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9届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
发布时间:2019-05-09
阅读量:15181次
5月6日,我校美术学院以“初盛”为主题的2019届毕业设计(创作)作品展在博雅楼开幕。我校副校长杨如安,宣传部、组织部、招就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美术学院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美术学院副院长罗晓欢主持。开幕式上,美术学院院长黄作林首先致辞。他谈到,今年本科毕业展的主题,充满希望与生长的力量。
作品:青山隐隐——石柱县图书馆设计
设计者:邓勇指导老师:朱罡
创意说明:本设计旨在建造一座能与自然对话的文化建筑,它将拥有地域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属性,去让日益喧闹,生活节奏加快的石柱城区,安放一座属于自己的图书馆。它将接纳每一个人,让他们放慢脚步,在书山穿行,在书海遨游,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在设计中以石柱土家族地域元素作为建筑的文化地基,以“青山”、“吊脚楼”、“梯田”等等的地域文化元素,让建筑和谐于山水,让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让地域元素与现代造型对话,在对话中产生共鸣,一起渲染这石柱城区中“青山隐隐”石柱图书馆的自然平和之意。
作品:铜罐驿——“驿岸悠悠,一曲春秋”古镇景观规划设计
设计者:聂好,蔡小凡,吴彦融指导老师:罗丹荔
创意说明:古镇主要分为入口、主街、滨江三个区域,每个区域之间都设置有相应的起引导或装饰作用的景观小品或由原先的院落改建而来的观景区域。入口广场主要设置有稻草人和木船两处雕塑,分别象征铜罐驿古镇的农耕和码头文化;主街部分长度较长且坡度平缓,因此多有院落分布,主要院落有寺庙和茶室的庭院,也有其它小型场地供游客休憩;道路末端的滨江区域原为码头,该场地年休失修导致周边建筑损毁严重,因此该区域的设计首先考虑还原并恢复其码头功能,在还原码头的同时新建了码头休闲广场,并将广场与滨江步道相连接,让游客能自由欣赏滨水景观。
作品:组盒——重庆师范大学艺术博物馆设计及校园灰色空间改造
设计者:徐韵娇指导老师:张为民
创意说明:方盒子是建筑最基本的形式,本案以方盒子为出发点进行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以及场地改造。就如同传统中式单元“里”作为出发点,在单元周边设计
模数化体系。本案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彼埃·蒙德里安的《红、蓝、黄构图》。蒙德里安在画作中所表现出的横向与竖向的理性和逻辑,采用非对称的构图形
式,以抽象美学形式来表现艺术。本案在设计时受到场地上高压电线以及原有建筑的影响,在校园规整的建筑群体中寻找变化。采用给对称的点线面形式将原有建筑与本案设计相融合。本案设计了三种盒子,第一种盒子是艺术博物馆,灵感来源于楼梯井,将方形旋转楼梯井进行抽象形成单元模块,在进行单元重复设计。建筑外表皮采用清水混凝土,形成简洁大气的效果。第二种盒子是美术学院教学楼,也是通过对蒙德里安的《红、蓝、黄构图》的提炼演变而来,将平面构成演变为建筑设计。第三种盒子是冥想空间,灵感来源于积木,设计了三种不同形式的钢木结构盒子。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趣味空间,增强人与景观的互动性。
作品:山高水长——重庆国防科普园概念性规划设计
设计者:魏雪指导老师:蒋博洲
创意说明:2019年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选择以“爱国”为主题的项目进行研究,一是为了纪念我国建国70周年,二是为了宣扬爱国主义情怀。该课题选在重庆市江津区,开国元勋聂荣臻元帅的故乡。“山高水长”根据重庆山城以及长江和嘉陵江而来,课题以聂荣臻元帅精神为核心,将原聂荣臻元帅陈列馆进行改造,更名为“山高水长”,将个人精神扩展为团体精神。以聂荣臻元帅雕像为中轴线,两边呈对称,并种植主题植物,表达一种严肃而威严的形象,与聂荣臻元帅立志、为祖国奉献一生的精神相融合。通过“希冀桥梁”将陈列馆与国防科普区相连接。国防科普区设计在聂荣臻元帅背后,并且相对松散,与陈列馆形成鲜明对比,意在21世纪的新中国是一个自由开放,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而我们的今天是由伟人在前方为我们遮风挡雨才得到的。
作品:小城·故事——彭水县精品民宿改造设计
设计者:王继力指导老师:高艳蓉
创意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都市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都想要给自己找寻一个贴近自然的心灵场所。同时,面对乡土文化的淡化,较难以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这些问题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本案以“苗族文化”为切入点,依托苗寨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建筑特点(吊脚楼)、建筑材料(瓦片)、建筑技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打造一个“集观光、度假、求知、休闲、娱乐、养生”等为一体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民宿村落。希望通过对当地吊脚楼的改造和更新,来给在路上的人一个家的感觉,与大自然与小伙伴交流与沟通,感受生活的乐趣,回归生活的本质;来留住大家的传统记忆,寻求在下一个时代的可延续性。营造一个集自然、生态、参与、记忆、可持续性发展的发展的一个具有灵魂有温度的场所。“乡间浓情,读书喝茶,只闻花香,不谈悲喜”。
作品:美术学院艺术楼设计
设计者:袁昌星指导老师:张为民
创意说明:建筑整体通过小体量的院落组合塑造一个体量亲切、尺度宜人的舒适艺术楼。走廊、楼梯这些在教室以外的空间并不只是作为教室的连接,更是学生相遇的场所,屋顶也不仅仅只有其字面的功能,而是学生沟通交流学习欣赏作品的空间。为了给学生提供学习成果的展示空间,采用双坡屋顶形式的建筑体量,根据每个屋顶空间的特质,结合相应的专业特点对其进行空间设计规划,将屋顶变为艺术展厅。另外,设计时有意将建筑走道和公共空间放大,连接各教学楼之间的二层公共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室外休闲空间。在整个以浅灰作为基调建筑群中,建筑主体的外表皮采用青色粘土砖与玻璃砖叠砌,由屋面内部墙体及梁柱则采用清水混凝土,每个山墙面在形态上都各具设计特色,给人一种温暖感、柔软感和刚硬感对学生的感官体验产生巨大的影响,一种华丽的朴素。
文章录入:信息发布员
作品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www.shejijingsai.com/2019/05/200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