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盈校‖二十四节气创意设计比赛作品展示①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发布时间:2025-10-29      阅读量:127次     

  CAU二十四节气工作室.
  CAU二十四节气工作室由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创办,旨在着力打造农业文化传承新平台、农耕科普宣传新名片,逐步建成具有农大特色的二十四节气思政育人基地、科普宣传基地和科创实践基地。
  第二届“涉农高校二十四节气创意设计联合大赛”
  节气盈校·古韵新创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璀璨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全体中国人的宝贵财富。为了激发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并赋予校园风貌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激活这一节气文化的生命力,特开展“二十四节气创意设计比赛”。
  本届选拔赛面向农大师生、个人和团体公开征集作品,分为3个赛道:
  赛道1:“魅力校园·节气创意”专项赛道:
  征集与校园元素相关的节气创意设计作品,作品须将节气与高校及所在地的特色建筑、文化、思想、人物、精神等有机融合,以节气视角展现出高校和地区独有的魅力。
  赛道2:“青春飞扬·节气风采”专项赛道:
  征集其他元素的节气创意设计作品,作品需展示节气之美、文化之韵,以节气视角展现出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和创意。
  赛道3:“美丽乡村·节气赋能”专项赛道:
  聚焦科技小院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征集将节气智慧与现代农业科技、乡村治理、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创新设计作品。要求作品体现节气文化在‌生态景观修复、乡土文化空间营造、农文旅融合等方面的创造性转化,通过节气时序规律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展现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沈阳农业大学
  1号
  赛道2鸟鸣节序,字藏物候
  付瑾钰王誉霖齐雯靖
  张雯婷刘河秀雒侯轩
  作品信息: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叙事轴线,深度融合物候特征与文化意象,构建"节气-物候-人文"三位一体的视觉表达体系。
  通过遴选具有时令特征的珍稀鸟类为主体元素,结合节气代表性植物与艺术符号,创作二十四幅独立插画。主体选择分布在中国,独具特色的物种,体现中国多样的气候种类和丰富的地理资源。整体设计以篆书字形为结构框架,每季六节气插画可拼合成"春""夏""秋""冬"小篆字形,形成视觉系统性与文化隐喻的双重表达。
  文化溯源与设计逻辑
  二十四节气体系肇始于商周,成熟于秦汉,故选用同期发展至臻的小篆字体作为字形基底。篆书圆劲婉通的笔势与节气循环往复的时序特征形成美学呼应,同时暗合"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哲学。同时,尽可能保留飞鸟与植物的灵动姿态,使独立画面自然呈现。运用不同的主体色彩区分节气特色,并通过渐变色阶构建四季色彩过渡体系,强化节气更迭的视觉感知。画面布局上采用虚实相生的留白手法,既突出主体形象,又营造出深远的意境空间。四季印章元素作为画面点睛之笔,体现国风意境之美。同时,对四个季节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春季使用纺织质感,夏季使用赛璐璐风格,秋季使用水彩画法,冬季使用传统国画手法,避免视觉疲劳。
  选用物候上代表节气的植物,以及栖息地上代表气候的鸟类作为主体元素,如夏季选用的鸟类多分布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个别节气选择独特物候标志物种,如大雁和燕子,或选择独特的文化标志性物种,如作为“鸟鸣节序,字藏物候”的彩蛋出现的唯一一只哺乳动物——鼯鼠,俗名寒号鸟。
  当同一节气的6个季节聚合在一起,整体剪影将呈现对应节气的篆体字型。
  中国农业大学
