组成的系统,与整个系统比起来,组分相对简单,没有中央控制,组分之间也没有全局性的通信,并且组分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复杂行为——那些适应性的、类似生命的、智能性的和涌现性的行为。”
  ——《复杂(Complexity)》,梅拉妮·米歇尔(Melanie Mitchell)
  复杂系统代表着系统科学的前沿方向,其大规模的简单运作规则聚合产生了1+1>2的集体行为和复杂信息处理机制。复杂系统的多样化聚集、非线性流动,使得许多问题变得复杂化。运用系统的思维去思考新的模式、组合、功能、架构,使设计发挥防患于未然的功能,这对设计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本质安全性设计、社会设计、长效设计概念的提出和各种实践探索。
  3.问题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Problem 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
  
  人类的能动性将本不属于人类的自然世界构造为一个复杂性系统,现代设计正是改造世界的手段之一。自现代设计之创生以来,籍以设计来创造与改变的客观世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化为了人造世界,甚至在不太远的将来,人本身就要成为这个人造世界的造物成果了。可以想见,在一个如此特殊的系统中,有太多情境需要我们审慎理性地面对。
  设计面对复杂系统,复杂是挑战,本质是面对复杂对象的系统和人。对世界和生命体的存在保持敬畏,人类自身的谦卑、尊重、珍惜和感恩本身就是智慧,我们需要以系统的思维,从不同维度和视野进行多层级梳理、多文化思考,剖析并解构复杂系统内的层级关系,把握系统存在与演变的普遍规律与原理,发现系统中尚未被解决、或尚未寻得更优解的问题,并以创造性的、系统的、综合的、有竞争力的、可持续的、面向未来的方式加以解决。
  突发的公共事件对世界的影响在未来,或许也会是设计思考与探索的常态与设计要素研究。
  社会的发展始终都在各种不确定性之中,设计面对“复杂系统”的研究也是对各种不确定性的确定性研究或对确定性的不确定性探索与实践吧——
  联合主办
  AAUA|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
  ADA|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
  年会承办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支持与合作
  (排名不分先后)
  AECOM
  英中贸易协会
  英国Arup城市创新中心
  第一太平戴维斯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英国空间句法
  B+H
  CallisonRTKL
  Aedas
  SASAKI
  Perkins+Will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JADE+QA(英国再绿+深坑建筑设计事务所)
  PMA普玛建筑设计事务所/英国Plasma Studio
  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
  德国雷瓦德景观建筑事务所
  德国施耐德舒马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都市意匠城镇规划设计(北京)中心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思朴(北京)国际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WSP维思平建筑设计
  安博戴水道
  英国ATDESIGNOFFICE(安托士)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ARCHILAND筑土国际
  设计互联
  方体空间工作室/王昀建筑工作室
  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澳大利亚IAPA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C T G城市组
  AaaM
  吴门雅集文化
  广州同程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山水乡国际设计咨询
  广州阿拉丁物联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
  出版合作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合作与支持媒体
  《新建筑》
  《建筑师》
  《建筑技艺》
  《时代建筑》
  《家具与室内装饰》
  新浪家居
  www.design1881.com
  亚洲设计观察(微信公众号)
  设计在线:http://www.dolcn.com/
  特别合作
  新明珠陶瓷集团
  扫描下载|学年奖竞赛方案
  图片
  扫描下载|学年奖参赛回执单
  图片
  扫描加入|参赛交流群
  图片
  (如没有QQ账号请添加工作人员微信:
  xuenianjiang-1/xuenianjiang-3)
  关于我们
  亚洲设计学年奖(2003年-2020年)致力于打造亚洲国家和地区高校之间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更深入交流、更具影响力的专业权威性设计交流盛会。从2003年走到今天,经过17年的积累,在建筑、景观、室内、展示、光环境、城市设计的框架和基础上,将国际、国内的设计界、设计高校、协会组织等充分对接,为推进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交流和发展不遗余力。
