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进博物馆,一定会逛到最后的文创商店买买买,要么有设计感的,要么实用的,总要买点什么回去,才算博物馆之行圆满。
那么,如果买一件5000年的良渚文化周边,你会买哪种呢?
比如,这一组基本款:矿泉水,钥匙包,帆布袋,你会不会买?
图片
这只良渚玉鸟台灯,还是比较美的,就是设计师定价有点狼,要500块——
图片
卡哇伊手机壳了解一下?
图片
逛博物馆之必买系列,本子,袋子,文艺范儿——
图片
给小朋友设计的良渚遗址导览手册,很Q——
图片
复古又烧脑的拼图——
图片
上面给大家看的这些周边,很可能会出现在6月即将重新开馆的良渚博物院文创商店,它们,都来自一个刚刚结束的文创大赛——
经过4个月的征集,由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承办的“源流·良渚文化遗产创意设计专项赛”上周末收官,55件入围作品,由终评专家现场评分决议,三大系列:视觉标识设计、日常生活设计、知识传播设计,最终评出了20件获奖作品。
很多人都关心视觉标识设计,也就是良渚古城遗址logo,最终选了哪个。考虑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及国际化推广的远期图景,主办方慎重决定视觉标识设计组一等奖(即中标奖)空缺,留待资深设计团队后期深入打磨,以呈现良渚文化最为经典的品牌形象。因此,主办方决定在原有4名优秀奖的基础上增设1个名额,最终颁发5名优秀奖。
日常生活这一组也同样,一等奖空缺。专家评委们认为,一等奖作品应具备引领社会公众深入认知良渚文化的属性,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良渚古城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而入围作品均尚有提升空间。主办方讨论后决定:日常生活设计一等奖空缺,并在原有4名三等奖的基础上增设2个名额,最终颁发6名三等奖。
那么,这些获奖的生活用品类文创产品,会不会投入生产?
最新消息是,正在精心改陈的良渚博物院,将于6月重新开馆,而大赛颁奖典礼将作为开馆系列活动的重要环节。同时,大赛的部分优秀设计也将投入生产,成为博物馆文创商店的亮眼产品。
记者全程参与了初评打分和终评评审,这几天,翻看这些脑洞大开的周边设计,记者和专家们都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也有一些尴尬的事。
图片良渚博物院
logo是最难设计的,因为人们会赋予它很多含义。接近半数设计师利用了“良”、“玉”、“器”、“国”等字体的变形,并与良渚标志性的玉琮形态相结合。而作为娘家人,无论是一条鱼,还是一只眼睛,良渚考古专家一眼就能看出,它是不是良渚的鱼,眼睛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有没有眼角,以及……各种bug。
很多设计师用了“良”字的变体,还有人给动画的男主取了“小良人”、“阿良”的名字。乍看我们会觉得挺好啊,“良”字又点题,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一针见血:“很多人在弄这个‘良’,有点奇怪。其实良渚最关键的是‘渚’,是地形,是整个良渚城,意思是水中的小洲,是可以住人的,懂的人会懂。”
没错,80多年前,良渚遗址的发现者施昕更先生就在考古报告中解读过:渚者,水中小洲也;良者,善也。
图片
初评时,有一个logo的主体形态是一枚红色方形印章,阴刻了一个兽面纹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方向明一眼看出其中的bug:“这个纹样不是我们良渚的兽面纹,是江苏出土的玉琮纹样。如果作为我们的logo,岂不是长他人志气嘛。”筛掉后,他想想觉得有点可惜:“如果设计师设计时候换一个纹样,说不定我就选了(笑)。”
生活用品设计的投稿是最多的。
一双筷子,设计师还寄来了实物。看起来很普通,但王宁远一摸:“你看,筷托,用了玉鸟造型,筷子头上,是琮式管啊,这个蛮好的,如果材质选的好,会很漂亮。”看来,设计师做了一番功课。
图片
还有一个鱼形u盘,大家也觉得好看又实用:“只有我们知道这是良渚的鱼!”王宁远笑了起来。
说完,钱报记者身边坐着的何春寰——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博物馆商店与餐饮服务总经理,管理院内的六个商店与三个餐厅,她马上给出了实质性的建议:“这就牵涉到商品包装,u盘需要一段文字叙述,它的灵感源自哪里,中英日都需要。”
图片
但有一些设计,脑洞是开得很大,确实也很接地气,但专家们反而有点坐不住了。
初评时,一条男士“内裤”在大屏幕上“啪”一放,大家一阵尬笑。
设计师把金色的良渚神人兽面像印在了一条深灰色单色内裤侧面,半包大腿到臀部位置。
还有一只折叠杯,做成了内圆外方的玉琮形状。
“这么方,怎么喝呀?”