  1号
  赛道2节令回忆
  李晓葳
  作品信息:该作品从中国传统艺术剪纸中获得灵感,通过构思不同节气中大学生的活动,并以类剪纸的插画形式呈现。作品一反映大暑时暑假回乡的学生为稻田浇水的场景,作品二反映立秋时暑假回家的学生一边吃瓜一边办公的场景。
  2号
  赛道1节气留信
  赵绮程(青农玉钰等)
  本设计以“节气为脉、双校为基、科技为翼”为核心,深度融合中华二十四节气文化、涉农高校精神与现代数字艺术,通过中国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的校园实景与北京风物的艺术转译,打造兼具文化底蕴、高校特色与时代活力的创意作品,彰显二十四节气在当代校园与社会中的鲜活生命力。
  一、创作基底:以实景锚定文化根脉
  设计的核心素材源于对自然时序与校园肌理的精准捕捉,延续了“用镜头追赶节气脚步”的创作初心。我们历时多季记录中国农业大学的林荫步道、青岛农业大学的实验田垄,以及北京城中与节气呼应的自然景致——从农大春日的初绽花枝到青岛农大秋日的作物穗芒,从雨水时节的京城雨景到霜降时分的校园霜花,每帧影像都承载着“稍纵即逝”的节气密码。
  这些实景素材并非简单堆砌,而是精准对应二十四节气的物候特征:立春取两校初萌的新芽,夏至定格校园荷塘的清韵,秋分捕捉昼夜均分的校园光影,小雪留存实验室外的初雪痕迹。这种以实景为基的创作方式,让古老节气从“典籍文字”变为“可触可感的校园风景”,也暗合了二十四节气作为农耕文明瑰宝的本质属性。
  二、双校共鸣:以风物联结农业初心
  设计通过双校影像的互补与呼应,具象化展现涉农高校与节气文化的天然羁绊。中国农业大学的影像侧重呈现“解民生之多艰”的使命传承,将校园地标与节气农事场景相融,呼应其在节气文化研究与传播中的深厚积淀;青岛农业大学的素材则聚焦实验田与作物生长,凸显“躬耕实践”的办学特色,展现现代农业与节气规律的精准对接。
  双校元素的并置并非偶然,而是对“涉农高校二十四节气传承创新联盟”精神的视觉诠释。从两校共有的晨读学子与节气景致的呼应,到实验设备与自然作物的同框,设计传递出涉农高校群体“以节气为镜、以农业为任”的共同追求,让校园风物成为连接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农业教育的纽带。
  三、艺术转译:以科技激活传统美学
  在创作手法上,设计以“二次创作+AI赋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对原始摄影素材进行构图提纯与细节取舍后,借助豆包等AI工具进行艺术加工,既保留实景的真实温度,又赋予作品更具感染力的美学表达。
  AI技术的应用遵循“形神兼备”的原则:通过风格建模还原水墨画的笔墨韵味与留白意境,让校园建筑在雨水节气的影像中晕染出东方美学质感;借助色彩优化强化节气特征,如用暖金调渲染秋分的丰收氛围,用清冷色勾勒小寒的静谧意境;通过细节增补实现文化符号的自然融入,如在清明素材中添入淡雅柳枝,在冬至画面中点缀含蓄梅影。这种技术运用绝非简单的风格迁移,而是让AI成为“文化翻译官”,使实景影像与节气美学深度融合。
  四、价值内核:以作品传递传承使命
  设计最终指向“让节气文化活在当下”的核心目标。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与现代可持续发展观高度契合,而双校的校园实景则是这种理念的生动实践——从依据节气安排的实验课程,到顺应时序的校园景观规划,都展现了传统智慧的当代价值。
  通过将高校日常与节气文化、数字艺术相结合,设计既为两校师生提供了“触手可及的传统文化教科书”,也向社会传递了涉农高校在节气文化传承中的责任担当。每一幅作品都是一次对话: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是自然与人文的对话,更是高校与社会的对话,最终让二十四节气这一“民族文化记忆”在校园场景中焕发新的生机。
  3号
  赛道3节气里的青春助农课
  曾婷
  4号
  赛道1百廿纪念,节气徽章
  赵绮程,蒿玥,孔德华
  这款文创设计围绕中国农业大学二十四节气工作室展开,融合了学校特色与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
  主体圆形元素,既似承载岁月的徽章,又象征着时间的循环流转。红色基调热烈庄重,代表着农业发展的蓬勃生机与工作室的活力。
  正面的农大校门造型,是学校的标志性符号,“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彰显了学校以解决民生难题、培育优秀人才为己任的使命担当。1905、1965、2025等年份,串联起学校的发展历程,见证着学校在不同时期为农业教育与研究所做的努力,也体现出工作室与学校同呼吸、共成长的紧密联系。
