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创交流赛暨第五届天津市大学生民族文创设计大赛作品展示第三季

发布时间:2025-10-16      阅读量:283次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日前,京津冀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创交流赛暨第五届天津市大学生民族文创设计大赛闭幕式在市民族文化宫举行。国家民委教育司、文化宣传司,北京市民族宗教委,河北省民委,市民族宗教委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活动。
  本届大赛以“传承民族文化・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自2024年9月启动,历时8个月,收到来自全国21个省市区105所高校万余名师生提交的4076件优秀文化作品。参赛选手来自汉族、满族、藏族、佤族、水族、苗族、畲族等3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参赛选手1699人,还有在海外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投递的参赛作品。参赛学校、参赛人数、参赛作品、区域规模显著提升。
  “以赛促教学、以赛促转化、以赛促就业”的大赛平台,不断吸引青年才俊汇聚于此,共铸辉煌。
  请欣赏本届大赛提名奖(3/4)部分作品展示:
  提名奖作品展示
  51.《蜀扇荣昌-折扇系列包装设计》
  阳翔宇
  此设计以荣昌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折扇为核心元素,结合万灵古镇、安陶文化遗址等本地特色景点,通过插画形式展现荣昌的历史人文魅力。设计在扇面上融合了传统纹样与景点意象,并以流动线条与几何元素构建画面,既凸显折扇的灵动之美,又传递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色彩上大胆运用新潮撞色,通过鲜明对比与高饱和度配色增强视觉冲击力,赋予传统文化焕然一新的现代感,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打造兼具文化性与时尚感的包装作品。
  提名奖作品展示
  52.《月映山河,饼成心意—天津月饼文创》
  王竞广刘轩安郭超苏子博
  以天津水上公园的四种元素,分别为荷叶、梨花叶、牡丹、盆景作为设计元素,同天津本地文化相结合,所设计的四款独特造型的广式浮雕月饼,以及相应的包装礼盒。
  提名奖作品展示
  53.《《苗韵银华》—苗族银质茶语套具》
  单梓文
  本套苗族银制茶具设计灵感源自苗族传统文化与精湛银饰工艺。造型上,壶身圆润流畅,线条优雅,汲取苗族传统服饰图案中的曲线元素,如漩涡纹与花草纹,赋予其灵动美感,提梁把手设计成牛角形状,不仅贴合手部抓握习惯,更彰显苗族对牛的崇拜图腾文化。这套苗族银制茶具集实用功能与艺术收藏价值于一身,既满足现代茶饮需求,又传承与弘扬苗族特色文化,为使用者带来独特而优雅的茶饮体验,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精美之作。
  提名奖作品展示
  54.《河北保定“古莲花池”文化创意茶海套组》
  郑家齐
  河北保定古莲花池集园林、行宫、书院为一体,兼有中国南北园林之美,以环水筑榭为特点,以水为胜,因荷闻名。
  本款茶海茶具套组将直隶古莲花池宫灯、荷叶、乌篷船、荷花等具象物品同构处理成古莲花池同形态茶海,旅客带回家同时有足够的实用性和保定文化推广性。
  本产品将莲池行宫中的宫灯同构成茶叶储藏盒,将乌篷船同构成茶具存放盒,将荷叶同构成茶杯,莲花同构成沉香香薰炉。整体复刻古莲花池百年来最具保定代表特征的物件。
  提名奖作品展示
  55.《缂韵新章》
  赵欣
  本次设计以非遗缂丝艺术为灵感,创作了多幅缂丝插画,并将其应用于香水包装及多种衍生品设计中。通过提取缂丝经典纹样与传统工艺元素,结合现代审美,赋予产品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视觉美感。设计注重传承与创新,旨在让传统技艺走进当代生活,唤起大众对非遗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提名奖作品展示
  56.《傈僳记忆》
  乔雅鑫
  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氏羌族系,傈傈族似乎是不常被人提起的少数民族,但却是民族色彩尤为浓重的民族,五彩斑斓的色块在服饰上翩翩起舞,他们信仰自然崇拜,将自然万物穿于身上,色彩绚丽,式样别致,此作品为传承古久的傈僳文化,将其月亮纹等傈僳族独特纹样提取,在颜色上采用傈僳族鲜艳的服饰颜色,但在形式上运用了多元化、拟人化、装饰化等方式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形式的创新结合,意在传承并弘扬民族文化,关注民族文化。
  提名奖作品展示
  57.《傣纹风情——云南傣族纹样系列文创设计》
  王磊孙奉宇宗亦澜文睬媛
