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竞赛主题
NOT TO BE DEFINED
不被定义
主题阐述
1)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选自——《礼记·大学》
2)
黑格尔后来又在这句话之后添了一句,说:“
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存在的又都是不合理的。“
3)
金丝雀码头集团的战略顾问Howard Dawber曾经说过一句话:
“金丝雀码头的一大经验是,这不是开发商、建筑师或政府设计出来的,而是最终用户。”
4)
科技巨头纷纷投注独角兽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的创始人Brett Adcock还有个观点,工程师才是真正的建筑师。据其称,Figure现在没有产品经理,工程师对自己的时间表和可交付成果负责。他认为,产品经理负责交付成果/产品,而产品经理自己却不是实际构建者时,会是一种矛盾冲突。
5)
“在我的建筑生涯中,我的态度是永不屈服。不屈服于既定的社会制度、生活观念和建设技术等等。”
——矶崎新
从电话的出现,完成从模拟机到数字机的革命性迭代,又进入到智能机,现在又到AI时代,我们说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手机,原来一个事物就是在不断被定义的发展过程之中。同样汽车的出现,经过漫长的油气技术革新,进入到电动智能时代,又进入智能驾驶时代。每一次重要的技术突破以后,我们会发现新技术革命可能带来的是新物种的出现,对整个社会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的出现就更明显了,媒体和传播的方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受其影响。
然而空间和环境呢,我们熟悉的城市、建筑和景观生产呢
新的变革在孕育之中,设计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绘图服务,而是追寻更加智慧和社会责任的策略思维及其系统解决方案,设计不仅仅面对甲方和业主,设计自身就可以作为IP成为甲方和业主,设计也在打破时空限制,探索虚拟空间、实验空间和未来空间。
设计更可能是发展架构的设计、商业模式的设计、流程的再造——
不被定义,
不仅仅意味着我们不被固有的学科思维和发展模式定义,
更意味着也不被自我定义。
/02
参加院校
开设以下及其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
城乡规划设计
城市设计
建筑学
景观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
环境设计
室内设计
艺术设计
光环境设计
公共艺术工业设计
新媒体艺术
/03
奖项设置
由于发展的需要,2024年亚洲设计学年奖参赛方案将继续尝试新的实践和探索。
学科体系的存在自然有它历史的原因,然而所有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发现真正的问题、本质和真相,并给出创造性、竟争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思考和解决之道变革基于以下思考:
1、国际化的学术和专业对接
2、产业化的学术和专业对接
3、开放性的学术和专业对接
4、综合性的学术和专业对接
很显然,空间的类型只是我们界定问题的一个角度和研究方向。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地域化的问题都呈现出全球化的特点,我们很难孤立而封闭地思考面对问题本身的国际性,更由于学术和专业本身的语言世界的不同,我们更不适合使用产生不同理解的语汇或概念界定。学术和专业研究本身就是为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本身也在学术和专业上做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与产业发展积极对接是学术和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毋庸置疑,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全球化的开放性社会之中,我们的思考和探索之路自然也要开放性的,世界本身就是综合的,设计的定义和边界本身也是模糊的和充满不确定性,面对本身就是复杂的和综合的问题,其解决之道自然也是需要综合而系统思考的——
我们将会在以下方面受到存在问题的挑战
1)快速变化的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产业和社会变革
2)始终不变的人性及以新的不同的面目星现的欲望
3)个体、机构与及其合作项目与所处的系统的生产关系运营机制和系统特点研究
4)突发的社会公共事件带来的大规模社会问题成为新的设计要素研究与实践
5)或许我们需要更深层次地思考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行业发展带来的诸多挑战完成自身和自我的变革
我们围绕着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整合相关领域的知识来系统而有机地研究它的最佳组合解决之道,新的构思,都不应该被原有的知识体系所束缚,要做的就是提出更高的目标,去整合和重组;去实验和实践;去探索更有价值的解决之道。
面对设计对象及其所处系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2024亚洲设计学年奖竟赛方案的主题设定也是我们共同积极思考和探索的一部分。
#第一类专业奖项
为提高学科交流水平,我们面向本科以上的设计教学交流设置相关奖项。高职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发展水平参与到相关奖项类别
1、保护与修复
该奖项针对历史文化建筑与环境奖项关注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等方面,更注重对于地域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挖掘、梳理和保护,倡导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不仅仅以当下发展的政治经济逻辑对待历史与文化。尊重本质与真相,以保护与修复为主的项目实践。