  两侧的金色翅膀,寓意着工作室如同翅膀一般,助力二十四节气文化以及农业相关知识的传播与腾飞,让古老的节气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也象征着学校与工作室在农业领域不断开拓、迈向新高度的愿景。
  背面环绕的二十四节气名称,是核心文化元素。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对于农业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将其融入设计,凸显了工作室依托学校农业专业优势,对二十四节气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传承与创新的工作重点,也体现了农业与节气文化的天然紧密联系,传达出遵循自然节律、发展农业的理念。
  整体设计通过校徽元素、节气文化、象征符号的结合,展现了中国农业大学二十四节气工作室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农业发展方面的初心与追求,兼具文化性与艺术性,是学校文化与节气文化交融的生动载体。
  5号
  赛道2二十四节气海报
  宫可欣
  作品信息:
  本系列作品为二十四节气中四个节气的海报设计,为Kimi AI制作
  春分:这幅画完美地展现了春天的唯美风景,画面中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草地,上面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色彩斑斓。远处的樱花树正值盛开,粉色的花瓣如梦似幻,形成一片花的海洋。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穿过草地,溪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倒映着湛蓝的天空。整个画面宁静而祥和,柔和的阳光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温暖,完美地捕捉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大暑:这幅画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夏日风景,画面中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草地,上面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远处是高大而雄伟的树木,树冠浓密,为草地提供了阴凉。湛蓝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洁白的云朵,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穿过草地,溪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整个画面充满了宁静与和谐,完美地捕捉了夏日的宁静与美好。
  秋分:这幅画完美地展现了秋分的唯美景象,整个景观被温暖的金色阳光笼罩,仿佛置身于日落时分。树木披上了五彩斑斓的秋叶,红、橙、黄交织在一起。地面铺满了落叶,形成了一层绚丽的地毯。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丘,一条狭窄蜿蜒的小径穿过画面,两旁是高高的草丛和野花。整个画面宁静而祥和,完美地捕捉了秋日的宁静与美好。
  大雪:这幅画完美地展现了大雪节气的唯美冬日景象,大地被厚厚的洁白积雪覆盖,形成一片纯净的白色世界。天空中雪花轻轻飘落,增添了宁静的氛围。远处的山峦被积雪覆盖,轮廓柔和而宁静。近处的树枝上挂满了冰晶和雪凇,在柔和的光线下闪闪发光。画面中还有一条小溪,溪面结冰,光滑如镜,反射着周围的景色。整个画面充满了冬日的静谧与纯净,展现了大雪节气的独特之美。
  华南农业大学
  1号
  赛道2四时寻彩
  张思怡
  作品信息:
  立春:
  灵感来源于立春时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特色。采用新绿色为主体,整体色调和谐、富有生机,以书法艺术化表达形式为框架,既关注新叶抽芽、绿竹挺立等意象以体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又侧重泥瓦、明窗、学子等元素以突出欣欣向荣的社会氛围。同时沿用围棋传统文化,描绘出“与大自然对弈”的情景,有机融合人与自然,从而体现出生态与文明发展的辩证统一性。
