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文创大赛的获奖作品,原来这么哇塞?(下)

发布时间:2025-11-14      阅读量:128次     

  2025年第五届“故宫以东”
  完美世界文创校园设计大赛
  已经完美收官
  三大赛场汇聚高校青年创意的力量
  从精巧的创新设计到前沿的数字表达
  几十件获奖作品脱颖而出
  接下来,就让我们直击获奖作品
  一起感受年轻人的“创意宇宙”
  一礼东芳赛场作品
  优秀作品奖
  作品名:故宫以东骏马来仪
  作者名字:吕伊宁
  院校:天津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胡璟辉
  作品阐述
  画面中,骏马以灵动姿态居于视觉中心,其柔美却富有力量的造型,既暗合“马”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的奔腾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又通过梦幻化的艺术处理(如星芒元素的融合),赋予其奇幻色彩,仿佛是从古老传说中走出的灵物。背景里,故宫以东的标志性建筑群落以雅致的线条铺陈,将地域的历史厚重感悄然融入;周围的星象、花卉、贝壳等元素,或呼应天地宇宙的浩渺,或点缀自然生命的灵动。此插画可以变成色纸,挂件,丝巾等文创产品。
  优秀作品奖
  作品名:屋脊兽收纳盒
  作者:张春杰
  院校: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徐佳
  作品阐述
  以屋脊兽为核心造型元素,将收纳盒整体塑造成屋脊兽的形象,比如借鉴图中屋脊兽的外形轮廓,让收纳盒看起来就像一个可爱的屋脊兽摆件,既具观赏性又有实用性。
  优秀作品奖
  作品名:珐琅绣影·中轴礼芳
  作者:王诗淇
  院校:河北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耿奕璇
  作品阐述
  “一礼东芳”系列文创,深植北京中轴线文化,融合东城特色与品牌内涵,借蛇、马生肖意象,以多元工艺传递东方底蕴。书签取珐琅彩如意形,以景泰蓝工艺复刻中轴线建筑纹样,生肖挂坠藏古建元素,流苏嵌NFC芯片,可触达中轴导览。笔记本红棕皮面压印建筑,“一礼东芳”烫金与生肖暗纹呼应轮廓,内页AR地标、扫码3D复原古建。砚台以中轴线核心建筑为原型微雕,砚池仿台基,采用北京非遗石料,兼具实用与文化价值。杯垫借刺绣,将生肖与古建局部(脊饰、柱纹)融合,色彩呼应古建彩绘。作品以景泰蓝之华贵、砚台之厚重等,借多元载体传递东城文化与中轴线魅力,让传统在创新中邂逅当代,兼具文化性与开发潜力。
  优秀作品奖
  作品名:东风鸣盛东城空竹文创设计
  作者:王美贻
  院校:北京工业大学
  指导老师:王淑慧
  作品阐述
  本套文创茶具以北京皇家建筑文化为核心设计灵感,茶壶造型提炼天坛祈年殿的鎏金宝顶,红釉渐变如宫墙朱色,金色顶饰呼应皇家建筑的鎏金规制,壶身纹饰融合传统建筑回纹,传递吉祥与秩序感;公道杯以龙形为柄,龙纹是皇家权力与祥瑞的象征,杯身棱角暗合皇家建筑的规整格局;品茗杯的八边形设计源于故宫建筑的对称美学,红釉铺陈如殿宇飞檐下的红柱;茶盘上的金龙纹样与蓝地回纹,复刻皇家器物的经典配色与装饰语言。
  优秀作品奖
  作品名:中轴梦华
  作者:张竞文,武子涵、周彧沅、邢思彤
  院校:天津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胡璟辉
  作品阐述
  《中轴梦华》以北京中轴线文化为核心,打造了五个生动可爱的IP形象:中轴线“兔囡儿”、天坛“祁云儿”、钟鼓楼“钟灵儿”、社稷坛“稷宁”和金水桥“洛神”,融合非遗兔爷、祭祀礼器、计时文化等元素,兼具萌系审美与历史内涵。我们围绕IP开发了盲盒、文创周边、镂空设计笔记本及AR互动印章等一系列产品,通过现代方式演绎传统文化,让中轴线“活”起来,走进日常生活。传统与创新结合,展现北京中轴线的独特魅力。
  优秀作品奖
  作品名:瑞云呈祥
  作者:曾茜
  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作品阐述
  金环流光溢彩,传统云纹如瑞气翻卷、层层铺展,似有祥云萦绕身旁,寓意“瑞云呈祥”,盼福泽如祥云,时刻环护左右。云纹深含故宫以东的文化底蕴,藏“祥光常伴”之吉;金环承载创意的活力,纳“福运随身”之愿。日常佩戴,既是青春设计与传统美学的温柔碰撞,又蕴含“祥云护佑、福气常临”的美好期许。
  优秀作品奖
  作品名:轴承京韵
  作者:孙鳐嘉
  院校:北京工业大学
  指导老师:王淑慧
  作品阐述
