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斑斓处的新唱,服装设计·决赛入围作品公布

发布时间:2019-07-31      阅读量:6608次     

  帔帛妙曼,文物沉寂,动静之间,已过千年。无论是绢衣彩绘木俑,还是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通过它们,我们仿佛可以回到那个自信、开放的大唐。那时女性面庞饱满圆润,敷粉施朱,明艳动人……而她们也常常,绫罗锦绢成衣,彩色长裙拂地。
  
  那时的服饰做工精细,纹样丰富,博取众长,历经千年,却不因岁月流逝而消褪的斑斓色彩和各式图案,总会让我们动容,又为我们今日的服装设计,提供巧思和经验。
  若有所“丝”服饰系列
  01
  设计信息
  设计师:吴静萌
  参考文物:大红地五彩大蟒缎、月白地织正万字织银缎等
  馆藏单位:苏州丝绸博物馆
  设计说明
  我找到最简单的元素作为本次设计基本“构件”——线。“线”它既是我们几千年来珍视的蚕丝,是农桑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构成了中国独特的美学语言,并与“一带一路”相关联。
  线是抽象的简洁的,同时又符合东方传统绘画审美趣味。借助矢量软件,我将藏品中的各种传统图案用极简的线的规律排列“翻译”了一遍,它们脱胎为新的图像。通过线的重复、铺排、强调,获得了形式感和表现力,再现了丝绸的质感、光泽。
  “匠·新”礼邦鲁锦服装
  02
  设计信息
  设计师:刘家烨
  参考文物:清·织布机、鲁锦等
  馆藏单位:鲁西南民俗博物馆
  设计说明
  匠”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新”是对美好新生活的创造,“匠·新”旨在坚守传统文化与创造时尚新生活的相辅相成。做为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织造工艺“鲁锦”,带有鲜明齐鲁文化特色的山东民间纯棉手纺织物,因其纹彩绚丽,华丽似锦而得名,被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礼邦”产品努力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将创意设计与传统织造工艺相结合,设计出时尚感兼具传统特色的鲁锦新产品,传递出回归手工制造和自然环保的新时尚民族风潮,为古老的文化因子赋予生命的活力和艺术的创造力,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真正使“非遗”文化活态传承,活力再现!
  苏博绘影服饰系列
  03
  设计信息
  设计师:陈思思
  参考文物:清顺治青花天女散花碗、清乾隆粉彩斋戒牌等
  馆藏单位:苏州博物馆
  设计说明
  文物的形态优美在它的轮廓,轮廓也传达了文化历史的缩影,将文物的剪影以现代的设计展现,整合成新的视觉,使得文化与现代审美融合,赋予它们年轻的力量。
  文物剪影设计有多种变化图案,可广泛应用于多种服饰上,在满足使用者基本的服饰功能外,亦可让人体会到历史的隽永与绵长。
  “苗”不可言服饰设计
  04
  设计信息
  设计师:杨岳
  参考文物:广西南丹苗族粘膏染刺绣百褶裙
  馆藏单位: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设计说明
  作品设计保留了中国传统的最原始的制作手工艺,运用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方法--挖云、打褶、吊染、刺绣;并将刺绣图案进行重组,巧妙的运用在设计中,在此基础上融入个人特色--将扎染与牛仔面料结合改造、将面料抽丝压褶做成百褶裙轮廓运用在设计中,整个系列不对称设计贯穿在其中。
  裤侧缝、领口处、腰部做了细节设计。手工刺绣图案、立体花是此系列设计的亮点,也是设计主题“匠心”的展现。“苗”布可言,妙不可言,我为匠心而做。
  “隐”服装系列
  05
  设计信息
  设计师:梁奥伟
  参考文物:《丰溪渔隐图》
  馆藏单位:安徽博物院
  设计说明
  我用植物染的方式表达古画中的意境,将树叶与真丝棉麻包裹进行染色,这种染色技术能保留古画韵味的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经过设计,服装的色彩搭配和崇尚自然、潇洒隐逸的情感表达与画中思想相吻合,摆脱与文物“形似神不似”的局面,进而贴近古画的精神意蕴——远离尘嚣,融于自然。朴实无华,虽苦犹甜。
  桃源系列服饰
  06
  设计信息
  设计师:郑春旭
  参考文物:《梦游海棠城记》、荷鱼朱砂澄泥砚、粉彩荷莲纹盘等
  馆藏单位:天津博物馆
  设计说明
  对参考文物中的荷花、鲤鱼等元素进行创新和设计,同时依据行书《梦游海棠城记》展开联想,构建画面,并添加孩童、少女等人物元素,使画面更加美观、生动。
  色调清新淡雅,线条图案等元素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习惯,带给人视觉上独特的审美体验,又保留了一定的想象空间。
  文章来自:大运河文创设计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