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成立于2010年4月,2018年7月9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1810.HK),是一家以智能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消费电子及智能制造公司。
2023年,小米集团战略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通过小米澎湃OS操作系统,全面打通人、车、家三大场景,实现硬件设备的无缝连接、实时协同。同时,带动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创以人为中心、主动服务于人的超级智能生态。小米深知底层核心技术自研的重要性,遵从深耕底层技术、长期持续投入、软硬件深度融合、AI全面赋能的原则,为小米在智能手机、电动汽车、智能制造等关键业务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助力小米成为新一代全球硬核科技引领者。
小米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品牌之一,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三。截至2024年9月,全球月活跃用户6.86亿。同时,小米已经建立起全球领先的消费级AIoT(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平台,截至2024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平板)数达到8.61亿。集团业务已进入全球逾100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8月,小米集团连续六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Fortune Global 500)。
小米集团目前为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及恒生神州50指数成份股。
1.一等奖队伍1支:每队奖金2万元;
2.二等奖队伍3支:每队奖金1万元;
3.三等奖队伍10支:每队奖金5千元;
4.实习、校招面试直通车:为获奖队伍安排实习和校招面试直通车,同等条件优先录用;
5.获奖队伍还可获得小米精美礼品。
赛题一:能信一体化智能移动/可穿戴IoT硬件设计及应用
1.命题描述
针对小米移动/可穿戴应用场景,设计并开发同时具备能量传输/获取和信号传输/感知的一体化智能硬件系统,包括且不限于无线充电、能量收集、携能通信、信号传感、环境感知等功能的交叉应用和创新设计,需具备实际应用意义。参赛队伍须独立完成系统方案设计、硬件平台搭建、软件代码调试、功能实现与演示。
2.答题要求
(1)自选或使用指定硬件平台进行作品开发;
(2)至少包含一种能量传输/获取功能;
(3)至少一种信号传输或环境感知功能;
(4)至少包含一项创新领域,包括且不限于:材料、器件、模块、硬件/软件架构、算法及应用功能等;
(5)推荐基于澎湃OS(含小米Vela)进行硬件开发,可获得额外加分;
(6)作品的体积及功耗应参考现有产品或场景应用的限制条件;
3.输出要求
(1)系统方案介绍PPT;
(2)方案介绍及功能演示视频;
(3)方案设计与算法实现文档;
(4)工程源代码(含清晰可读的注释说明)。
4.评审标准
4.1标准分
(1)作品展示与功能完整性(40分)
a.系统平台:系统平台结构完整,外观整洁美观;(10分)
b.系统功能:能够实现作品所提核心功能(10分),并达到先进指标(10分);
c.功能演示:系统功能实现稳定,演示无失误;(10分)
(2)技术文档(20分)
a.设计方案是否完整,描述是否清晰(5分);
b.核心硬件工程文件和软件代码是否完整、真实(5分):
c.方案测试结果是否足以验证所提功能(10分);
(3)创新性(至少满足其中一项,依据创新程度打分)(20分)
a.基础理论创新;
b.器件应用创新;
c.硬件系统创新;
d.软件架构创新;
e.控制算法创新;
f.应用功能创新;
(4)应用价值:作品是否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具有推广意义(20分)
4.2附加分
(1)小米澎湃OS(含Vela操作系统)(10分)
(2)小米AIoT开发平台(10分)
赛题二:智能汽车感知应用创新
1.命题描述
