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融合视象——2019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在浙江美术馆进行作品复评。复赛评审团由国内外顶尖设计师、业内专家教授组成:吴海燕(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Gabriele Goretti(佛罗伦萨设计双年展策展人)、LaLa de Dios(欧洲纺织协会会长)、Goto Daiju(东京造型艺术大学教授)、Louise Birgitta Adkins(曼切斯特城市大学艺术学院教授)、Daniel Henry(Daniel Henry工作室创始人)。
上午10:00,评审团听取选手们的现场讲解并进行充分交流。
下午13:30,封闭式复评正式开始,评审团秉承严谨、公正的原则,几番筛选,最后达成共识,决议出本届大赛的各类奖项。
(左右滑动可查看更多图片)
最佳概念创意奖
《绣嗅》
谢美华
在悠久的中国刺绣历史进程中,画绣是刺绣与绘画结合的特殊艺术产物,它包涵着极高的艺术欣赏性。画与绣自古以来同根同源、艺术形式共通,师传统而创新意,从题材、材料、针法、形式四个方面,探索传统与现代的创新可能。
传统画绣之于现代,很大程度上是题材的拓展、材料的开发、针法的创新、形式的突破,这四个方向的嬗变。“绘绣结合、亦绘亦绣、绘绣参半、透露绣地、纯欣赏性”的画绣特征可以作为现代创作语言或者承载作者理念的表现媒介点。我在题材,绣线、绣地材料方面尝试了创新突破,针法方面“老针新用”,形式方面绘绣结合、艺术跨界,进行大量“绘绣结合“模式的创新实践,作品具有较大的颠覆性,将绣绷扩展至绣置,走向偏艺术装置的道路。
最佳材料创意奖
《记忆织带》
吴梦涵
我试着回忆最近的生活,发现了一些无关痛痒却印象深刻的画面,比如电视机里发型古怪的歌手、超市中明亮的黄色水果、纪录片中奋力吹唢呐的老人、发霉的番茄酱、暴雨天冲刷的马路等。我试图将残留在脑海中的画面还原出来,组成重复而断续的图案,将其编织成“记忆织带”,以此记录日常生活中平凡而鲜活的瞬间,让已经模糊并远离的记忆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人的身体中,让记忆再一次与创造者产生互动。
最佳应用奖
《迷城》
郭峰乔
地毯纹样设计以雨中都市为灵感,意在发掘城市在雨天的独特光芒。我们在雨中重新探索城市,整个城市被赋予了梦幻的理想主义色彩,时光与眼前的景象在这里扭曲,空间与空间之外,还有无数门等待我们开启,也会有无数的空间等待被探索发掘。原本坚硬冰冷的直角线条因雨水和潮湿的空气变得朦胧,灵动。霓虹灯光也穿过层层水汽,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虚幻世界。这一刻,我们变得柔软沉静,我们听到这座城市的回声......本设计分为三个系列,分别为:迷城——朦、迷城——声笙、迷城——幻。三个系列从不同的角度表现雨中都市的虚幻感与未来感。
《指引你回家》
赖姝晔
作品的灵感源于墨西哥亡灵节,在节日当天墨西哥人庆祝生命周期的完成,迎接一年一度生者与死者的团聚。人们祭奠亡灵却无悲伤,意在与死去的亲人一起欢度节日,他们认为死亡并不是生命的归宿,而是新生活的开始。
作品主要提取亡灵节中骷髅和代表灵魂的蝴蝶为主要元素进行抽象表达,将元素图形化,又将平面的图形用针织语言立体化。因为整个节日都是欢乐的氛围,所以在用色方面也是选择比较活跃的饱和度高的颜色。在服装结构方面则将余量运用到多种穿法当中,每套衣服都有两种不同的穿着效果,来表达两界的团聚。
《乡愁》
杨宇
整组作品是作者在之前的两年中对自己乡愁的一种整理和表达。本项目也体现了Andreas Huyssen的文章中对于‘memory project’的部分阐述。创作者们是在孕育有含义的物体,它与当地历史与文化、个人感受与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同时它又富有叙事性,融合了大众的文化与工艺,又以一种创新的形式使当地之外的人去理解和接受。
作者在中国杭州和苏州,英国伦敦和爱丁堡学习中西方传统与现代编织工艺。通过纺织结构组织设计留出经线,烂花丝网印刷制作出经线,并和英国Gainsborough品牌合作,运用到最先进的数码提花壁毯机织当中。作者结合中西方传统手工编织与当代数码提花机织工艺,去表现和反思当代社会进程中,人与环境、文化与环境之间的融合与发展。
优秀奖
《白苎风生》
孙艺航
苎麻也称为“中国草”,在古代是平民们的主要衣料,苎麻纤维无论从“色彩”、“材质”、还是从“形态”、“内涵”都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深深地吸引着我,但当我去江西考察的时候,却发现当地的织造手法非常单一,主要以平纹织造为主,表现手法不足,所以我想对中国的传统纤维材料做一些改变,充分利用苎麻纤维自身的特点,通过剖析传统夏布的织造工艺,挖掘夏布织造工艺过程中独特之处,以“织”为主要表现手法,在“一棵苎麻到一匹夏布”的基础上,将苎麻纤维再创新,并结合不一样的织造技法,织出新的视觉效果的苎麻纺织品。最后将它们以“装置”的形式排列成一件大型的麻衣,还原“苎麻是万年衣祖”的历史。这件作品包含了自己对苎麻材料的理解与感悟,也将自己最真挚的感情融入到这个大型的作品中去。
《记“易”碎片》
徐小芸
作品以废旧易拉罐为原材料,通过清洁消毒切割等工序,将其制成片状规整的矩形,再进行打孔与刺绣,通过对易拉罐的可持续利用,传达环保的理念。而一个个由彩色的纱线织成的刺绣纹样,或抽象,或具象,皆是90后一代童年记忆的缩影:大风车,俄罗斯方块,跳房子……片与片的接合,线与线的交织,炽热与柔软的融合,材质与灯光的呼应,共同拼凑出那段久违的时光,宛如一扇时光装置,触碰这一代人心底深处封存着的童年印记。
《流金岁月》
郭梦楠
将“澳门回归20周年”关键字分别进行图形化设计,提取澳门本土元素进行重塑。学习荷兰风格派的设计特点将图形配色简单分为4个标准色。将设计元素以构成的形式组合成新的纹样,不断尝试各种组合方式,形成多样的纹样设计,将这些纹样用于配饰、家装、服饰、包装等产品上,为节庆增添色彩!祝福中国!
《Aesthetic Prostetics》
Joséphine Javaux
作品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view.inews.qq.com/k/20191121A034SW00?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