2、更新/改造与转型
建造及其设计的功能类型随着时代发展,其使用方式和服务对象改变,需要新的设施更新和设计激活,本奖项关注于如何在现有基础上针对新的功能需求提出创造性的设计解决方案,包括改造、加建、整合和不同的使用方式研究等。在入新的元素中,从细部、空间、尺度、材料等方面综合提升其综合价值。
3、临时与可移动建筑与空间
和永久性建造思考相对的是大量的空间设计其实具有临时性或可移动性的设计特点,包括装配式建筑、集成建筑、短期和临时景观、临时装置等,本奖项关注于设计项目本身的灵活性和可装配或移动性特点做定位研究。该奖项鼓励对土地和环境的开发和使用方式做更有价值的综合性的创造性研究。
4、商业建筑与空间
以商业服务和展示为主要目的的设计,本奖项关注在投资与收益作为目的的运营维护、管理的基础上,商业行为的高质量的氛围营造和商业空间的综合社会价值设计探索,并且考虑项目所在地域的地理条件、社会人文、消费特点和发展趋势,适应当代多元化的要求。
5、文化建筑与空间
以文化和教育性为主要属性的设计,本奖项关注文化空间与人行为空间的对话,强调空间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公众参与。强调在文明的普世价值下探索文化本身及其空间关系研究。功能届性伴随社会发展发生变化,探索更多可能性,重视交互与体验。
6、居住建筑与空间
居住建筑的发展一方面基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满足不同人群和对象的精神需求。因此对居住建筑与空间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从空间的灵活性,功能多的多样性,以及光环境的气氛综合考虑,研究整体建筑的布局的环境协调性和宜居性。同时,空间服务于人,设计中不但在空间关系中体现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与思考,更注重深层次的精神追求,空间不但考虑到提升生活状态,更是研究生命体的精神境界与空间的关系。
7、生态、健康与可持续
基于生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本奖项关注绿色材料的利用与科学处理,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筑、景观及室内设计,关注基于节能、节地与环保的建筑设计,强调对环境及生态的尊重,提倡结构性、系统性的思考和更为综合性的设计研究。
保护环境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提倡自然本身的生态修复及其可持续发展设计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新的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应该呈现出更加有价值的思考和探索。同时,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城市,我们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及由这些问题引起的严重大众健康危机。我们寻求能改善和提升大众健康的空间和环境设计途径,这些途径可以鼓励人们的身体活动,舒缓精神压力,降低精神疲劳,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或产品,以及增强社会资本。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我们已经为粗放的城市发展付出了沉重的健康代价。环境问题和健康问题紧密相关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和整个国家的命运。
8、展示设计
不断涌现的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影响和挑战着固有的展示、展览的理念和观看方式,新的交互和体验不但体现在技术和设备本身,空间本身也随之在改变,展示设计不能理解为是一个空间设计的概念,它应该有更丰富的理解和内涵。展示设计所包含和涉及的规划、建筑、景观室内、技术、产品和相关设施,甚至体验和交互研究都是展览设计发展探索的一部分。
9、设计研究(论文)
该奖项的评审由《新建筑》杂志社和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合作,优秀的论文将优先在《新建筑》杂志选登设计研究成果包括设计理论研究成果和设计实践研究成果,均以论文形式提交。要求具有深度的设计过程的研究,以论文及研究报告的方式提交,关注于在设计进程中产生新的设计认知、方法和设计价值思考。设计研究应该是基于但是要超越具体研究对象的应该更有跨越时空和角度、角色抽离的特征。设计研究应该更本质地、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做批判性研究。设计范畴并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专业,可涉及科学研究和实践领域中,强调设计思维与设计行为的相互作用,为设计实践本身提供多维度的价值思考和设计决策。设计研究的成果提交要求提供其项目背景、论证过程和相关理论依据、数据、影像等,字数在1000字左右,入围后评委会将根据评审需要要求进一步提供更多研究报告资料。
10、媒介空间与数字艺术
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数字技术的发展借助各种电子屏幕或者投射系统更是“侵入”社会生生产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和角落。数字介质的革新带来媒介城市、媒介空间和媒介生活的设计挑战,为传播而设计,为体验设计,为互动而设计,新的服务设计对技术要素和艺术性的探索是不变的。
该奖项类别需要提供动画效果,建成项目提供项目现场实拍视频将考虑评审加分。
11、公共艺术与环境
公共艺术作品征集要点:公共艺术是指公共开放空间中的环境营造和艺术创作,作品的公共性体现在对特定公共空间中的集体精神和群体共识的提炼和塑造,作品需从艺术的视角和态度思考并对待公共环境,同时必须具有开放、公开的特质,突出作品与环境和区域人文的融合,在作品的空间、材料、造型上具有探索或突破性,应充分注重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对环境的再创造。