  2015年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全面升级,亚洲设计学年奖与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一起推动其设计与教育的国际化和产业化发展。
  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Asia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Alliance),简称AAUA。响应国家战略发展,在新常态下作为亚洲国家和地区,城市规划与建筑领域内甲方、设计机构、高校、材料技术提供商、工程服务机构、媒体、政府及学会的国际联盟组织。联盟提倡构建一个更开放、有远见、更有责任的平等、相互尊重的行业合作组织,关注、支持并推动全球视野下的亚洲城市与建筑行业新思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服务、新应用、新业态的产生及发展。
  图片
  https://mp.weixin.qq.com/s/k8TwlY56vxt4Hpcx2zM-7g
  附录方案:
  2021年会主题
  设计面对”复杂系统”
  联合主办
  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
  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
  联合承办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支持与合作(排名不分先后)
  AECOM
  英中贸易协会
  英国Arup城市创新中心
  第一太平戴维斯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英国空间句法
  B+H
  CallisonRTKL
  Aedas
  SASAKI
  Perkins+Will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JADE+QA(英国再绿深坑建筑设计事务所)
  PMA普玛建筑设计事务所/英国Plasma Studio
  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
  德国雷瓦德景观建筑事务所
  德国施耐德舒马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都市意匠城镇规划设计(北京)中心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思朴(北京)国际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WSP维思平建筑设计
  安博戴水道
  英国ATDESIGNOFFICE(安托士)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ARCHILAND筑土国际
  设计互联
  方体空间工作室
  王昀建筑工作室
  广东省集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澳大利亚
  IAPA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C T G
  城市组
  AaaM
  吴门雅集文化
  广州同程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山水乡国际设计咨询
  广州阿拉丁物联网络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
  出版合作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合作与支持媒体
  《新建筑》《建筑师》
  《建筑技艺》
  《时代建筑》
  《家具与室内装饰》新浪家居
  www.design1881.com
  亚洲设计观察(微信公众号)
  设计在线:http://www.dolcn.com/
  特别合作
  新明珠陶瓷集团
  写在前面
  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蜕变和全面升级
  升级背景▕Background
  2015年以来亚洲设计学年奖及其精神一直是锐意进取、自我更新和快速迭代发展并自我超越的,开放、自由、平等和互相尊重与包容也是其优秀传统。
  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历经改名、增设奖项、增加评委,拓宽参与的院校与机构、多次与国际学术和专业机构的交流,她所包含的内容与外延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界和产业合作的国际联盟组织,十九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托举她进入一个更大的国际、国内、学术、行业和产业联盟的国际平台。
  为了更名实相副的推动活动的发展,经与评委、参加院校和重要合作支持机构的沟通,2015年在第十三届活动中升级为亚洲设计学年奖,其主办机构为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Asia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Alliance,简称AAUA),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是响应国家战略发展,在新常态下作为亚洲国家和地区,城市规划与建筑领域行业内学术与产业、行业更加紧密对接的国际联盟组织。
