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平潭国际旅游岛文创商品市场注入新活力,培育和发展平潭旅游伴手礼产业新动能。6月11日下午,由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华侨大学主办,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文化与体育局、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平潭综合实验区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三届平潭国际旅游岛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在厦门梦加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相关设计院校近20余位专业教师参加了相关活动。
此次赛事以“国际风范·青春时尚”为主题,旨在通过境内外青年不同视角,融合多元文化背景思维,为深入挖掘平潭文化新元素拓宽向度。同时,此次大赛通过利用视觉符号等表征意义,在感官层面上将独特的海洋文化具象化,进一步提升平潭文创产品的质量,为其赋予人文与艺术的双重价值。
启动仪式上,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林庆祥在致辞中表示:“大赛以文创设计为媒介,以国际化表达为方式,挖掘地域文化,讲好平潭故事;同时为境内外青年搭建起思维碰撞与情感交流的平台。”
在座谈、交流环节,来自不同院校的专业教师,以思想为引领,创新为动力,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平潭文创事业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盘活思路。“智媒时代”催生市场新变革。赛事项目负责人、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峰教授在座谈会上指出:以前的产业链框架是先有产品,后有商品,通过打磨再是精品,最后才有成就品牌的可能。而在当下急速交织的网络空间,产出链条时而出现了“倒过来”的现象。他结合华侨大学法学院台湾学生陈柏源在疫情期间因创作防疫视频走红网络的案例,提出“网络社会时而出现先有品牌,后出产品现象,作为学者、教师,要关注这一市场变化,并进行认真研究与有效引导”。这一观察与思考,结合本届平潭文创产品的设计大赛,无疑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院长秦俭以当下热门的元宇宙和区块链新兴技术为切入点,围绕文创产品应追求“技术还是艺术”的话题展开讨论,他指出:“当下很多文创产品有一通病在于——技术太炫、太酷、太新,但文化内涵缺失。怎样把历史语境代入到技术当中,是此次大赛需要去探索和研究的。”
华侨大学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宋武则强调,这次赛事突出了“学科融合”的新特点,由新闻与传播学院牵引带动设计团队,不仅能够深度挖掘有价值的元素,而且打破了以往文创设计的行业壁垒,是一个很好的学科交流契机。
启动仪式现场还播放了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境内外学生关于平潭文创的看法,表达了Z世代新青年对于文创产业发展的期待。现就读于英国利兹大学的谢禛提出:“文创特色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它可以轻易地将地方的故事传递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同时它也有机会成为地方文化的一部分。”
在活动现场,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一名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学生表示:“我所接受的文化跟中国人很不一样,但是自从我来到福建读书,我就发现自己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很感兴趣。我很希望把这里的文化,转化成我的同胞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传递到我的家乡,让朋友们了解福建,了解中国。”
据悉,该赛事报名截止日期为2022年8月31日。期间,大赛组委会将面向境内外大中专设计院校发送活动邀请函,进行作品征集。本届大赛作品征集特色:一、强调创意赋能。围绕平潭特有的石头厝、蓝眼泪、公铁海峡两用大桥、奇岩怪石等当地文化元素,设计创意文创产品;二、注重文物与文化资源的挖掘。将平潭综合实验区内各类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等馆藏资源,各级受保护的文物资源或非遗传统工艺等资源作为元素,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三、注重设计成果的转化。围绕平潭68个小镇、特色食品、非遗资源等进行“平潭有礼”的包装创意设计。
https://mp.weixin.qq.com/s/xZcNhwgB82_o6pd6DMMj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