大家笑。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晔一开始以为是垃圾桶,“这个有损良渚形象,玉琮的形状其实很难做的。”
图片
然后,讨论的高潮来了——
一只多肉植物的花盆,是个套盆,外面的方盆用来盛水,外方内圆,显然用到了玉琮造型。看起来没什么问题,还蛮小清新的,但专家们却围绕着它讨论了半个小时。
图片
“我本人非常反对大量套用形式,而没有深入思考形式后面的必要性。一个简单的花盆,简约漂亮好看,为什么一定要加一个玉琮外形呢?”SGDA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副秘书长曾令波说。
另一位专家补刀:其实多肉本来就不用浇水,设计多此一举了。
王昀,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他从设计的角度道出了尴尬的原因:
本来古人用的器物,和器型之间是有天然关系的。现在只取其形而忽略其用,逻辑关系发生了变化,没有使用场景,性质发生了变化,当然会觉得别扭。
“我完全同意。”何春寰举了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文创产品:“朕知道了”纸胶带,这恰好是她在任时开发的爆款,同样很接地气。
何春寰经常在香港、台湾看礼品展,那里参展的台湾厂商是第一流的,中意的厂商就请他们加入,她看到了一个厂商,专门做纸胶带,而且经常用常龄化、口语化,或者报纸上常用的俚语,来做一些纸胶带,很诙谐。何春寰给他们看了一本台北故宫曾做过的展览手册,叫“知道了”,专门讲以前皇帝朱批奏折的材料,皇帝就签“知道了”。厂商就有了创意,把“知道了”和“朕”连在一起。
图片
图片
“事实上这件商品不是这家公司提的最重要的——他们提了一百多件产品,可是也是因为美丽的误会,这件作品就成为了爆款。可是我来杭州,就看到浙江有一个纸厂,把它做成了卷筒卫生纸。”
何春寰一笑,“这就是度的问题,如果是高级的诙谐,大家接受就非常好,如果做成卫生纸,‘朕知道了’这件事情的本意就不对了,每个人都是朕,每个人都可以过一把皇帝瘾?那就过于诙谐了。但如果说这样的东西(‘朕知道了’卫生纸)在一般的百货公司卖,我认为无所谓,但一定不能是博物馆,因为博物馆是文化交流最后一道底线,这一关我们必须守住。”
何春寰说,有一些文创,看起来萌萌哒,却失掉了对文物的敬畏与敬仰,违背了文物的原意。
比如,有一阵人字拖很流行。有厂家把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的罗汉图设计在拖鞋上,书画处的研究员就跟何春寰提出,这是对宗教人物的不敬。
“一个皇室的用具,设计师一定要把它‘摁到地上’,这就把原本应当放在最高处的标准,以及等而次之的评断与秩序,弄乱了。”她直言不讳。
何春寰在哥大念书的时候,第一堂课就是“high art,low art”,“到底艺术有没有高低之分,当然有。
那谁来判断呢?
过去是君王,现在如果为获取大家关注而卖萌,放弃文化的高度,那太可惜了,我们很多东西需要自我提升与约束一下。”
钱报记者曾经在一次解读良渚图像元素的报道中提到过,在杭州,很多花坛、花盆、立柱、桥墩上都借用了5000多年前良渚人的玉琮和神像,但,要么鼻子和眼睛反了,要么出现在垃圾桶上,要么神像去养花了。
图片
京杭大运河杭州武林码头停靠的游船上,雕刻着大大的神像特写。初看是没问题,但细看,这神像有点粗制滥造啊。
前几天,良渚博物院的一位专家路过西湖边,在揽月楼附近,看到几只花坛——
图片
你或许已经认出来了,花坛脸上是良渚神像,但是,神人的眼睛没有了。“这是最大问题。至于外形的变化,比如两节高度太小,下端有凹槽,上面没有,比例就失调了,是设计上的事了,可以吐槽,但也不算硬伤吧。”
图片
标准版是这样的
当然,有些景观设计师还是做了一点功课。
这位专家继续逛,逛到孤山方向,又发现一个花坛——
图片
哇,这绝对是良心产品啊!