  联盟提倡构建一个更开放、有远见、更有责任的平等、相互尊重的行业合作组织,关注、支持并推动全球视野下的亚洲城市与建筑行业新思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服务、新应用、新业态的产生及发展。
  而亚洲设计学年奖是其学术和专业作为平台进行产学研结合、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不是独立存在的,甚至不是相对独立存在的,是和伦理价值下的政策、法律的制定、完善,和文化、历史变迁产生的影响紧密相关;是和投资、工程、运营维护和管理及其风险控制紧密相连,更关系到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及其人文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而科学和技术进步推动的生产力的发展也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这一切也都在改变着设计自身,设计及其教育的讨论自然不仅仅在高校之间,而是在产业的车间里在工程中、在实验室里;在行业的各种顾问服务对接和交流、协同设计及其产业发展合作里。
  以世界的视野观察亚洲,以亚洲的交流平台推动中国的发展。
  产业发展如此,设计及其教育亦如此。
  DESIGN TOWARDS THE COMPLEX SYSTEM
  设计面对“复杂系统
  “科学已经探索了微观和宏观世界;我们对所处的方位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
  亟待探索的前沿领域就是复杂性。
  ——《理性之梦(The Dreams of》,海因茨·帕格尔斯(Heinz Pagels)
  由于世界永恒的绝对运动和人类自身认知的相对局限性人与世界的关系是错综复杂、动态变化的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是一个值得不断思考探索的课题。而这其中人类的认知愿望和解决问题的需求一方面创生了更为复杂的系统体现出心智主体自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成为不断解决复杂系统疑难的动力。
  1命题背景|Proposition Background
  大脑、免疫系统、细胞、昆虫社会、经济、虚拟世界……我们无一例外深深嵌入复杂系统之中。全球化将人类世界紧密连结人类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问题愈加复杂。COVID 19引发的公共卫生危机正是考验和检验社会防疫系统和社会治理系统应对的鲜活案例。
  在同一系统中可能包含社会、经济、文化、技术、政治和心理的诸因素的相互作用。如果把上述因素彼此隔离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永远不能被洞察我们的身体、社会、国家、世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因此设计需要站在更高的维度统筹思考综合应对。
  2概念阐述|Concept Elaboration
  “复杂系统是由大量相互作用的组分组成的系统与整个系统比起来组分相对简单没有中央控制组分之间也没有全局性的通信并且组分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复杂行为那些适应性的、类似生命的、智能性的和涌现性的行为。”
  ——《复杂(Complexity)》梅拉妮·米歇尔(Melanie Mitchell)
  复杂系统代表着系统科学的前沿方向,其大规模的简单运作规则聚合产生了1+1>2的集体行为和复杂信息处理机制。复杂系统的多样化聚集、非线性流动使得许多问题变得复杂化。运用系统的思维去思考新的模式、组合、功能、架构使设计发挥防患于未然的功能,这对设计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本质安全性设计、社会设计、长效设计概念的提出和各种实践探索。
  3问题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Problem 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
  人类的能动性将本不属于人类的自然世界构造为一个复杂性系统,现代设计正是改造世界的手段之一。自现代设计之创生以来,籍以设计来创造与改变的客观世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化为了人造世界,甚至在不太远的将来,人本身就要成为这个人造世界的造物成果了。可以想见,在一个如此特殊的系统中,有太多情境需要我们审慎理性地面对。
  设计面对复杂系统,复杂是挑战,本质是面对复杂对象的系统和人。对世界和生命体的存在保持敬畏,人类自身的谦卑、尊重、珍惜和感恩本身就是智慧,我们需要以系统的思维,从不同维度和视野进行多层级梳理、多文化思考,剖析并解构复杂系统内的层级关系,把握系统存在与演变的普遍规律与原理发现系统中尚未被解决、或尚未寻得更优解的问题,并以创造性的、系统的、综合的、有竞争力的、可持续的、面向未来的方式加以解决。
  突发的公共事件对世界的影响在未来,或许也会是设计思考与探索的常态社会的发展始终都在各种不确定性之中,设计面对复杂系统的研究也是对各种不确定性的确定性研究或对确定性的不确定性探索与实践吧——
  活动宗旨▕Event Purpose
  1.通过此项活动推动各高校间的教学与学科建设,促进教学实践与学术交流;
  2.本活动是设计与交流在产业发展和行业交流的重要平台;
  3.依据各院校教育和各地区经济、历史与文化的背景,探讨和挖掘不同的教学优势与特色也是对我国高校不同学科背景下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评估的探索;
