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挺拔与稳重,水的清澈与悠长,构成了大通文化厚重、开阔、通达的自然和人文背景,此谓大境。大通作为丝路南道上的重要枢纽,不仅在东西文化交流及商贸往来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生成于本土的多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交流和互融的功能,此为通达。为进一步做好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丰富生态资源、浓厚历史文化的对外宣传展示工作,决定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大通县“一城山水、大境通达”Logo(徽标)。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设计要求
1.Logo的设计要突出反映大通县自然与人文环境、生态特性和历史文化,具有较强的现代设计理念和视觉冲击力。
2.Logo图案构思新颖、简洁明快、寓意深刻、便于识别;应具有易于应用、便于传播的特点,在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上适用于平面、立体和电子媒介的传播。
3.应征作品必须为原创,拒绝模仿、抄袭、雷同,严禁侵犯版权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征集要求
1.应征作品可以是手工稿(A4纸张)、电脑制作稿或电子图片等,彩色图稿需填充颜色;电子设计稿包括:彩色设计图稿(图稿大小为A4纸张规格,清晰度不低于300dpi,JPG格式,需包含标准色值、标准字体)、矢量图源文件。
2.应征作品需包括图案和500字以内的设计说明,并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及联系电话;
3.应征作品一旦涉及抄袭、借用等侵权行为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由作者本人承担一切责任;
4.应征作品的图案和文稿一律不予退稿,请应征者自留底稿;因邮寄延误、邮寄丢失或损坏、误寄、邮资不足、失窃或其他非征集方的原因造成应征作品丢失或损坏的,征集方不承担任何责任;不接收费用到付的邮件、快递。
5. Logo一经采用,其版权、所有权、修改权和使用权均归大通县委宣传部,设计者不得在其他任何场所使用。
评选方法
1.大通县文联将组织有关领导、专家成立评选小组,对应征作品进行初选,从中筛选出3幅作品入围,在各媒体进行公示,并接受广大群众评议。
2.在评选小组和广大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评选出最终采用的一份作品,奖励设计费5000元。
征集时间和投稿方式
征集时间:2022年3月22日——2022年5月7日
投稿邮箱:562280144@qq.com
邮寄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桥头镇八一路298号(仁和世家小区院内)
联系人:侯继廒 童守来
联系电话:0971-2766693
附:
1.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简介
2.《中国影像方志》第872集青海大通篇网址:
《中国影像方志》 第872集 青海大通篇_CCTV节目官网-CCTV-10_央视网(cctv.com)
https://tv.cctv.com/2022/03/22/VIDEsXHW0CcBUXjIBNa6ILH8220322.shtml?spm=C59377.Pp2MEDSlgvy8.EDkucGJLOBwN.25
中共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22年3月22日
附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简介
大通是青海省河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县城之一。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回族土族自治县,属省会西宁市辖县,面积3090平方千米,人口42万。地处青海东部河湟谷地、祁连山南麓,属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
紫云先生《大通赋》云:“巍巍天山,余脉南倾,神工凿就处处胜境;洋洋湟水,支流北来,羌炎承续域内之炊烟。”
大通历史文化悠久,为古羌戎之地。长宁镇上孙家寨出土的五人舞蹈纹饰彩陶盆,是距今约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后期马家窑文化的代表,收藏于中国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为国家一级文物;大通山水挺拔,境内“金娥(娘娘山)之秀、元朔(老爷山)之雄、宝库仙境,三千奇峰,万叠飞瀑。”一城山水滋生文化,养育民众,构成大通厚重、开阔、包容、通达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大通地理优势独特。“东接威远(互助县)、西望羌海(青海湖)、南临湟流(湟水河)、北通甘凉(甘肃武威)。”作为古丝路南道之枢纽,自古以来商贾连绵,从东晋高僧法显、隋代炀帝杨广、到清代名臣林则徐、近代记者范长江,都曾在此留下身影;大通文化多元厚重。生活在此的汉、回、土、藏、蒙古等多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交流互融。古老的傩舞、四片瓦舞等遗存,都带着历史的印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爷山花儿、河湟皮影戏地方特色浓郁;剪纸、刺绣、农民画,各类戏剧曲艺、民间手工艺荟萃,两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大通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作为高原“绿谷”,拥有广阔的森林资源,是青海省林业工作重点县,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重点县之一。林木蓄积量为166.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3.3%,县城绿地覆盖率为37.72%。国家3A级景区鹞子沟国家森林公园,面积1633.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2.9%,是一座天然氧吧。大通境内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承担省会西宁市75%以上的供水任务,是省内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全县干部群众将会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厚植绿色底本,持续放大特色优势,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政治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筑牢西宁北部生态安全屏障,努力绘就“一城山水,大境通达”的新画卷。
https://mp.weixin.qq.com/s/K5EaMr3KdVSs67Bag3bt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