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体赛简介
Introduction to the Main Event
华韵奖·全国高校数字创新设计大赛暨全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展(HYA)是一项面向全球高等院校师生及专业设计师征稿的非遗领域重要赛事,是在中欧国际设计文化协会(CEIDA)指导下,国内首创聚焦"非遗进校园"的产学研融合创新赛事,为积极响应国家文化战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文化传承之需求顺势而生。大赛以鼓励“非遗进校园”为使命,以催生“设计新思维”为追求,以孕育“新设计”为目标,以驱动“新产业”为方向,以创造“新价值”为宗旨,旨在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数字技术的创新融合,促进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的深度结合。赛事得到了全国诸多教授及行业专家的支持和祝福,华韵奖愿联结各方,为国内外高校师生及设计师提供一个展现才华、融合创新的国际化设计交流平台。
2
专项赛概况
Overview of the Special Competition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经研究,以“弘扬大国匠心,助力工艺传承”为赛事主题,由中欧国际设计文化协会(CEIDA)、郴州市商标广告协会指导,华韵奖·全国高校数字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匠精神研究与教育中心(郴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郴州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展秘书处主办,由仰恩大学艺术与教育学院、韩国釜山庆南地区中国博士联谊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毫厘设计工作室、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字坊工作室、湖北省积极健康研究院等单位支持,共同举办“匠心永续·智造未来”工匠精神文创设计专项邀请展,该赛道作为华韵奖设计大赛专项赛场征集。
为扩大影响力,更好开展赛事工作。本次工匠精神专项邀请展主要采用定向邀请知名设计师和社会征集两种形式征稿,赛道聚焦“传统工艺现代化”与“工匠精神社会化”的双重方向,构建“技艺解码—文化转译—价值重构”的创新生态系统,要求参赛者以非遗技艺为载体,以工匠精神为内核,通过数字化设计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通过“技艺淬炼、文化赋能、价值传播”三级创作框架,将非遗技艺的“精微匠心”转化为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资产,推动工匠精神从技艺传承升华至文明对话,培育兼具文化自信与创新活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3
专项赛名称
The name of the special event
2025华韵奖·全国高校数字创新设计大赛
首届“匠心永续·智造未来”工匠精神文创设计邀请展
赛事官网:www.huayunaward.top
4
征集时间
Call for Submissions
自2025年4月15日起至2025年7月31日截稿
5
专项赛主题
Special Tournament Theme
弘扬大国匠心,助力工艺传承
6
主题释义
Theme Paraphrasing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相关报告显示,全球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技艺正面临“传承者断层”与“应用场景萎缩”的双重危机。以中国为例,截至2024年12月,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总数居世界第一,但其中部分项目仍面临传承人老龄化、年轻人参与度不足等问题。工匠精神所承载的“极致、专注、敬畏、革新”等价值维度,正是破解文化失语与现代性焦虑的关键密钥。
展赛以“匠道四维”——“技艺精度、文化深度、创新锐度、传播广度”为价值坐标,设计者需要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精髓,运用现代设计手法重新诠释其时代价值,使古老的匠心精神在智能时代背景下重焕光彩。采用专项邀请知名设计师和公开征集的形式,鼓励全国高校师生、专业设计师深入探讨“工匠精神”,并围绕其传承现状展开研究,创作宣传海报、文化创意作品,以展现工匠精神在各个领域的体现及其传承方式。
文化创意设计应兼顾产品的实用性、艺术性及文化内涵,将工匠精神融入产品的设计、制作及工艺流程中,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将传统技艺与文化价值融入设计之中,通过创新性的设计思维和现代技术手段,展示非遗的独特魅力,推动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7
参赛对象
Who is eligible to participate
本科生研究生组:
在校及五年内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
高职高专学生组:
在校及五年内毕业的高职高专学生等。
专业性设计师组:
专业设计机构,专业设计师,社会专业人士等。
高等院校教师组:
高校在职教师及聘任导师、兼职教师等。
8
作品规格
Specifications of the work
(1)作品征集类别
面向个人和团体征集作品,结合定向邀请知名设计师和公开社会征集方式,主要涵盖以下三个类别:
1.视觉传达类
包括但不限于:以工匠精神或非遗为主题的插画、漫画、海报、标识、品牌、产品包装、IP形象、表情包等;
2.产品设计类
包括但不限于:以工匠精神或非遗为主题的交通工具、智能设备、居家产品、文创产品、工业制造、工艺品、玩具、文具、饰品、服装等产品作品,以及建筑艺术、雕塑、装置等空间艺术与设计作品等;
3.数字艺术类
包括但不限于:以工匠精神或非遗为主题的数字游戏作品、VR/AR软件等数字作品、UI类,以及静态或动态数字创意影像作品、AI辅助设计作品等;
(2)作品规格要求
作品提交的规格主要为图片类,下面详细说明格式和要求:
1.图片作品要求:须提交静态作品(A3幅面、纵向构图排版,须展示完整设计方案,包括过程图、展示图等;JPG、RGB或CMYK,数量1~4张;分辨率不低于300dpi;若另附动态呈现作品,须为GIF格式,节奏流畅不卡顿,文件不超过100mb;单张图片不超过10M)
2.展示海报要求:参赛者可自愿选择提交展板海报,提交或者不提交都可以。
(下载华韵奖官方大赛展板自行排版,截取不少于1-2个以上的作品画面进行排版,将作品文件编排于一张单幅A3幅面内、竖构图、300dpi、JPG、RGB/CMYK,文件不超过10MB。如果作品获奖,海报可能会用于作品宣传和展览)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官方展板文件
特别声明: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
涉及侵权行为一律由参赛者自行承担
9
参赛报名
Registration
参赛报名:请在电脑端使用最新版谷歌浏览器打开大赛官网
(www.huayunaward.top),点击报名参赛,注册账号,开始提交作品。
华韵奖设计大赛官方网站投稿使用手册
华韵奖大赛组委会,公众号:华韵奖设计大赛华韵奖设计大赛官方网站使用手册
参赛流程:
1.在校师生:在线注册→填写个人信息选择个人参赛→上传作品→完成报名。
2.设计师:在线注册→填写个人信息→上传作品→完成报名。
赛事官网:www.huayunaward.top
公益赛事:工匠精神专项赛为纯公益性质赛事,免费参赛,不收取任何费用。
备注事宜:创作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
10
赛事评审
Tournament Judges
评审标准:参赛作品由华韵奖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从创意30%、技术30%、审美30%、规范10%等指标进行评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对每件(系列)作品评选出相应的国赛奖项。