  「轴承京韵」系列文创设计深度萃取北京中轴线的建筑精髓与非遗文化的鲜活基因,构建起传统与当代共鸣的视觉体系。主视觉创作中,将鼓楼、钟楼、万宁桥等中轴线地标元素作为视觉骨架,同时融入吴裕泰茉莉花茶与京韵兔儿爷的非遗元素。色彩运用上,传统红橘蓝的搭配勾勒出京城的历史厚重感,紫绿碰撞的组合注入清新跃动的现代气息,而黄绿粉的交织则传递出活泼明快的生命力,使古建肌理与非遗细节在色彩碰撞中焕发新彩。构图以几何线条与流畅圆弧为基础,通过简洁的视觉语言将多元元素有机串联,彰显当代设计的简约美学,更让沉淀的沉淀的京韵文化在当代绽放全新活力。
  优秀作品奖
  作品名:钤兔无量
  作者:张帆
  院校: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王佳欣
  作品阐述
  我选取了北京的兔儿爷与传统的印章结合起来做一款文创产品。“钤兔无量”这个名字,蕴含着美好的祝愿,“钤”是盖章的动作,“兔”是兔儿爷,北京的传统非遗手工品,是老北京人的守护神,还有事业与福禄,祛病消灾的好彩头。“无量”是福气和快乐没有限量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盖个章,福无量”。谐音就是前途无量,不管从哪个角度都是寓意美好。“钤兔无量”不只是一个印章,它是一份可以传递的祝福,一份藏在童年深处的的记忆。
  优秀作品奖
  作品名:东城非遗“锦灯映鸢”
  系列文创产品设计
  作者:路越童
  院校:北京工业大学
  指导老师:王淑慧
  作品阐述
  宫灯和金马派风筝作为东城区的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底蕴和精美绝伦的审美价值。本作品将两种非遗元素相结合,提取了二者形态的共通之处进行巧妙的融合与同构,并以传统中国纹样进行装饰,运用灵动的色彩彰显出金马派风筝与宫灯的典雅精致。这一作品旨在以文创为载体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并为东城区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注入新活力。以非遗之美,耀东城文化之光。
  优秀作品奖
  作品名:天工御藏.景泰坛韵
  作者:许力方
  院校: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朱俊谦
  作品阐述
  以天坛祈年殿为原型,融合铜胎掐丝珐琅、花丝镶嵌等非遗工艺与伸缩折叠机械结构,实现“工艺+互动+文化”三重价值。主体按1:85比例还原祈年殿,珐琅彩复刻琉璃瓦色泽,手工雕刻呈现门窗斗拱细节,银质基底镀金增质感;收纳盒花丝雕花镶边、镂空祥云纹,内铺绒布护品。开合盒盖时,祈年殿自动升降、三层檐依次展收,机械构件经精密铸造,公差≤0.1mm。既承载天坛“天、地、人”哲学,又让非遗焕新,可作文化礼品、收藏摆件,也能收纳小件首饰。
  优秀作品奖
  作品名:灵蛇寻轴明信片文创设计
  作者:张琼允
  院校: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赵芳
  作品阐述
  灵蛇循轴VR明信片文创设计。核心在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突破传统明信片的静态平面限制,打造以北京中轴线建筑群为原型、具备强交互性的文创明信片。方案从灵蛇穿梭的创意视角出发,用户通过设备或手机扫描,即可进入明信片中的动态三维场景。明信片聚焦一个中轴线核心遗产点,再现其建筑,通过生肖蛇动态元素和交互点,讲述该地点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
  优秀作品奖
  作品名:“腾跃千年”马年生肖文创充电宝
  作者:曹晋凯
  院校:伯恩茅斯大学
  作品阐述
  “腾跃千年”充电宝将马年生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充满动感和力量感。充电宝背部采用浮雕设计,表现出马的雄姿和祥云、卷草、日月等传统元素,仿陶瓷材质增加了产品的文化内涵。这款充电宝不仅具备现代实用功能,还具有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适合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具备广泛的市场潜力。
  优秀作品奖
  作品名:中轴瑞兽,东城雅韵
  作者:陈子墨
  院校:成都东软学院
  指导老师:王辽森、周春燕
  作品阐述