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智能汽车正从概念加速迈向产业化,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方向。在智能汽车的技术架构中,感知系统作为车辆与外界交互的“感官神经”,是自动驾驶决策与控制的前提,也是保障行车安全、提升驾驶效率的关键技术环节。如何充分的利用这些传感器提升乘客的驾乘体验成为一个新的发展点,催生了一系列创新需求与挑战。
鼓励参赛队伍基于小米Vela OS、小米AIoT实训箱,指定硬件开发板等软硬件能力,围绕「人车家全生态」利用摄像头、UWB、NFC、蓝牙等传感器和通讯技术,实现一项或多项汽车感知(定位、目标识别、生物特征检查)功能。参赛队伍须独立完成如下功能的系统方案设计、硬件平台搭建、软件代码调试、功能实现及演示。
(1)车主靠近车辆时,系统自动检测携带智能钥匙(通常为电子钥匙卡或小型遥控器)或车主人脸信息并解锁车门,当车主离开时自动上锁;检测距离要求:车辆1m以内车辆解锁,离开车辆2米以上车辆上锁;
(2)检测车辆周边接近的陌生人,越过电子围栏警戒线时调用摄像头麦克风录像录音并存储,若发生擦碰及时通知车主(app消息推送,短信等)。电子围栏范围:车身周边1m以内。
2.输出要求
(1)系统方案介绍PPT;
(2)方案介绍及功能演示视频;
(3)方案设计与算法实现文档;
(4)工程源代码(含清晰可读的注释说明)。
3.评审标准
3.1标准分(100分)
(1)硬件设计:自建场景模拟平台,完成硬件制作(20分)
(2)软件设计:实现靠近解锁、离开上锁功能(20分);完成入侵检测、录音录像记录,擦碰通知功能(30分)
(3)性能评价:满足智能钥匙检测距离要求(10分),满足电子围栏范围要求(10分)
(4)输出物:完成输出要求(10分)
3.2附加分(最高25分)
(1)小米Vela操作系统(10分)
(2)使用了上面未提及的感知技术(10分)
(3)系统功耗整体小于5W(5分)注:不含演示时连接的屏幕,PC等设备
赛题三:洗衣机永磁同步电机高性能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研究
1.命题描述
主题:针对家用风机产品中的永磁同步电机,设计一种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算法不做限制)。
目的:(1)闭环启动;(2)逆风启动;(3)全速域下的稳定运行和转矩输出;(4)较强抗扰能力。
2.答题要求
(1)提出一种无位置观测器算法,得到转速与位置估计;
(2)电机性能展示:转速曲线、加速度曲线、关键时间点的相电流波形、DC电压曲线、视频展示这些是必须的,其他展示形式可自由发挥;
(3)测试PMSM的关键工况。
a.静止状态时的快速闭环启动并达到最高转速;
b.逆风下快速达到最高转速(额外提供成功启动并运行的最大逆风转速);
c.顺风时快速切入主动控制并达到最高转速(需要提供切入主动控制时的相电流波形);
d.最高速稳定运行时,突然施加逆风环境后的表现。
3.输出要求
(1)完整控制代码(C语言嵌入式代码及详细注释);
(2)实验数据:转速曲线、加速度曲线、关键时间点的相电流波形、DC电压曲线、视频展示这些是必须的,其他展示形式可自由发挥;
(3)不同算法对比分析(信噪比、收敛速度、抖振效果、纹波、谐波对比),可以是理论层对比、抑或实测数据对比;
(4)论文(含算法创新点、实验验证)或技术报告。
4.评审标准
4.1标准分(100-120分)
4.2附加分(0-20分)
不同算法对比分析这点,理论层分析不额外加分;代码实现1个观测器是最低要求,每多实现一个额外的观测器且满足“测试PMSM的关键工况”,则额外增加10分,最高20分。
5.平台介绍
(1)0硬件平台:风机(正弦波驱动);开发板不做限制要求
(2)软件平台:基于ARM平台架构即可。
(3)附件(风机规格)
注意:初赛不提供风机;决赛根据入围选手的风机差异大小和选手数量,提供统一风机。
赛题四:基于24G毫米波人体存传感器的算法实现与应用
1.命题描述
基于市面上的毫米波芯片及模组,实现人体存在检测的算法在室内家居场景的应用。
主题:针对家居环境中人体活动感知的需求,使用24G毫米波雷达系统(不限雷达形态和天线数量)检测环境中人体的存在及状态(数量,运动轨迹,活动状态等)。
本赛题要求参赛队伍须独立完成系统方案设计、硬件平台搭建、软件代码调试、功能实现及演示。
2.答题要求
(1)设计一种基于24G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存在感知算法,可以感知环境中的人及其状态;
(2)实现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判断人的数量、运动轨迹,活动状态(运动或静止)等功能,检测准确率大于80%;
(3)可以满足典型家居使用场景,如检测距离8米,水平角度120°,至少检测3人;
(4)能够滤除家居环境中的一些常见干扰,如窗帘,绿植,桌椅等。
3.输出要求
(1)人体感知算法的设计说明;
(2)实验数据和指标参数:如检测范围,分辨率,灵敏度等,可提供仿真数据或者实测数据;