  4.通过此项活动激发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热情,促进大学生坚实地迈入社会与市场,
  催生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同时探索人才培养机制的实验性、开放性和更多可行性;
  5.通过本项活动将对推动我国设计教育发展、提升我国设计领域整体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6.构建产业和行业发展领先的相关企业与高校设计教育合作的教学互动平台;
  7.致力于建立开放性的互动平台,以学术和专业为核心,推动教育和产业、行业对接;
  8.推动中国设计与教育在更广泛的国际视野下的交流和合作。
  参加院校▕Participating Schools
  开设以下及其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
  城乡规划设计
  城市设计
  建筑学
  景观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
  环境设计
  室内设计
  艺术设计
  光环境设计
  公共艺术
  工业设计
  奖项设置▕Prizes Setup
  由于发展的需要,2021年亚洲设计学年奖参赛方案将继续尝试新的实践和探索学科体系的存在自然有它历史的原因,然而所有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发现真正的问题、本质和真相,并给出创造性、竞争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思考和解决之道变革基于以下思考
  1、国际化的学术和专业对接
  2、产业化的学术和专业对接
  3、开放性的学术和专业对接
  4、综合性的学术和专业对接
  很显然,空间的类型只是我们界定问题的一个角度和研究方向。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地域化的问题都呈现出全球化的特点,我们很难孤立而封闭地思考面对问题本身的国际性,更由于学术和专业本身的语言世界的不同,我们更不适合使用产生不同理解的语汇或概念界定。学术和专业研究本身就是为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本身也在学术和专业上做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与产业发展积极对接是学术和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毋庸置疑,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全球化的开放性社会之中,我们的思考和探索之路自然也要开放性的,世界本身就是综合的,设计的定义和边界本身也是模糊的和充满不确定性,面对本身就是复杂的和综合的问题,其解决之道自然也是需要综合而系统思考的——
  我们将会在以下方面受到存在问题的挑战
  1、快速变化的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产业和社会变革
  2、始终不变的人性及以新的不同的面目呈现的欲望
  3、个体、机构与及其合作项目与所处的系统的生产关系运营机制和系统特点研究
  4、突发的社会公共事件带来的大规模社会问题成为新的设计要素研究与实践
  我们围绕着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整合相关领域的知识来系统而有机地研究它的最佳组合解决之道,新的构思,都不应该被原有的知识体系所束缚,要做的就是提出更高的目标,去整合和重组;去实验和实践;去探索更有价值的解决之道。
  面对设计对象及其所处系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2021亚洲设计学年奖竞赛方案的变革也是我们共同积极思考和探索的一部分
  第一类:专业奖项
  为提高学科交流水平,我们面向本科以上的设计教学交流设置相关奖项。高职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发展水平参与到相关奖项类别
  1、保护与修复
  该奖项针对历史文化建筑与环境奖项关注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等方面,更注重对于地域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挖掘、梳理和保护,倡导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不仅仅以当下发展的政治经济逻辑对待历史与文化。尊重本质与真相,以保护与修复为主的项目研究与实践。
  2、更新/改造与转型
  建造及其设计的功能类型随着时代发展,其使用方式和服务对象改变,需要新的设施更新和设计激活,本奖项关注于如何在现有基础上针对新的功能需求提出创造性的设计解决方案,包括改造、加建、整合和不同的使用方式研究等。
  在植入新的元素中,从细部、空间、尺度、材料等方面综合提升其综合价值。
  3、临时与可移动建筑与空间
  和永久性建造思考相对的是大量的空间设计其实具有临时性或可移动性的设计特点,包括装配式建筑、集成建筑、短期和临时景观、临时装置等,本奖项关注于设计项目本身的灵活性和可装配或移动性特点做定位研究。
  该奖项鼓励对土地和环境的开发和使用方式做更有价值的综合性的创造性研究。
  4、商业建筑与空间
  以商业服务和展示为主要目的设计,本奖项关注在投资与收益作为目的的运营维护、管理的基础上,商业行为的高质量的氛围营造和商业空间的综合社会价值设计探索。并且考虑项目所在地域的地理条件、社会人文、消费特点和发展趋势,适应当代多元化的要求。疫情常态化给商业空间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5、文化建筑与空间