11
奖项设置
The name of the special event
工匠精神专项赛按照征集情况,设置奖项比例如下:
工匠精神奖:组委会定向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和专家参展,颁发特邀参展证书,授予工匠精神奖。
国赛一等奖:组委会颁发证书(1.0%)
国赛二等奖:组委会颁发证书(2.0%)
国赛三等奖:组委会颁发证书(3.0%)
注意事项:公益专项赛道由公益性质组织和单位共同主办,不设省赛直接国赛评审,公益性赛事免费参赛,不收取任何费用,本次专项赛获奖比例严格控制在6%以内。
12
获奖权益
The right to win awards
1.获奖证书
国赛一、二、三等奖获奖者,颁发专项赛主办方颁发的获奖证书。
2.展览展示
优秀获奖作品经组委会择优挑选,有机会在大赛官网、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匠精神研究与教育中心等线上线下平台和相关文化活动周展出。
3.作品收藏
国赛一等奖作品择优推荐部分至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匠精神研究与教育中心或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公益收藏。
13
组织架构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指导单位:
CEIDA中欧国际设计文化协会
郴州市商标广告协会
主办单位:
华韵奖·全国高校数字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匠精神研究与教育中心
(郴州市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全国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展秘书处
支持单位:
仰恩大学艺术与教育学院
韩国釜山庆南地区中国博士联谊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毫厘设计工作室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字坊工作室
湖北省积极健康研究院
专家顾问:
赵建纲(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余从刚(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陈慰平(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
张文(仰恩大学艺术与教育学院院长)
卜繁波(仰恩大学艺术与教育学院副院长)
视觉形象设计:
安春晓、彭雨田
媒体支持: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人民交通网
中国日报网、中国网、中华网
赛事咨询:
官方微信公众号:华韵奖设计大赛
华韵奖赛事官网:www.huayunaward.top
华韵奖微信客服:HuayunjiangZWH
官方赛事QQ客服:3938248932
华韵奖投稿邮箱:3938248932@qq.com
14
命题单位相关介绍
Introduction to propositional units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位于“全国文明城市”郴州,是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在郴州商业学校和郴州机械电力工程学校的基础上,于2001年8月合并组建而成,2011年郴州市建筑学校整体并入,至今已有60多年办学历史。学校先后获评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平安建设示范校、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1000余人,设有现代装备制造学院、新能源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贸旅游学院、财政经济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8个二级学院23个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软件技术、旅游管理3个专业群立项为湖南省首批“楚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2024年,学校入围“楚怡工匠计划”试点高校名单,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实行“名师领衔、专家治教、企业技能大师主训”,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71人,有副高及以上专任教师138人,兼职教授、现场专家、技能大师等288人。拥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青年骨干教师及学术带头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到80%。学校积极推进对外交流合作。成功加入德国教学法能力中心暨协作院校教师发展共同体;与肯尼亚旅游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并共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基地;立项埃塞俄比亚职业标准开发项目2项。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匠精神研究与教育中心,隶属于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集研究、教育培训及实践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教育平台,专注于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并与众多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工匠精神的研究与教育工作。2024年经郴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确定为“郴州市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研和科研任务的二级单位。
15
参赛声明
Statement of Participation
(凡参赛者投稿即视为认同并遵守该参赛声明和承诺)
1.本人(团队)所填写的个人信息、参赛作品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参赛作品为本人(团队)独立创作完成,或基于合法合作模式共同产出,不存在抄袭、剽窃、篡改等任何侵权行为,亦未涉及任何可能引发排他性所有权争议的情况。若在赛事期间,经举报、查实参赛作品存在知识产权侵权等法律纠纷,本人(团队)应自行承担由此引发的全部法律后果,大赛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及所获奖项,已颁发的证书、奖金奖品等也必须全部退回至组委会秘书处,组委会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本人(团队)同意并严格遵循大赛组委会制定的各项竞赛规则、参赛流程及评审标准,配合大赛各阶段工作安排,确保赛事顺利推进。
3.本人(团队)承诺在上传作品前已认真阅读附件全部内容。上传作品成功即表示本人(团队)许可华韵奖组委会包括但不限于在赛事期间及后续相关活动中,有权对参赛作品进行展览、传播、出版等事宜,以便于大赛的宣传推广、作品交流以及工匠精神和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4.参赛者提交参赛信息(个人或团队成员信息、作品名称、所在单位等)务必核对准确无误后提交,否则导致获奖证书信息有误,组委会无义务修改。
https://mp.weixin.qq.com/s/Yjtd4DESMWxxcT6CK1_A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