  立夏:
  色调鲜明有质感,亮黄色处理明暗得当,凸显夏季日光之灼灼,整体呈现出惬意闲适的氛围。以“立夏”二字的艺术变体为构图来源,取具有夏时特色的荷花水塘与山竹为元素,结合草帽背心等经典劳动形象,巧妙刻画出垂钓、犁牛、耕作等民间传统习俗,富有生活气息,体现夏季独有的悠闲与活力。
  秋分:
  选用明丽且传统的色彩,暗示秋日清爽、风景鲜明的特点。红柿、银杏和庄稼有机组合成“秋”字中“禾”的部分,大雁南归、鲜蟹烹饪和秋菜饮食组成“火”的部分。“分”字的艺术化处理中,采用圆月元素指代“祭月节”演化而来的中秋佳节,取用风筝表示秋高气爽放风筝的传统,而汤圆在秋分有作“粘雀子嘴”的习俗用途,此处与圆月巧妙结合,颇有“把酒问青天”之意。
  冬至:
  以蓝白色为主色调,突出冬日的冷和落雪的白。“冬”字部分中,香桂、雪花、红梅等自然景象巧妙融合了秋冬季节之更迭,水饺元素则展现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围巾形态具有动态感,精妙捕捉到冬至人们嬉戏玩乐的状态。“至”字部分中,常青松体现生命力,同时呼应冬奥会与亚冬会元素,着重刻画花滑和冰球等特色鲜明的运动,与画面上半部分结合实现融古汇今的效果。
  总结:此套图分别以各自节气名称的书法艺术变体为构图灵感,融合各自的自然景观、人文特色与民间习俗,采取元素有机拼贴重构的手法,力图融合传统与现代语境,达到叙事性与美学的交汇点。和谐的色彩与创新的视觉表达,使该设计在日用品领域展现独特的风味。
  华中农业大学
  1号
  赛道1“癸”见立春
  李斌
  2号
  赛道1生生-二十四
  欧阳思欣,余小艺,宋祝蓓佳
  作品信息:
  《生生-二十四》是一套以华中农业大学独特校园风光与丰富学生活动为背景,深度融入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创意视觉设计作品。它包含系列主题海报及延伸的若干节气书签,旨在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展现古典智慧与青春校园的时空对话,增强师生对自然节律的感知和对校园文化的认同。
  点击展开更多
  该作品灵感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十二根节气柱,每根节气柱对应两幅主题海报。海报正面以典雅字体镌刻节气名称与华农当季景致、校园活动等,铺展经典诗词与节气柱浮雕,以诗画共映的方式,凝练二十四节气文化精髓与校园人文之美;若干书签作为艺术延伸,附有时令景色。
  我们精心选取对应节气时段内华农最具代表性的校园风景(如狮山绿意、南湖波光、试验田的生机、特色建筑的剪影)和时节性学生活动(春耕实践、观赏樱花、狮山柿子节、冬季狮山欢乐节等)作为海报核心视觉。
  海报设计巧妙融合节气元素(如物候特征、传统色彩、古典诗词意象),并辅以简洁雅致的文字,介绍该节气的古典知识精粹(如三候、农事关联、养生习俗)和发生在华农的特色同期活动,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学府的日常中焕发新生。
  我们特制《春生夏长》节气书签辑,凝萃春夏十二节气菁华。呼应《礼记》万物生长之道,限量典藏华农盎然生机(如新绿破土、繁花似锦、麦浪初涌)。此辑聚焦生命勃发之盛季,以精炼艺术铭记最绚烂时光切片。
  “春生夏长”语出《礼记》,寓意万物依时萌动、滋长。此辑正是对这一自然伟力的礼赞,旨在珍藏生命最炽烈绽放的瞬间。每一枚书签,不仅承载着对应节气的古典智慧与校园记忆,更因其聚焦精华时段,成为不可复制的文化珍藏。
  《生生-二十四》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在地性、文化性与互动性。它不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一场关于时间、自然与人文的校园叙事。作品充分利用华农现有的节气柱景观,将抽象的时间刻度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校园风景与活动,拉近了师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海报与书签的结合,实现了节气文化从公共空间到私人阅读场景的自然流动。我们期待这套作品能成为华农校园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让“观天时、察物候、重农事、勤学问”的精神和“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在四季更迭中薪火相传。
  3号
  赛道2
  节气里的长征史:广彩节气盘创新设计