  作品融合北京中轴线与东城文化元素,打造出“釉韵福兔”“祥龙映韵”“龙映东城”“兔伴中轴”四款徽章。“釉韵福兔”将传统宫釉技艺与美好兔形象结合,传递福运;“祥龙映韵”借祥龙与中轴线地标,展现历史厚重与文化活力;“龙映东城”以龙与经典建筑,呈现文化艺术融合之美;“兔伴中轴”让萌兔与中轴元素相伴,彰显文化灵动感。这些徽章既具实用装饰性,又能传递东城与中轴线文化,是文化传承与创意设计的巧妙结合。
  优秀作品奖
  作品名:北京非遗兔儿爷
  作者:李婷钰
  院校: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李致维
  作品阐述
  兔儿爷作为民俗手工艺品,集祈求美好生活的功利目的与追求装饰的审美价值于一身,造型多样、色彩丰富。通过调查能深入挖掘其艺术表现形式、制作工艺,为现代艺术创作和设计提供灵感和借鉴。它所凝结的北京中秋民俗文化深入北京人心中。调查兔儿爷可以剖析北京百姓生活与它的紧密联系,了解其在中秋习俗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探究传统节日民俗的演变和发展。
  优秀作品奖
  作品名:宫墙鸢舞
  作者:陈盈吉
  院校:苏州大学
  指导老师:王拓
  作品阐述
  这幅插画以故宫与北京风筝为主题,融合传统与现代艺术语言。画面中,故宫建筑元素如屋脊、装饰纹样等,与灵动的北京风筝形象巧妙交织。色彩上采用清新柔和的色调,既保留故宫建筑的厚重感,又赋予风筝轻盈之态。通过对传统符号的提炼与创新呈现,展现出故宫的庄严古韵与北京风筝的民俗活力,传递出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对其现代活力的探索,让古老文化在新的视觉表达中焕发生机。
  优秀作品奖
  作品名:《锦禄云鸢》北京非遗纸鸢纹样设计作
  作者:曾津
  院校: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王雪莹、王佳欣
  作品阐述
  作品《锦禄云鸢》是以北京非遗风筝文化为灵感创作的纹样设计。作品以纸鸢构成主体,“锦”喻其华美,“禄”寓吉祥,“云”指其飘逸之姿。纹样采用中心对称布局,鸢鸟与环绕的缠枝花卉、卷草纹相辅相成,构图饱满,秩序井然。色彩上汲取传统色谱之鲜亮,以橙红、碧蓝、草绿等对比凸显活力,既保留了手工纸鸢的古朴神韵,又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赋予其装饰美感,生动展现了非遗技艺在当代设计中的创新活力与独特魅力。
  优秀作品奖
  作品名:《锦禄云鸢》
  北京非遗纸鸢纹样设计作
  作者:曾津
  院校: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王雪莹、王佳欣
  作品阐述
  根据故宫脊兽为灵感来源,再结合北京非遗运动而创作的IP形象,在古老而神秘的紫禁城,这些脊兽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呼唤,决心要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于是,凤凰、龙、狮子、天马、獬豸这些原本静态的脊兽,纷纷化身为灵动的守护者,各自与一项北京非遗运动相融合。它们组成“紫禁守护团”,在紫禁城的各个角落,或是在武馆、或是在园林、或是在宫门前、或是在摔跤场,用充满活力的非遗运动形式,守护着紫禁城,也守护着这些即将消逝的文化瑰宝,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以三种形式表达,第一个是常规系列手办,第二个是实心釉材质系列,第三个是市面常规系列应用。
  优秀作品奖
  作品名:灯影
  作者:王凡
  院校:麦克马斯特大学指导老师
  作品阐述
  「光影山水,景随灯生」此系列设计灵感聚焦在宫灯经典的山水纹样。当灯亮起,光线穿过精密的灯架,山水的轮廓会延伸出去,在墙上、桌上映出朦胧的光影。让宫灯不再只是一件器物,而成为一个创造温暖与诗意氛围的光源。这个设计使用简化的图形解构传统美学,将宫灯的诗意转化为为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背包。
  这些惊艳的作品
  不仅是奖项的归属
  传统文化与青春活力的一次融合
  还有更多作品敬请持续关注我们
  让我们共同见证

  这些青春的创意书写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作品展示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hVxWVb9yDFq-9WApkynq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