12、Barrier-free design categories(无障碍设计|弥合社会生产的服务设计)
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2023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后文简称《无障碍环境法》),自2023年9月1日起实施。无障碍环境法是自2012年推出的国标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后更名为详细的准则,是中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专门性法律。中国的无障碍环境法确立,是全面推进人民共同富裕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基于以上法制背景与社会需求,从设计学视角切入物质空间的设计营造更是回应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最好方式。
在面对少子高龄化的时代危机下,障碍者、老年人、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产活动、使用公共空间的频率与方式在逐渐增加,立足于综合性系统观串联城市各无障碍空间环境,建构无障碍城市设施系统,以应对未来老龄化社会问题,是学术界的重要关切,亦是本次设计奖项主题的建构原点。
当下无障碍空间环境设计研究较为单一。中国当下的城市发展已逐步进入存量时代,2017年住建部颌布《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了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应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逐步推进方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发展的快捷性功利性特征不断凸显,城市为了经济效益使得弱势群体、高龄者、障碍者的生活、生产活动难以得到保障,与健常者相比,其需要有大量的特殊化需求,虽然在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标志着我国逐步建立健全残疾人保障制度,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与营造,加强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的服务能力与保障障碍者权利;但各空间环境的单一性问题凸显,城市无法形成系统性的设计建构,各环节大多孤立存在,交通出行与公共环境无法合理有效的串联,信息及视觉导向缺失,居家至公共站台路线不明确等问题仍普遍存在于各城市环境。
本次奖项设计将以综合性方法建构整体设计作品,不局限于单一的物体形态,而是以更为多样性的视觉形态、空间建构方式、跨学科的表现形式等组合设计方案,参与亚洲设计学年奖的无障碍设计类别。
13、城市设计
关于城市设计urban design的概念、理论与实践,很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名词的定义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城市设计这一范畴在二十世纪中叶已经开始变化,除了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建筑学等范畴的关系日趋绵密复杂,也逐渐与城市工程学、城市经济学、社会组织理论、城市社会学、环境心理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城市史、市政学、公共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知识与实务范畴产生密切关系,因而是为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跨领域学科。
我们设立这个奖项是倡导我们面对城市与乡村发展中的一系列复杂的空间和环境问题,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和思维,而是开放性地实验、探索和发展这一理论。
14、光与空间
颁奖单位: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三雄极光照明
参赛对象:参加学年奖的作品适合“光与空间”奖项要求的作品,请在投递选项上注明本奖项为不收费奖项,可单独投递。
奖项安排: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5名;优秀奖20名,评委会根据每年投稿的数量、质量进行一定比例的调整。
说明:亚洲设计学年奖“光与空间”设计竟赛的设立,是为了对城市设计、建筑、景观,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其设计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光在空间中的的表现和想象力等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其设计作品中自然光和人工光的运用对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所做出的理解和关怀,并为亚洲未来的年轻设计师们提供一个发展和交流的平台。
15、再生设计
再生设计超越了可持续和循环设计原则,是积极促进人类和其他多物种共存的设计方法。应当聚焦人与自然的联系,注重再生设计系统的建设,关注科技发展中新材料、新结构、智能化等赋予设计领域的巨大能量,并思考它们如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通过通用设计打造更具生命力的可持续再生的生态环境。
再生设计是一个新兴的学科领域,也是一种新的设计主张。它结合了对生态学和生命系统的深层思考,以保护地球为基本原则,致力于恢复生物多样性和改善气候变化。
16、末日想象计划
人类全球核毁灭、生化武器的释放、引发流行病、人口过剩、生态崩溃和气候变化……我们也可以想想,以前核武器的发明让人类第一次拥有了自我毁灭的力量,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如果两者结合起来,潜在的破坏性更大。