  邱嘉奕黄玥灵谢谦宇
  周楚绚郑梓玥
  作品
  设计理念
  长征,中国革命的一曲伟大赞歌,一直以来都在被我们用不同的角度去展现和演绎。当革命的火花与传统节气碰撞,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再次走进这次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以往对长征的展示往往将关键放在凸显其时间之长,路程之远,困难之多上,这无疑极好地体现了长征的伟大意义,但是难免带来了距离感。我们组的设计旨在以伟大长征精神为核心的基础上,截取长征中最有代表性的关键事件,借助二十四节气这一新的角度,把长征与东方美学结合起来,采用广彩作为主要展现形式,向大家讲述长征史。我们希望将长征用更美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愿意主动了解这段光荣的历史,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
  信息:
  创意构思
  我们的构思围绕关键事件中的代表事物与其对应节气里的代表物候展开,通过费娜奇境与传统广彩纹饰结合的手法,展现节气里的长征史。
  1.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的进行时间与节气『大寒』最为相近,故我们选用了在大寒中依然绽放的炮仗花作为节气的象征,随着图样的运转,不断的盛开。炮仗花象征着喜庆,寓意红红火火,带来美好的祝福。设计方面,选用有再生与希望寓意、吉祥如意的凤纹作内部纹样,以夔龙变形雷纹作外圈纹样,体现遵义会议作为转折点的历史地位。流动的红色的飘带,象征着滚滚前行的历史长河。红军战士与其吹响的小号象征着冲向胜利的号角与历史的歌声。后方遵义会议会址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亮,红色光芒依然在闪耀。
  2.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的进行时间与节气『小满』最为相近。故我们选用了在小满时节盛放的山梅花作为节气的象征。山梅花又名太平瑞世花,寓意一切平安顺利,无灾无害,表达出对胜利和和平最朴素和最真诚的愿望,随着图样的运转,不断的盛放。设计方面,使用了象征力量与勇气、团结与和谐的龙纹作为内部纹样,使用了海涛纹作为外圈纹样,体现出飞夺泸定桥中战士们的勇往无前的精神与不畏风浪争斗的勇气。在战场之上风云变化,铁索之下是江水滔滔,前方是敌人攻击。战士们用血染红的一块块木板,铺在了九根铁链之上,才让红旗能够一往无前。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为我们迎来了如今的和平与稳定,也让这个世界的花朵能继续开放。
  3.过草地
  过草地的进行时间与节气『立秋』最为相近。故我们选用了在立秋时节开放的鸡冠花作为节气的象征。鸡冠花代表吉祥与好运,也代表顽强与坚韧,象征着在过草地过程中,战士们所展现出来的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火红的鸡冠花带着红色的热情,随着图样运转不断盛放。设计方面,使用了象征生生不息、生命活力与延续的卷草纹作为内部纹样。红色文化故事上,我们选择了最为经典的金色的鱼钩作为载体,以鱼钩钓起一条鱼、飘扬的红旗、燃烧的火焰作为画面主体元素。展现出了在过草地过程中,一个并不充斥着冲突却同样富有意义的瞬间。以最朴素的方式展现出长征路上每一个值得我们记住的小故事。
  4.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中的第4渡与节气『春分』最为相近。故我们选用了在春分时节开放的连翘花作为节气的象征。连翘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生的开始,代表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也寓意着坚韧不拔、永不言弃,随着图样运转而不断盛放。设计方面,使用了象征太平稳固、和谐圆满的八方锦纹作为内部纹样,使用了祥云纹作为外圈纹样。关于四渡赤水,最出彩的便是其作战方针与路线,故我们选择了其行动地图作为动态部分,再辅以太阳之下战士们欢欣的动态场景,生动展现出长征途中又一场值得纪念的伟大胜利。
  5.胜利会师