(3)软硬件方案介绍及功能演示视频;
(4)工程设计软硬件资料(源代码含清晰可读的注释说明)。
4.评审要求
4.1标准分(100分)
(1)感知算法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基于24G毫米波雷达的人体存在感知算法(30分)
(2)检测效果评估:a.多人存在检测;b.运动轨迹跟踪;c.干扰物滤除(30分)
(3)代码质量:代码注释、模块化、实时性优化(20分)
(4)文档规范:逻辑清晰,图表专业(20分)
4.2附加分
(1)实现3人以上的人体存在检测及运动跟踪,每多一人加5分,最多加15分;
(2)在以下任意场景的检测准确率大于90%,加10分。
a.目标人静止不动10s以上,检测目标不会丢失;
b.两个人相向运动后离开,两个检测目标均不会丢失;
c.一个人静止,另一个人运动到其附近后离开,两个检测目标均不会丢失。
赛题五:蓝牙遥控器在空调上的应用
1.命题描述
主题:设计一款低功耗蓝牙(BLE)遥控器,替换现有红外遥控器,能够实现一个蓝牙遥控器对多个空调设备的控制及双向通信,该蓝牙遥控器具有较低功耗,能使用电池供电并可实现。
本赛题要求参赛队伍须独立完成系统方案设计、硬件平台搭建、软件代码调试、功能实现及演示。
2.答题要求
(1)设计一种基于BLE协议的一对多网络拓扑结构,该网络包括一个中央设备和多个外围设备,设备角色说明如下:
a.中央设备:作为控制指令或者状态请求的发起方,可同时管理多个外围设备,和每个外围设备具备双向通讯能力;
b.外围设备:作为数据采集或者控制执行的节点,能及时响应中央设备的指令或者请求,并可向中央设备回复执行结果或者参数状态;
在空调遥控应用中,遥控器即是中央设备,空调主机则是外围设备。
(2)中央设备作为遥控器可以实现低功耗运行,可依据实测功耗电流计算典型应用场景(电池容量500mAh,每天遥控20次)下的电池供电寿命;
(3)基于上述网络拓扑的空调遥控应用需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针对以下使用场景需能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
a.遥控器和空调可以快速安全的完成配对/断开操作;
b.针对多个空调的使用场景,遥控器可以快速切换目标设备并确认目标设备执行状态;
c.遥控器可以群控多个空调。
3.输出要求
(1)网络拓扑结构和通讯协议的设计说明;
(2)关键场景的方案介绍及功能演示视频;
(3)实验数据和性能指标:如遥控设备数量,设备响应时间,遥控距离,功耗电流等;
(4)工程设计软硬件资料(源代码含清晰可读的注释说明)。
4.评审标准
4.1标准分
(1)蓝牙遥控方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基于BLE协议实现的一对多的蓝牙遥控方案(30分)
(2)功能完整性:针对关键场景有完整解决方案,功能演示和实验数据完整(30分)
(3)代码质量:代码注释、模块化、实时性优化(20分)
(4)文档规范:逻辑清晰,图表专业(20分)
4.2附加分
(1)实现一定的安全性,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认证,通信加密,隐私保护等安全防护能力;(15分)
(2)不使用红外作为辅助通信。(5分)
5.支持平台介绍
开发平台:
(1)可以选用市面上通用的蓝牙芯片方案,如Nordic,SilconLab,乐鑫,Telink等。
(2)使用小米IoT的蓝牙模组:https://iot.mi.com/v2/new/doc/embedded-dev/ble-sdk/quickstart#%E8%8E%B7%E5%8F%96%20SDK
所有命题均可自选平台,命题三进入决赛后统一提供平台,命题一、命题二加分项推荐平台介绍如下:
1.小米澎湃OS:https://hyperos.mi.com/
2.Open Vela开源资料:
(1)Xiaomi Vela官网:https://iot.mi.com/vela
(2)Github源码地址:https://github.com/open-Vela
(3)Gitee源码地址:https://gitee.com/open-vela
3.小米AIoT开发平台:https://pan.baidu.com/s/1HF1nM47i0QoR4f4qvjKZTA?pwd=z3xm(链接可查看平台介绍,报名赛事后可申请平台借用)
赛事咨询&技术支持请联系:杜老师
Email:hr-ur@xiaomi.com
—齐鲁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
来源l研电赛
https://mp.weixin.qq.com/s/wKUAQkJ8tNIE-xIix-9t3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