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环境艺术类——2018南粤古驿道文创大赛年度大奖展播

发布时间:2019-01-16      阅读量:7504次     

(一)“船灯大舞台”建筑创意设计

  参赛学校: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韩宇红

  参赛学生:陈志聪、黄颖、宋诚晖、黄嘉茹、毛叶森

  “平远船灯”是客家民间艺术的瑰宝,被收入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更好地传承并发扬光大“平远船灯”表演艺术,响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我们决定设计一座“船灯大舞台”作为学生教育基地或者旅游表演场地,打造成客家文化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整座建筑临水而建,木质装修,形似一艘船。首层船甲板架于水面之上,在其上表演船灯更加突出“船在水中行,人在船中舞”的独特韵味。这层还设有传统文化展廊、民间艺人制作展示间、民间手工艺品商店等;二层设有茶室,走廊扩大成平台出挑,人们可以边品茶边观舞。

  建筑空间生动丰富,立面虚实对比强烈,细节处理到位,这是一艘承载客家文化的“船”,是客家文化一展风采的“大舞台”!

(二)池鹤

  参赛学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梅文兵 徐士福

  设计者:宁梓萌、吴镒锴、吴佩宜

  古道循行仙领钟灵传乐善祥迎紫气,鹤声高迥文呈焕彩启宏图步接青云。字里行间所具有的最鲜明的特征即是其800年历史文化村落的发展脉络和新时代焕发出的新气象。

  “池鹤”则以其独特的从聚落经营到场所再生,从游居结合到文化体验,新旧与生态相结合的设计策略,来重新诠释这一诗性。整个建筑高低起伏,相互交错,楼与楼之间以走廊相连接,人与人之间以共享空间相交流。房屋结构保留原有的建材——青砖、青石板,木结构等材料肌理,这些建筑设计的形象源于当地的传统符号的片段的提炼。在传统的坡顶结构的造型基础上,植入新的语言——压型钢板坡屋顶,新型玻璃钢材料,民宿之间与通透的玻璃盒子相互套嵌,通透的玻璃盒子将自然光引入室内,使得建筑形象变得更加柔和。让这座民宿保留传统自然之美的同时更加凸显得现代化,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相结合,更是满足人类对精神情感的需求。

  房屋周围的景观利用当地植被,保持了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的衔接。


(三)“鱼尾”公共旅游厕所

  设计作品说明:

  “鱼尾”公共旅游厕所选址在珠海海滨公园,临近珠海著名建筑“贝壳”大剧院,和珠海市的象征“渔女”雕像,故以此作为创意源头,结合它们的特性与当地的渔米之乡文化,我们决定用“鱼”作为此次设计的主题。鱼尾是鱼身体最优美的部分,于是就用鱼尾的形态衍生出此建筑体设计。

  注重情怀创意,突出地域性特色。以珠海地域文化特色为载体,注重厕所外观与自然环境、文化特色和周边建筑的协调。集人文、风景、旅游、厕所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海滨旅游厕所。

  优化服务环境,满足个性化需求。除满足普通旅游者核心使用需求,更提供人性化的功能空间满足全年龄段旅游者的需求。致力于加强第三卫生间的母婴室建设,提高对妇女儿童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本作品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宁梓萌、吴镒锴、吴佩宜设计团队原创作品,首次在公开比赛中发表。)


(四)南粤古驿道之连州东村旧房改造驿站设计

  参赛学校:广州大学

  指导老师:陈哲蔚

  设计者:容家伟 陈晋坤 彭聪辉 李丽斯

 作品说明:

  在连州南越古驿道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乡村自然风光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连州乡村人居环境和旅游体验,驿站建设尤为重要。本案选取东村废弃旧屋改造为驿站,引入游客服务、旅游纪念品销售、村民休闲和自行车驿站等综合性功能,将驿站的基本功能和文化特色相结合,实现驿站的改造设计价值,提升古村的生活环境。使驿站具备休息、服务、学习、娱乐、展览、储存等功能,为当地村民、广大市民及观光游客带来更多的文化体验,驿站对当地特色文化起到一定的传播作用。

  在具体设计上以旧房建筑框架为基础,增加休憩平台和公共卫生间,丰富驿站的功能,同时在空间形态上增加了层次感和亲人性,使原本孤立的建筑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服务驿站,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休憩、交往空间。同时也结合瑶族建筑特有的“人”字屋顶的造型,体现当地建筑特色。

  (本作品为广州大学陈哲蔚团队原创作品,首次在公开比赛中发表。)

(五)古港纪念性景观设计——扬帆.征程

  参赛学校: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林韶明

  总策划、总指导:朱雪梅

 设计者: 梁桓潇、沈晋锋、孙国栋

  设计理念:

  1.本建筑小品设置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以“起锚海上丝绸之路”为历史背景,将此主题融入到本设计之中。    2.以“三帆鼓张”为造型特征,象征”乘风破浪”的精神。瓦片的半圆造型正好契合了波浪的形态,而汉代瓦当图案是映射这里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也表现出中国人征服海洋的历史和驶向海洋的决心与勇气。帆上象征拉风的不规则“横线条”LED灯,构成向前航行的灯光效果,表现出较好的现代元素,彰显时代性。

  3.建筑材料:采用钢结构、琉璃瓦、汉代瓦当花纹瓷砖、拋光蓝钻花岗岩地台、动态式点光LED灯、上射型投光灯。

  实用功能:可作为古港的小地标,提供人们休息、观赏、合影的地方。

  社会效应:给予游客一处值得观赏的地标后,可促进徐闻旅游业的发展。

  (作品为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原创作品,首次在公开比赛中发表。)


(六)大汉三墩旅游区文化长廊景观规划

  参赛学校:华南农业大学

  指导老师:李女仙

  设计者:蔡培翰 卢瑞伦 黄颖僖

  设计说明:

  徐闻古港是我国自古以来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通道,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发展的记忆。传承与保护民族历史文化,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徐闻的特色方向之一。本方案的设计思路,以文脉化、生态化、可持续性为原则,充分感受当地文化特色。

  徐闻三墩旅游区拥有红树林、墩岛、湖泊、渔村等优秀多元的自然生态风光,同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三墩拥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本设计方案的主要愿景,是通过建造文化长廊将二者整合到人们的游览体验中,让人们更好地感受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秀丽的自然景观。

  通过分析场地的景观关系,将其整合及选取出关键的节点,联系各部分景观,形成观景步道,在各节点处构建功能不一的驿站与观景台,为游客提供服务和多样的参观体验。通过从场地的元素——海浪、岩石,在传统建筑样式中提取元素,设计出驿站的形体构造。以廊道为主体,使用当地建筑材料,打造为展示徐闻文化特色和观光相结合的景点,同时具有旅游纪念品销售、休憩的功能。

  (本作品为李女仙、蔡培翰、卢瑞伦、黄颖僖原创作品,首次在公开比赛中发表。)

作品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5TPNKLM0514W2Q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