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业文创

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艺术珍宝

发布时间:2019-06-28      阅读量:30018次     

  
  金天目盏(含盏托)
  佛教起源于二千五百年前的印度,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演化和发展,至隋、唐完成本土化。期间,从三世纪至六世纪上半叶,佛教又经中国东南沿海、或经朝鲜半岛二条路线陆续传入日本。公元六至九世纪,日本曾4次派出遣隋使及19次遣唐使,前来中国求法并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这时的中日文化和经济交流十分密集,规模空前。随着来华日本官员、僧侣的回归,中国高僧鉴真大师的东渡,中国佛教及佛教典籍的流入,遂将日本佛教发展推向高潮。
  唐开元年间,印度僧人善无畏(汉名)和金刚智(汉名)将当时印度的纯密系统地传入中国。其中,善无畏传入密宗的胎藏界密法,金刚智所传为密宗金刚界秘法。金刚智的弟子、西域僧人不空在中国进一步弘扬了密法。长安青龙寺高僧惠果依止不空受金刚界密法,又从善无畏的弟子玄超受胎藏界密法,并融会二法,倡立“金胎不二”学说,高僧惠果成为中国佛教密宗发展的重要人物。
  恰逢其时,日本高僧空海作为日本第十六次遣唐使成员,于公元804年5月抵达中国。在长安,空海拜惠果高僧为师,虔诚地学习真言密教。在青龙寺,惠果不仅传授给空海胎藏界和金刚界两部密法,而且还教授梵文,使空海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学会印度梵文的学者。
  在中国获得密教正统的空海,于公元806年8月回到日本,开创了以密教为基础的真言宗,俗称“日本东密”。
  醍醐寺的开创者理源大师就是空海的徒弟真雅的学生。
  醍醐寺座落于日本京都东南的笠取山上,开寺之祖理源大师先在山顶开创了上醍醐,它有开山堂和如意轮堂;后来的僧侣们在山麓慢慢建立起了“下醍醐”,它包括三宝院及庭院,清泷宫拜殿和本殿,相对而立的国宝五重塔与金堂,以及不动堂、观音堂和弁天堂等等。该寺历经千年,成为庭院殿堂齐备、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作为日本真言密宗醍醐派的总寺,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的醍醐寺依然掩映在群山翠绿之中,但它多了一个重要的建筑——这就是陈列和保存醍醐寺珍贵文物的灵宝馆。
  弘法大师像
  醍醐寺弘法大师像(1603-1867),高83.0厘米,相貌端正,头顶浑圆、天庭饱满,现出弘法大师的活力思想、丰富智慧;坐像直面前方,鼻梁高挺、直达前庭;双眼深邃、眼神炯炯、巡视大千;嘴唇紧抿,施以红润鲜艳的彩绘。坐像左手持念珠,右手握五钴杵;大师结跏趺坐,身着袈裟、覆盖双腿并略盖台座,突显了造像的端庄稳重。整个造像轮廓圆润,线条明快。
  理源大师坐像
  醍醐寺开山之祖理源大师肖像面相温和、端庄,额头宽阔,体现出智慧的容光;造像眉目修长,双眼正视前方,眼神安详,充满睿智;小嘴上弯、施以红彩、显得丰润鲜活。内着僧衣,外披袈裟覆盖全身;造像右手持五钴金刚杵,左手握袈裟一角,表现了大师禅定时的宁静神态。以上二件作品均为日本江户时代人物肖像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体现了日本人物肖像雕塑的艺术特色,也显示出“中国唐代造像”既写实又生动的遗风。
  大日如来坐像(胎藏界)
  大日如来坐像(金刚界)
  醍醐寺大日如来像共有三尊:一尊是面相饱满,双眼微睁、俯视前方,神态祥和的胎藏界大日如来;其头发没有盘髻,而是呈两边下垂形态,为当时日本妇女的发型;造像手掌向上,右手置左手上,二手的大拇指相抵,结禅定印,结跏趺坐,这是胎藏界大日如来的特征。两尊金刚界大日如来,一尊高60.2公分,头发也没有盘髻,发型成“和式”,面相丰盈,衣服朴素,质感自然。如来右手握着伸出在胸前的左手食指,结智拳印,这是密教金刚界大日如来的手印。一尊大日如来头戴宝冠,面相慈祥,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同样结智拳印;主尊与背后大型舟形背光的颜色和形态给人以强烈的“和式”印象。综合三件大日如来的造型和风格,既可看出其源自唐代长安汉传密教的样式,又体现了日本佛教造像自身的特色,呈现出另一番不同于中国佛教艺术造型的意象内涵。
  如意轮观音坐像
  如意轮观音像,为一面六臂的密宗造像,但菩萨头戴宝冠,双目微开,鼻嘴娇小,面容秀丽。形体优美的如意坐姿,使人感受到菩萨的宁静和慈祥;菩萨右手第一手手臂靠于支起的右腿,手向上托脸,呈现出思惟相。它的造型和风格与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唐代思惟菩萨像不仅形近,也极为神似;此二尊面容和体态极为优美的菩萨像,使人产生如见端丽少女的幻觉,不仅使观者产生强烈的亲切感,更易对两尊神态怡然的菩萨的内在关联产生遐想。
  不动明王坐像
  密宗造像中的明王像,往往头顶火焰,怒发上冲,浓眉豹眼,獠牙上立,神情、动态各异,所以成为佛教造像中最富个性,最具特色的造像。
  醍醐寺不动明王像,眉头紧锁,怒目暴突,鼻翼宽大,紧咬上下齿,发垂右肩、呈红色,袒右肩,戴臂钏和腕钏,现威怒身;右手持剑,剑锋向上,左手拿索;红色透雕火焰纹背光,似火焰熊熊燃烧,更映衬出结跏跌坐于台座上的明王像威猛态势。体现出日本明王的表情和形象,极具夸张和威慑感。
  荻花和鹿屏风
  (图文来源:《上海工艺美术》杂志2016年第二期作者:陈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