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2021秋《用户调研》课程汇报及作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1-12-12
阅读量:106142次
课程介绍
授课教师:韩挺
助教:赵舒妤
授课时长:12周
本学期从用户研究方法的整体概述入手,系统地介绍设计领域用户研究和体验设计领域的思想、体系和方法等。观察法、访谈法、人种志法、人物角色法、生活形态研究法、POEMS框架、可用性评估、方法一目的链法和洞悉矩阵法等14种用户研究方法,并进一步介绍了体验图、感知定位图、产品进化图、意象看板等9种重要的辅助设计端和用户端进行信息沟通的设计图。
图片
课程采用了“行为-产品-空间-情感框架(BOSE)”模型,在疫情背景下,把自己作为用户,立足:
功能1:提升自我,为了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进行充电;
功能2:健康生活,通过规律化的起居,进行健康生活管理;
功能3:造就个性注重认同性和自我个性发展。结合自我视角和父母视角进行课程学习和实践。
教学安排
1
用户研究方法概述
为什么要做用户调研
1、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CD
2、为什么要做用户研究
3、用户研究几个相关概念
a)设计思考Design Thinking(DT)
b)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X)
c)设计研究Design Research(DR)
2
用户研究方法——观察法
a)观察法的定义;
b)观察法的分类;
c)观察法的流程;
d)观察的技巧;
3
用户研究方法——访谈法
a)访谈法的作用;
b)访谈的形式;
c)访谈中的提问;
d)头脑风暴;
4
人物角色法
a)什么是人物角色法;
b)人物角色法和设计;
c)创造人物角色法的流程;
5
生活形态研究
a)生活形态定义;
b)生活形态的衡量方法;
c)生活形态研究的流程;
d)生活形态研究和意向看板;
6
方法目的链
a)属性(A);
b)利益(C);
c)价值(V);
7
可用性工程
a)可用性的定义;
b)可用性工程;
c)可用性研究方法;
d)可用性评估流程;
8
体验设计
a)接触点(痛点分析);
b)用户旅程图;
小组作业展示
各小组分工明确,先通过绘画和文字表达,罗列出特定人物角色的特征、需求点,制作出了对应的用户画像。
在识别并定位用户、建立角色之后,了解其生活形态,制作生活形态看板。
最后针对选择的产品,各组进行了产品的可行性测试,从产品的拆箱到使用完毕的整个过程,做了任务流程分析。同学们学习了在产品测试时关注用户的情绪,并且选择了不同的用户进行使用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产品的可行性,最终完成了Journey map与Empathy map的制作。
第1组
斗地组
小组成员:刘煜伟、伦奕颖、张力胜、许以诺、龚玲禾、穆夏热甫
第2组
小小秃鹰不熬夜
小组成员:玉志勇、沈廷尉、施慧琳、鲍瑛莹、俞骁、王玉婉
第3组
好未来烘干机
小组成员:黄其灏、吴晗天、梁楚盟、汤凯鹏、赤列朗珠、袁子健
第4组
拜拜就拜拜
小组成员:曹佳晨、EILEEN SIM、杨芩、王玺、徐建华
第5组
菠萝包
小组成员:赵若芊、杨盈泉、阿丽玛、孟繁渊、王一博
第6组
六组
小组成员:严秉昊、赵美淇、丁仪珺、韦宇棒、姜宇航
第7组
藤原豆腐店
小组成员:蒋依林、叶炀涛、吕婧源、卢宗帆、魏堃
第8组
实习僧
小组成员:刘亦闻、王杰妮、叶伟斌、陆生吉、宜儿盼·玉山江
个人作业展示
基于“行为-产品-空间-情感框架(BOSE)”模型,通过观察法,以个人的视角,针对个人的需求和行为,通过手绘草图表达的方式,发现问题点和需求点,提出改进方向,制作了观察法和访谈法展板。
针对每个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个人习惯,每个同学都制作了自己使用的物品以及他们和个人价值取向的关系。而“Out of Bag”展示自己书包中的物品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了用户愿意随身携带的物品。同学们根据这个完成了HVM阶层价值图。
以下为部分作业展示
More
结课合影&总结
图片图片
经过整个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具备了一定用户研究能力。每位同学都在用户研究方法课程中收获颇丰,对定性和定量研究都进行了充分学习,对于设计面向市场和群体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为大家未来设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