  以文化和教育性为主要属性的设计,本奖项关注文化空间与人行为空间的对话,强调空间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公众参与。强调在文明的普世价值下探索文化本身及其空间关系研究。
  功能属性伴随社会发展发生变化,探索更多可能性,重视交互与体验。
  文化空间要上升到文明的纬度思考和探索文化建筑与空间的理念和实践应该是推动变革与进步的示范和案例
  6、居住建筑与空间
  居住建筑的发展一方面基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满足不同人群和对象的精神需求。因此对居住建筑与空间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从空间的灵活性,功能多的多样性,以及光环境的气氛综合考虑,研究整体建筑的布局的环境协调性和宜居性。同时,空间服务于人,设计中不但在空间关系中体现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与思考,更注重深层次的精神追求,空间不但考虑到提升生活状态,更是研究生命体的精神境界与空间的关系。
  疫情带来的居住的健康新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新的设计要素研究住宅与新的社区规划设计也是探索的主题
  7、生态、健康与可持续
  基于生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本奖项关注绿色材料的利用与科学处理,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景观及室内设计,关注基于节能、节地与环保的建筑设计,强调对环境及生态的尊重。提倡结构性、系统性的思考和更为综合性的设计研究。保护环境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倡自然本身的生态修复及其可持续发展设计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新的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应该呈现出更加有价值的思考和探索同时,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城市,我们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由这些问题引起的严重大众健康危机。我们寻求能改善和提升大众健康的空间和环境设计途径。这些途径可以鼓励人们的身体活动,舒缓精神压力,降低精神疲劳,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或产品,以及增强社会资本。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我们已经为粗放的城市发展付出了沉重的健康代价。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紧密相关,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和整个国家的命运。
  8、展示设计
  不断涌现的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影响和挑战着固有的展示、展览的理念和观看方式,新的交互和体验不但体现在技术和设备本身,空间本身也随之在改变,展示设计不能理解为是一个空间设计的概念,它应该有更丰富的理解和内涵。
  展示设计所包含和涉及到规划、建筑、景观、室内、技术、产品和相关设施的不同纬度的关系研究,体验、交互和服务设计研究是展览设计发展探索的重要构成。
  9、设计研究(论文)
  该奖项的评审由《新建筑》杂志社和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合作,优秀的论文将优先在《新建筑》杂志选登设计研究成果包括设计理论研究成果和设计实践研究成果,均以论文形式提交。要求具有深度的设计过程的研究,以论文及研究报告的方式提交,关注于在设计进程中产生新的设计认知、方法和设计价值思考。设计研究应该是基于但是要超越具体研究对象的,应该更有跨越时空和角度、角色抽离的特征。设计研究应该更本质地、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做批判性研究。设计范畴并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专业,可涉及科学研究和实践领域中,强调设计思维与设计行为的相互作用,为设计实践本身提供多维度的价值思考和设计决策。设计研究的成果提交要求提供其项目背景、论证过程和相关理论依据、数据、影像等,字数在1000字左右,入围后评委会将根据评审需要要求进一步提供更多研究报告资料。
  10、城市综合体与城市