“纹饰细致,原型是寺墩M4的琮,上下两节L尺形纹饰。”专家说,设计师连“眼角”都考虑到了,表扬一下。记者来科普下,5000年前,“基本款”神兽的大眼睛,中间是重圈,两侧有侧角及螺旋线旋转,好像是眼眶里带眼角的重圈小眼。
估计,这只花坛设计的时间可能比较早。
图片
往好的地方想,说明良渚人确实是中国最早的原创设计师,他们的审美到现在也没过时。
但另一方面,作为“自家人”的良渚考古专家有时候蛮伤心的,他们每次经过看到一些歪曲、篡改,或者场合不对的神像或者玉琮,都屏不牢要吐槽一番。作为良渚出土玉器的唯一线绘者,方向明就在杭州大街小巷拍过很多山寨版和不知所云的良渚文创,几乎可以做一个相册了,“每次我看到遍布杭州城的这个灯柱座,把鼻子安在神像的脑门上,就有一种想拗断让他们重生的欲望。”
图片
“形态和形式,随意套用,这不是一个好的事情。神像的纹样,本来是用来祭祀的,现在变成了垃圾桶,或者养花的,就有点过了。文创,哪怕转化,要适当尊重原来的主题内涵。”王昀说,对于文化类的产品,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传承,核心是礼制,所谓藏礼于器,
“因为有‘礼’,才会有背后的生活关系和脉络,才会得到文化传承的教育、教养或者修养,才会显得‘正’。中国人讲‘制’,是‘形制’,这个关系被剥离后,本身器物载道的功能就被表面化了,就所谓‘形而下’了,这对我们设计研究或者文化推广来说,需要警惕。”
最后,我们来看看良渚文创大赛的获奖作品,哪件有可能成为爆款?
源流·良渚文化遗产创意设计专项赛获奖作品
1视觉标识组
一等奖
(空缺)
优秀奖
(5名)
0101:良渚故国
图片
0102:良渚古城遗址
图片
0103:渚上
图片
0105:良渚古城遗址视觉标识设计
图片
0107:源
图片
2日常生活组
一等奖
(空缺)
二等奖
(2名)
0209:古“纹”今用
图片
0223:良渚·嵌木梳
图片
三等奖(6名)
0203:玉箸
图片
0211:“方圆之间”榻榻米的小茶几改良设计
图片
图片
0213:“考镜源流·以故为新”手机壳
图片
0218:轻灵首饰套组
图片
0222:神人兽面折扇
图片
0224:良渚缘
图片丝巾
3知识传播组
一等奖(1名)
0311:《良渚国的童年游戏:玉器连线、纹饰描红》
图片
作者说
一组,采用干净、明了的线稿风格,交给观众一张几近“白纸”的设计,让大家自己用笔发掘、探究其中的良渚秘密;另一组,将良渚最著名的“神徽”、“鸟立高台”这类玉器上的纹样,以及陶器上非常有趣的良渚小动物纹饰放大、标注出土地点,做成了可供描红的纸媒互动海报。
二等奖(2名)
0308:良渚沙画设计
图片
图片
这是高分作品,作者用沙画来诠释良渚古城遗址的曾经、现在和将来,非常细致,能看出做了大量功课。
0316:玉源·玉和·玉缘
图片
作者说:
玉源:良渚文化代表了远古时期中国玉器制作工艺的最高峰,还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源地与实证地。
玉和:产品采用良渚特有的玉器外形作为基本元素,通过设计组合形成完整的玉壁形状。具有鲜明的良渚文化特征,代表了“天圆地方,玉美人和”的中国传统思想与美好愿望。
玉缘:高度概括的图案形象,多重材质与功能的设计,更加符合现代人的使用习惯与审美情趣。古为今用,血脉相连,传承与创新,发挥良渚玉器文化在当今的中国文化价值,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三等奖(4名)
0310:《良渚博物院少儿版图册》
图片
作者是一名爱逛博物馆的设计学学生,这是她的毕业设计作品。她说:
正在重新布展、即将对观展开放的良渚博物院,承担了良渚申遗的使命重任——然而这样就意味着,对于大众,特别是少儿来说,会相对更为晦涩、有距离感。
因而,这份图册及相应的周边产品,具备了改善博物馆中的携带小孩的家庭观众观展体验的文化内涵。图册中涉及到的展厅内容及互动游戏,已与最新布展的状况结合;出现对白语言、关注点等,皆为通过在毕业论文阶段,调研真实的观众梳理出的要点,希望以此丰富小朋友在良博院的体验。
0320:“古国遗韵之国宝重生”
良渚文化剪纸系列邮票设计方案
图片
0309:良渚文化卡通条漫
图片
作者说:
以大家都喜爱的卡通方式来诠释了良渚遗址的前世今生,从良渚遗址的区域,发现,生活等等。从最初的发掘验证到最后的国家支持关注,申请世界遗产文化。
采用了最适合手机观看的条形漫画模式来绘制,适用于公众号等平台的传播和推广。
https://mp.weixin.qq.com/s/qmnPAiVpv-cAaaY25Utg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