本竟赛单元并不要求科学地论证在各种极端条件下提出人类如何继续生存的可能性,而是站在未来看现在,通过设计出末日场景重新让人们思考,如何珍惜当下的生命和生活,人类面对有各种灾难带来的末日场景,反思当下做出改变,如何避免末日场景的出现…
比如可以是如下的建筑、景观和室内或者媒介空间、游戏
1.末日餐厅
2.世界的尽头
3.地球上最后一天的PARTY5
4末日公园
值得说明的是这是一个通过末日场景想象的商业项目的要求
要考虑在现实中投资、建造和运营的可能
并对受众和市场做背景调查和分析
组委会根据每年投稿的数量、质量和评审结果进行一定比例的奖项调整
注:作品参评类别不再分类设计奖/创意奖,奖项评审更注重设计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及其解决具体工程项目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第二类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
设立2个奖项:
1、优秀指导教师奖、
2、以及优秀组织奖(机构)
优秀指导教师奖:
毕业设计作品得到铜奖以上的学生指导教师
优秀组织奖:
组织学生集体参赛的院校及其它合作机构,必须是组织集体参加竞赛的。
各校组织竞赛活动的情况(海报张贴、竞赛辅导等照片和视频文件等)请整理好,随作品一起寄送到组委会,将作为参与评选优秀组织奖资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个人名义参赛的获奖作品不作为高校优秀组织奖的资格评定。
/04
参评要求
无论设计实际图纸数量的多少和版面尺寸的大小,所有交送参评的作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不符合要求者视为无效作品,不进入终评程序。
1、提供参赛资料包括3部分:
注明:
1、通过组委会电子邮件xuenianjiang design1881.com传送
2、为保证一定的参赛作品质量,各参加院校的参赛作品须由校方推荐,并提供推荐意见,没有校方组织的各院校学生,须按参赛要求把资料发送至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
3、为提高评审效率,各高校可以以学院、系或专业科为单位参加。各以系或专业科为参赛单位的高校的推荐作品方案最多不能超过20个(本科城市设计、建筑、景观和室内设计类别),超过部分视为以个人名义参赛;每个作品方案的学生成员不超过6人
4、各参加院校请详细填写参赛资料表格(标明参加学生的姓名、联系电话,作品名称,指导老师姓名、联系电话、电子邮件等);参赛回执表即参赛申请表,扫描本文底部的二维码即可下载
5、参赛文件网络传送前需进行杀毒,以免造成文件损坏。
/05
评审要求
1、记设计成果应体现对社会、文化、历史及生态可持续的关注,符合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观
2、设计成果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和针对性的需解决的问题界定
3、设计成果清晰地表达设计分析思路和设计思考过程
4、设计的调研和分析,也即其设计思维和设计逻辑应该是设计的一部分要特别体现出来。倡导创新性和独特性的符合设计目标逻辑的设计成果
5、设计成果包含符合国家相关专业规范要求的完整的设计图纸内容
6、设计成果通过效果图、实体模型照片等方式客观真实地表达设计效果与设计意图
7、设计成果关注结构、材料构造、及设备技术条件等工程技术可行性问题
8、设计充分尊重地域环境与材料的关系及其对基础材料的创造性使用
9、设计成果版面要求图文并茂、内容完整、表达清晰。
/06
参赛程序
1、参加的高校请向组委会邮件索取参赛申请表,或登录微信公众号
亚洲设计学年奖、亚洲设计观察
下载参赛申请表,
参加活动的各院校所交参评作品不限
交件截止时间不得超过8月1日,以寄出作品时间为准。
组委会办公室:姚领、刘颖、许峰玮
联系电话:020-38486899、
电子邮件:xuenianjiang@design1881.com学年奖
QQ:1693304548、1277960467、2158073558
微信号:xuenianjiang-1、xuenianjiang-3
微信公众号:亚洲设计学年奖、亚洲设计观察收件人: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
邮寄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255号荟雅苑A栋1307室
邮编:510610
2.由组委会负责作技术性筛选,筛除不符合提交规则的作品,不符合专业设计制图规范(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效果表现图)的作品,并分送专家评审。
评审程序:严格执行程序的公平和公正性利益回避原则
技术评审——初评(价值导向和按照比例筛选)——通讯评审——终评汇审——公布
3.参加活动的各院校参赛费用
以学校为单位费用2000元/学校,最多不超过20份作品
个人按照作品:100元/份
(一份作品提供一位名额参与该奖项的辅导讨论群,如需增加按照50元/人)
讨论群将提供往年竞赛获奖作品案例、其它优秀参考案例和设计咨询辅导指导老师不再收费
4.投稿请注明:
A.学年奖组委会收
B.单位投稿:投稿单位详细信息:单位名称、联系人姓名、手机、办公电话等
C.个人投稿:学校、院系、班级名称、个人详细信息(姓名、电话),注明个人投稿。
*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仅供读者参考,本文仅供学习分享使用。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后台删除。
*Some of the text and image resources in this article come from the Internet,for readers'reference only,this article is for learning and sharing purposes only.If any of the sources are incorrectly marked or violate your legal rights,please contact the backstage to delete.
https://mp.weixin.qq.com/s/jjdlFy3gVPk3p01fo6w5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