  傣族纹样,作为傣族文化的独特标识,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大众审美观念的转变,傣族纹样图案也面临着难以创新、审美萎缩等问题,因而傣族文化更难得到推广与发展。加大对于傣族纹样图案的研究,创新再设计具有艺术美、符合时代胃口的纹样图案,并将这些纹样图案创新应用于文创产品和文创包装之中。应用载体大致为:丝巾、手机壳、鼠标垫、抱枕、书签等。这些小型、年轻化、使用率高的文创产品。
  提名奖作品展示
  58.《“蛙”当留名》
  张鑫尧
  该设计以传统民族文化,马家窑彩陶纹样——蛙纹为设计对象,将该绘制纹样提取,并加以变形和创新,形成全新的视觉元素和现代纹样,在了解传统纹样背后含义和使用场合同时,将创新后的纹样应用于多种传播载体,既美观,具有使用价值,又传承了传统。
  提名奖作品展示
  59.《蝶恋花大漆首饰设计》
  郭嘉玮
  将云南扎染与大漆首饰结合进行首饰设计,希望通过此作品,向更多人展示云南非遗技艺扎染的魅力以及大漆技艺的精美之处。首饰的主要材质为大漆、珍珠、蛋壳、金银和螺钿,镶嵌部分采用绿松石或珍珠。色彩选取了蓝白色对应了扎染的颜色,外观造型上使用了蝴蝶和花的造型,使其具有云南秀丽优雅的地域风格。
  提名奖作品展示
  60.《十二呈祥》
  王晶王清莹唐若涵
  图片
  在云南丽江,隐藏着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化——东巴文化,它是纳西族先民智慧的结晶,被誉为“活着的世界记忆遗产”。该设计作品以东巴文为创作灵感,提取东巴文中的十二生肖作为主要创作来源,并进行延展设计。采取扁平化的绘画手法,通过东巴绘画,提取出9种主题色,保持东巴文化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同时将现代文化与古典文化相结合,让隐藏在纳西族的东巴文化散发出光芒。
  提名奖作品展示
  61.《海河文具办公套组》
  黄可歆
  该产品采用天津海河文化中世纪钟、天津之眼,以及解放桥的造型,分别设计了以天津之眼为原型的转盘日历,解放桥为原型的可变直尺以及以世纪钟为原型的圆规三个套组办公文具产品。
  提名奖作品展示
  62.《繁花纳物》
  范利园
  “繁花纳物”是一个独特的刺绣首饰系列,以传统刺绣艺术为灵感,将古老的刺绣作品进行重新裁剪和设计,创造出新颖而富有现代感的首饰。该系列的设计理念在于传承与创新的结合,通过对旧刺绣的巧妙解构与重组,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每件首饰都融入了丰富的色彩和精细的刺绣细节,展现出传统工艺的魅力与现代时尚的交融。设计师在选材上注重环保与可持续,采用再生材料,使每一件首饰都兼具艺术价值与环保意识。
  提名奖作品展示
  63.《武术造型家居挂钩产品》
  聂雪晴
  本系列挂钩汲取八卦拳灵感。“单鞭”款,金属线绘手臂伸展,掌为钩,挂衣物。“白鹤亮翅”,弯曲金属现双翅,翅尖为钩挂轻物。“搂膝拗步”,金属杆与上身造型成钩,挂帽、钥匙。“转身搬拦捶”,螺旋金属线凝动作,末端成钩挂重物。四款挂钩以八卦拳动作创新设计,实用美观,为家居添文化韵。
  提名奖作品展示
  64.《“鼓韵新声”音乐播放器设计》
  郭文清
  本产品巧妙地将艾德莱斯纹样融入设计之中,这款产品的交互设计灵感源自新疆传统皮鼓的拍打模式。通过模拟这一传统乐器的演奏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拍打产品表面来激活音乐播放功能,产品内置的智能感应系统能够根据拍打的力度和节奏,自动选择并播放相应类型的音乐,以提供情感支持。这种创新的交互方式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颖的音乐体验,而且通过将艾德莱斯传统纹样应用于现代科技产品,实现了文化元素的现代转译和创新应用。
  提名奖作品展示
  65.《胡韵悠扬—手提包》
  韩星童宇
  蒙古族四胡作为蒙古族传统乐器,承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与历史记忆,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装饰以及悠扬乐声背后蕴含的草原情怀,为本手提包设计注入灵魂。旨在将这件古老乐器的魅力从艺术表演领域跨界延伸到时尚配饰领域,让使用者能随身携带着蒙古族文化韵味,成为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融合的流动戰体。
  提名奖作品展示
  66.《瑶族文化在包具设计中应用》
  杨学斌
  本包具产品以瑶族文化作为切入点,与包具设计二者结合,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从而会形成新的火花,产生不一样的思路效果。更好的展现瑶族传统文化的多元设计方式。以瑶族的各类文化做造型灵感,塑造造型。而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瑶族服饰上的图案就是本民族的一部史书,每一个图案都有它固定的意义和故事在里面。将纹样图案赋予到设计的造型包具上设计出本产品。
  提名奖作品展示
  67.《五禽狂欢派对》
  罗景仙卢春丽