  胜利会师的时间与节气『霜降』最为相近。故我们选用了在霜降时节开放的桂花作为节气的象征。桂花不仅是我国十大传统花卉之一,更有崇尚美好、团聚圆满的寓意,象征着长征会师的圆满与胜利,随着图样运转不断盛放。设计方面,使用了象征光明和温暖,希望与生机,力量与勇气的火焰纹作为内部纹样,使用了象征着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缠枝花叶纹作为外圈纹样,表现出红色文化的延绵与永恒的生命力。我们绘制从雪山到河海再到脚下这片土地的层次,选择了胜利会师的雕像作为剪影,以当下井冈山的标志性雕塑作为虚化背景,以从土地中长成了参天大树的红色种子为支点,深刻表现出长征的伟大历程及其伟大意义,将历史与今下相连接。红色文化是我们铭刻在心中最深刻的记忆,永远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消散。
  我们希望将24节气与长征红色文化相结合,以国家非文化物质遗产广彩形式体现长征中的具体情境。通过将节气与长征中的节点对应,然后找到对应时节的花朵来表现节气;再通过运用徽章纹、璎珞纹、涡水纹等广彩特征纹样、学习广彩瓷器上描绘事物的特征、采用广彩配色、运用其它相适的传统纹样的方法向大家展现非遗文化广彩瓷器的魅力与其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在此为基础,我们创造性地运用费纳奇境的原理,在瓷器上加以一点的变化,赋予图案生动的变化;当图案转动起来时,亦可通过动态的形式向大家展现一个个长征·节气中生动的画面,从而向大家展现出节气主题设计在更广阔时空中的另一种可能。
  4号
  赛道2“邮”历四季之花
  余小艺,欧阳思欣
  邮票作为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预付凭证,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等特色,而二十四节气正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将其与邮票相结合,基于每个节气的特色鲜花为线案,绘制了这套二十四节气邮票。
  在邮票的元素选择上,选择了二十四节气具有代表性的花朵,展示了各个节气的特色。
  5号
  赛道二夏意盈然,植物的光影诗笺
  罗广云
  6号
  赛道二“土壤中的节气密码”
  孟令聪,汪佳堃,阮莉啦,徐叶青,兰雨凡,曾琦,胡炳程,方佳佳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本系列海报设计以“土壤”为核心载体,以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线,通过独特的视觉语言,科学地展现了节气更迭对土壤环境及其中生命活动的影响。
  设计聚焦于“土壤剖面”这一微观视角,将其作为二十四张节气海报的统一视觉画布。每一张海报的中心,都精心描绘了一个反映特定节气特征的土壤,以及融入其中的关键生命元素,直观地呈现了节气变化在土壤这一生命基座上的深刻印记。
  本作品注重将“科学内涵”与“文化意境”相结合。一方面,设计融入了土壤学、农学、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准确反映不同节气下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农事活动和自然物候。另一方面,通过选取与节气紧密相关的经典古诗词、农谚作为点缀文字,并运用典雅的书法字体,传递出深厚的文化韵味和诗意美感。在视觉表现上,采用纵向构图突出土壤的深度感与生命的纵向生长;分层设计清晰展示土壤结构;注重留白以平衡画面,并加入细微的纸张或土壤颗粒纹理,提升海报的质感和艺术性。
  本系列海报设计以新颖的视角和精美的视觉呈现,普及节气与土壤生态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立春的萌动到大寒的待春,二十四幅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循环,深刻体现了自然界的轮回规律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带领人们去感受蕴藏在土壤深处、随节气流转而生生不息的自然伟力与生命之美。
  7号
  赛道二“抱”春-
  王楠
  当双臂合拢,霜线随心跳后退一寸,花苞随脉冲前倾一分
  狮子山下尚未泛青的田垄,被这颗心脏的跳动轻轻抬起
  像大地把自己的胸膛递向天空,发出第一封春信
  于是,立春不再是日历上的节气,
  而是一次用怀抱、用脉搏、用一颗真实心脏丈量的觉醒——
  抱紧过去,也抱亮未来;

  抱暖自己,也抱醒万物。

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ErIw5zeaKxDJOa2UwngW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