  面向综合密集型城市发展需求的设计,本奖项关注城市综合体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整合,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补充,以及对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激发。强调思考城市综合体能够为城市的高密度发展创造哪些价值,解决哪些矛盾和问题,进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高密度人居环境下,通过创造人群聚集所带来的积极互动,促成对有限空间更为灵活、多样且高效的使用,进而优化城市公共空间,促进城市立体化发展,提升城市整体活力。城市综合体作为全球范围高密度人居环境下,最为重要的城市开发模式和公共建筑类型之一,其核心价值体现即是“1+1>2”的“协同效应”。当前,在我国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产生的重物轻人、重商轻文、功能割裂、缺乏活力等问题已经开始在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中集中突显。即对经济价值过于关注,忽略城市综合体应有的“城市属性”,使得其规划建设较为盲目和草率,建成后使用率低下,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协同效应”。城市综合体并不应该仅仅成为利益获取的工具,或单纯追求综合运行效率的建筑,而应该是功能高度混合的城市空间,是建筑和开放公共空间的综合,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有机延续,并承载和提供丰富的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生活。
  11、公共艺术与环境
  公共艺术作品征集要点:公共艺术是指公共开放空间中的环境营造和艺术创作,作品的公共性体现在对特定公共空间中的集体精神和群体共识的提炼和塑造。作品需从艺术的视角和态度思考并对待公共环境,同时必须具有开放、公开的特质,突出作品与环境和区域人文的融合,在作品的空间、材料、造型上具有探索或突破性,应充分注重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对环境的再创造。
  12、建成环境技术与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甚至生命科学技术的快速演进,建成环境的功能目标、呈现方式以及营建的过程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新兴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智慧城市、3D打印、生物材料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建成环境设计提供了诸多新方法和新理念,使得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景观环境设计理念、内容和方法、路径等越发多元化;另一方面,也对于院校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重要的设计推动力。同时也必然推动着设计教育从内容到方式的变革。我们也并非仅仅关注新兴的高科技趋势,我们同样也关注在不同地域条件下的适用性技术解决,对于环境友好模式下的甚至具有传统智慧的乡土技术体系,仍然是设计传承与创新的关注热点之一。本单元的竞赛希望作品探讨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创造性的提升环境中人的行为质量和生活品质,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多维度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进步的空间目标。征集的作品内容包括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环境设计等,其中需包括对相关技术的必要介绍,以及对该技术如何应用于解决设计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如何影响设计方案的生成进行详细的说明。
  13、城市设计
  关于城市设计urban design的概念、理论与实践很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名词的定义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城市设计这一范畴在二十世纪中叶已经开始变化,除了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建筑学等范畴的关系日趋绵密复杂,也逐渐与城市工程学、城市经济学、社会组织理论、城市社会学、环境心理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城市史、市政学、公共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知识与实务范畴产生密切关系,因而是为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跨领域学科。
  我们设立这个奖项是倡导我们面对城市与乡村发展中的一系列复杂的空间和环境问题,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和思维,而是开放性地实验、探索和发展这一理论。
  COVID-19全球疫情肆虐是一个城市设计重要的新的课题研究
  14、光与空间
  颁奖单位:
  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
  亚洲国际照明学习中心
  AAUA国际照明联合实验室
  参赛对象:
  参加学年奖的作品适合“光与空间”奖项要求的作品,请在投递选项上注明,奖项不占用每个学校的16个既定参赛名额。也可以是单独投递。
  奖项安排:
  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5名;优秀奖20名。
  评委会根据每年投稿的数量、质量进行一定比例的调整。
  说明:
  亚洲设计学年奖“光与空间”设计竞赛的设立,是为了对城市设计、建筑、景观、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其设计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光在空间中的的表现和想象力等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其设计作品中自然光和人工光的运用对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所做出的理解和关怀,并为亚洲未来的年轻设计师们提供一个发展和交流的平台。
  1.“光与空间”界定清晰的设计目标
  1.1美学与功能的目标、视觉任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能耗限制与建构要求
  2.阐释清晰的设计概念
  2.1照明设计支持并增强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
  2.2照明设备很好的整合到建成环境之中
  2.3设计创意具有创新性与唯一性
  3.表达清晰的解决方案
  3.1阐释明晰的光的数量标准
  3.2适当的光的质量标准,诸如视觉舒适、防眩光、对比度等等
  3.3节能与环保理念的执行,天然光的整合、夜天空保护等
  3.4成功解决照明设备的易达、可维护、合理隐藏
  组委会根据每年投稿的数量、质量和评审结果进行一定比例的奖项调整
  注:作品参评类别不再分类设计奖/创意奖,奖项评审更注重设计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及其解决具体工程项目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序奖项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
  1保护与修复1 3 5 20
  2更新/改造与转型1 3 5 20
  3临时与可移动建筑与空间1 3 5 20
  4商业建筑与空间1 3 5 20
  5文化建筑与空间1 3 5 20
  6居住建筑与空间1 3 5 20
  7生态、健康与可持续1 3 5 20
  8展示设计1 3 5 20
  9设计研究(论文)1 2 3 10
  10城市综合体与城市1 3 5 20
  11公共艺术与环境1 3 5 20
  12建成环境技术与创新1 3 5 20
  13城市设计1 3 5 20
  14光与空间1 2 3 20
  第二类:
  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
  设立2个奖项:
  1、优秀指导教师奖
  2、优秀组织奖(机构)
  优秀指导教师奖:
  毕业设计作品得到铜奖以上的学生指导教师
  优秀组织奖:
  组织学生集体参赛的院校及其它合作机构,必须是组织集体参加竞赛的。
  各校组织竞赛活动的情况(海报张贴、竞赛辅导等照片和视频文件等)请整理好,随作品一起寄送到组委会,将作为参与评选优秀组织奖资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个人名义参赛的获奖作品不作为高校优秀组织奖的资格评定。
  奖励▕Rewards
  2021年度奖项的个人奖励除了奖杯和证书,还将
  1、纳入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设计人才库;
  2、部分奖项获得国际学术权威评委签名;
  3、国际和行业优秀设计机构提供实习和就业(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国际和国内)
  4、国际和行业优秀设计机构的workshop项目;
  5、国际设计合作高校的国际交换生项目;
  6、合作伙伴的游学资助;具体奖励方式由合作机构确定后进一步公布
  评委及评委会构成▕The judges constitute
  组委会每年将根据奖项发展需要和评委会成员提名邀请国际学术权威参与评审(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分别邀请),轮值评委负责评审工作本身,保证评审工作的透明、公开、专业性和评审程序的公平、公正地执行。
  评委构成更加合理:增加国际学者担任国际评委,并积极邀请全球知名设计机构设计总监和主管、投资方和知名开发方、运营和管理方加入评审委员会,全方位、多维度对设计本身做价值判断和专业评审界定
  评委构成国际化,和产业、专业对接:按照一定比例邀请以下专业人员参与评审工作
  行业主管和政策制定者
  投资及策划专家
  文化和历史研究专家
  项目运营和管理专家
  设计伦理研究专家
  工程技术专家等
  革新后的评审工作将更全面和细致,也使奖项本身更有活力和吸引力,亚洲设计学年奖将体现其作为价值技艺的价值设计观和一贯的社会责任。
  公平公正起见:年度评审专家的名单不予事先公布
  年度颁奖典礼上评委会代表会对年度参赛作品做评审总结
  参评要求▕Requirements for Participating in Judgment
  无论设计实际图纸数量的多少和版面尺寸的大小,所有交送参评的作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不符合要求者视为无效作品,不进入终评程序。
  1.提供参赛资料包括3部分:
  A专家评审部分:
  A1:提供JPG文件,包括设计说明,草图方案,主要平、立、剖面图和彩色效果图;
  A2:JPG文件最少不能少于10页,最多不得超过20页,为方便专家评审,请把每张图片控制在1600×1600(像素)(精度72dpi)以下;每张图片文件量大小,不能超过3M;
  A3:设计说明应结合调研分析和设计流程进行,不单独列出,无设计说明、只有效果图的参评方案视为放弃参评。
  A4:动画和PPT不作为评审文件。
  A5:这一部分不得出现参加院校、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相关信息