  五禽戏,作为中国传统健身方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健身价值。本次设计旨在将五禽戏中的五种动物--虎、鹿、熊、猿、鸟,挑出其有代表性的动作特性,结合五行特点。进行几何圆润化设计,是其更容易被现代年轻人接受制作成可供审美开发以及成年人休闲、摆饰的功能,并且依据这样一系列五禽戏造型设计了系列平面衍生品,例如邮票、马克杯、帆布包。塑造出既具传统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新IP形象,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五禽戏。
  提名奖作品展示
  68.《绘诗韵·二十四节气》
  李玟玟
  本设计作品名为“绘诗韵·二十四节气”,旨在通过精美的插画与诗意的文字,展现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作品巧妙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无论是邮票、包装袋还是装饰品,都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活力。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与生命的节奏,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提名奖作品展示
  69.《燕赵古韵·兽影铜华》
  刘亚杰
  该设计将天津博物馆青铜器纹样与十二生肖相结合,创造出一系列文创产品。本系列不仅限于精美的海报设计,更衍生出一系列周边文创,旨在让传统文化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融入现代人的日常。
  提名奖作品展示
  70.《苗绣新章》
  蒋楠楠
  苗绣新章文创系列作品,是传统与时尚的巧妙融合。我们汲取苗绣中经典的蝴蝶纹、鸟纹、花纹等传统图案,以现代简约的线条勾勒重塑,既保留其神秘寓意,又契合当下审美。在色彩运用上,传承苗绣大胆浓烈的用色风格,同时搭配流行色调配比,让色彩更具冲击力。我们将苗绣呈现在各类时尚单品上,如精美丝巾、杯子等,使古老苗绣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时尚魅力,续写独特文化新章。
  提名奖作品展示
  71.《赋彩火洲》
  孙聪民
  柏孜克里克石窟誓愿画也被称为“佛本行经变图”,其在多种文化的荟萃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高昌回鹘绘画风格”。通过对柏孜克里克第20窟誓愿画人物形象特征元素的解析、复原及可视化再造,不仅展现着扁平化风格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高适用性,而且能够建立古典壁画人物形象与数字时代的联结关系,从而探索誓愿画人物形象数字可视化表达,使传统地域文化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提名奖作品展示
  72.《布依宜——贵州六盘水布依族文化设计》
  董爱群夏勇勇韦蔓妮马衡德
  主体以布依女孩为原型,对布依族衣物纹样进行更为现代化的优化展示,围绕民族乡村振兴,刺梨作为布依族“神果”,同时为乡村振兴农产品,将IP与刺梨相结合,传达文化的同时也提升产品品牌知名度,将刺梨带出大山。
  提名奖作品展示
  73.《云南非遗瓦猫系列文创》
  李佳兴
  该作品灵感来源于云南民间建新房时的一种特殊民俗,希望有更多人能够了解到这一非遗,感受到瓦猫的特别魅力。
  提名奖作品展示
  74.《西青风情——杨柳青年画插画设计》
  田雨鑫
  以杨柳青年画为原型,以粉色为主色调,营造出一种浪漫、风趣的氛围,能够给人带来愉快和舒适的感觉。这幅画中融入了鲫鱼、属蛇、风筝、牡丹等元素,鲫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属蛇象征明年会更美好,牡丹代表富贵吉祥,荷花寓意纯洁高雅,不仅使整个设计有文化内涵,又具有美好的寓意。
  此外,设计中还融入现代审美的风格元素,使得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既保留了杨柳青年画的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提名奖作品展示
  75.《故宫之脊》
  邢文慧吴倩

  屋脊兽是北京故宫传统宫殿房脊上的建筑构件,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明清时期精神和人文审美的集中体现。本系列作品以北京故宫屋脊兽作为对象,从情感化设计角度出发,对北京故宫屋脊兽的历史与造型进行全面分析,将北京故宫屋脊兽造型融入情感化的文创产品设计,结合青铜工艺、金属掐丝技术和彩釉烧结技艺,雕刻出北京故宫屋脊兽造型更易于捕获消费者的眼球,从而激起消费者强烈的购买欲望。唤起消费者对故宫文创产品的新认。

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54q0em_TTXtpM_ukQxyQ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