  B出版使用部分:提供JPG文件,并按A4竖向幅面排版制作,精度至少为350dpi,以便满足出版需要,数量不超过5页;
  C展板使用部分:提供JPG文件,并按A0竖向幅面排版制作,精度至少为72dpi,以便满足展览需要,数量不超过5版。
  注明:
  1、通过组委会电子邮件xuenianjiang design1881.com传送
  2、为保证一定的参赛作品质量,各参加院校的参赛作品须由校方推荐,并提供推荐意见,没有校方组织的各院校学生,须按参赛要求把资料发送至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
  3、为提高评审效率,各高校可以以学院、系或专业科为单位参加。各以系或专业科为参赛单位的高校的推荐作品方案最多不能超过16个(本科城市设计、建筑、景观和室内设计类别),超过部分视为以个人名义参赛;每个作品方案的学生成员不超过6人;
  4、各参加院校请详细填写参赛资料表格(标明参加学生的姓名、联系电话,作品名称,指导老师姓名、联系电话、电子邮件等);参赛回执表即参赛申请表,扫描本文底部的二维码即可下载;
  5、参赛文件网络传送前需进行杀毒,以免造成文件损坏。
  评审要求▕Requirements of Judgment
  1、设计成果应体现对社会、文化、历史及生态可持续的关注,符合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观;
  2、设计成果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和针对性的需解决的问题界定;
  3、设计成果清晰地表达设计分析思路和设计思考过程;
  4、设计的调研和分析,也即其设计思维和设计逻辑应该是设计的一部分要特别体现出来,倡导创新性和独特性的符合设计目标逻辑的设计成果;
  5、设计成果包含符合国家相关专业规范要求的完整的设计图纸内容;
  6、设计成果通过效果图、实体模型照片等方式客观真实地表达设计效果与设计意图
  7、设计成果关注结构、材料构造、及设备技术条件等工程技术可行性问题;
  8、设计充分尊重地域环境与材料的关系及其对基础材料的创造性使用;
  9、设计成果版面要求图文并茂、内容完整、表达清晰。
  参赛程序▕Competition Procedures
  1.参加的高校请向组委会邮件索取参赛申请表,或登陆学年奖网站:www.design1881.com下载参赛申请表。参加活动的各院校所交参评作品不得超过16件。交件截止时间不得超过7月20日,以寄出作品时间为准。
  组委会办公室:姚领/刘颖/黄璐/陈奕彤
  联系电话:020-87589132、87589232、38486899
  电子邮件:xuenianjiang design1881.com
  网址:www.design1881.com
  学年奖QQ:1693304548、1277960467、2158073558
  微信号:xuenianjiang-1、xuenianjiang-2、xuenianjiang-3
  微信公众号:亚洲设计学年奖、亚洲设计观察
  收件人: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
  邮寄地址: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39号中怡城市花园A座3002邮编:510610
  2.由组委会负责作技术性筛选,筛除不符合提交规则的作品,不符合专业设计制图规范(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效果表现图)的作品,并分送专家评审。评审程序:严格执行程序的公平和公正性利益回避原则技术评审——初评(价值导向和按照比例筛选)——通讯评审——终评汇审——公布
  3.参加活动的各院校及个人不交纳参赛费用
  4.投稿请注明:
  A.学年奖组委会收
  B.单位投稿:投稿单位详细信息:单位名称、联系人姓名、手机、办公电话等
  C.个人投稿:学校、院系、班级名称、个人详细信息(姓名、电话),注明个人投稿。
  参赛说明▕Specifics:
  1.所有参赛者文件必须齐全,否则无参评资格,
  作品均请按照要求署名和提供作者详细联系方式;
  2.活动组委会有权刊登及出版、展览本次活动作品,以作宣传之用,不再另付稿酬;
  3.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属活动组委会所有;
  4.凡参加本活动的设计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人身权利内容涉及到相关法律问题,一切后果由作者自负。
  5.各参赛院校请勿在光盘背面贴上各类标签。如需标识请用油性笔进行标注。
  6.每个参赛方案建立一个文件夹。在其下分别建立“专家评审”“出版”“展板”三个文件夹,在里面分别放入对应的电子文档。当一张光盘无法容纳下3个文件夹下对应的文档时可以增加光盘。但需在光盘下建立类似的文件夹以便识别文档所属类别。
  7.在参赛表格中请完整填写作者、导师、院系等相关信息,
  以确保在评审过程中出现电子文档不能读取等特殊情况下能及时联系到本人。
  8.一个作品只能参与一个奖项的评选,并在参赛表格中详细说明(光与空间和展示除外)。
  9.作品参评类别不再分类:如设计奖/创意奖。
  10.作品提交前请作者和老师详细检查专家评审部分的电子文档已经清除作者、导师、院系等相关信息。在评审中如发现有相关信息的作品视为自动弃权。
  参评电子文档严格按照参评要求提供,不符合规格者也视为自动弃权。
  11.组委会在安排评审时有权根据评委意见把作品类别调整到更合适的奖项类别进行评审。
  12.作品提交可使用多种方式:邮寄光碟或者直接发送到组委会提供的邮箱以及QQ在线提交
  亞洲城市與建築聯盟
  亞洲設計學年獎組織委員會
  二零二一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