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而然,大有可为”三亚大茅远洋生态村自然博物竞赛36强入围作品揭晓

发布时间:2020-02-02      阅读量:36605次     

  2019年初秋,AIM发起了一场关于自然博物的竞赛,在中国第一个以自然博物为主题的生态村落——大茅村,面向全球的“大自然设计师”们征集作品。
  在这个位于三亚市东北部甘什岭的浅山地带,1400余种维管植物繁茂生长、180余种动物和谐共生、17个黎族自然村散落其间。
  在这3个月时间中,我们收到了来自不同行业的百余份作品,有脑洞大开的设计师、雕梁画栋的建筑师、精通博物知识的专业老师、充满想象力的当代大学生,还有10岁宝宝带着爸爸妈妈一同设计的“奇妙未来世界”……
  经过对全部作品的初步评审后
  我们选出了36个入围作品
  包括23个博物装置设计作品和13个博物内容策划作品
  同时我们也开启了针对入围作品的投票通道
  希望了解大家心目的自然博物乐园都具备什么?
  又将会呈现什么样子?
  投票时间:12月27日18:00——1月3日23:59
  投票规则:每人每天可投4个作品(装置组2个、内容组2个),每个作品最多投3票
  奖项:网络人气奖2名(博物装置设计组、博物内容策划组各1名)
  奖金:5000元/名
  扫二维码投票
  *本次投票只为你眼中的优秀作品
  *投票环节不计入评委评审及最终打分
  *杜绝刷票行为,一经查出票数清零
  入围名单
  博物装置设计组(23名)
  (排名不分先后)
  《藤编项圈——万物的动态图腾》
  参赛者:范业麟、刘正达
  工作单位:深圳市范业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飞鸟集》
  参赛者:黄柏宁、李汉轩、廖更利
  工作单位:青朔设计
  ▼
  《小动物的秘密花园》
  参赛者:罗卉卉、王宇慧、郑国臻
  就读学校:同济大学
  ▼
  《蜂巢胞体》
  参赛者:庞博、李念昆、赵元馨、俞嘉琪
  就读学校:山东建筑大学
  ▼
  《三浓水库旁的草坡》
  参赛者:裴文军、周广元、王波、贺智琛
  工作单位: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
  ▼
  《三生空间》
  参赛者:王珺、黄佳鸿、蒋珏瑾、刘小溪
  就读学校:厦门大学
  ▼
  《滴水之间-俯仰天地》
  参赛者:关启家、贺圣瀚琳、李依阳、许淑雯、王力敏
  就读学校:北京林业大学
  ▼
  《竹塑亭》
  参赛者:马琳、余梓梁
  就读学校:东京大学
  ▼
  《“空山鸟语”——Birds living in Empty mountain》
  参赛者:胡亚辉、孙缘缘
  就读学校:东南大学
  ▼
  《骑行驿站》
  参赛者:穆彦龙、刘欢
  就读学校:大连工业大学
  ▼
  《大茅村的自然剧场》
  参赛者:杨望泓、盖艺芳、邢超超、陈文珈、吕丽莎、秦天怡、郭子琦
  就读学校:中国科学院大学
  ▼
  《环游记》
  参赛者:刘仕宸、刘思睿、沈小艺、杨丹丹
  就读学校:山东建筑大学
  ▼
  《自然界中的漫游》
  参赛者:张丽婷
  就读学校:南京工业大学
  ▼
  《自然•无处不在》
  参赛者:陈宜辉、林晶虹
  就读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
  《城市森林•浮光绿影》
  参赛者:靳争、沈嘉琦
  就读学校:天津美术学院
  ▼
  《花开陌上》
  参赛者:何璟、黄泳迪、陈文泽
  就读学校: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
  《博物自然·水岸船屋》
  参赛者:杨一鸣、严小虎
  就读学校: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
  《“声”物:大茅村室外声音博物馆设计》
  参赛者:龙梓昊、杨礼彰
  就读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
  《大茅声音博物馆》
  参赛者:涂亚军、熊睿、胡明睿、卢盈安、何佩琪
  工作单位:广州方至景观艺术事务所
  ▼
  《向上·而生》
  参赛者:任妍、张静瑶
  就读学校: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蛙井——Return to a peaceful place inside you》
  参赛者:方自娟、陈二良
  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O”Museum》
  参赛者:张嘉毅
  工作单位:广州杨家声建筑师事务所
  ▼
  《雨露之眼——The eye of rain and dew》
  参赛者:马玉龙
  就读学校:兰州交通大学
  ▼
  博物内容策划组(13名)
  (排名不分先后)
  《知“食”分子——博物视角下的本土食物教育研学》
  参赛者:罗晓图、温炜彤、王玉莹
  工作单位:环宝蛙青少年环境体验中心
  ▼
  大茅村位于海南这个拥有丰富物种的“热带宝地”,一年多熟的蔬果为提供食育带来了机遇,我们将本地已发展好的蔬果园以及各种旅游服务设施结合起来,通过研学的方式,将食物教育分散到各个活动实践中去,让孩子们参与到各种劳动、饮食制作、活动游戏中,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形成健康的身心状态。
  《博物·Founder》
  参赛者:邹孟芸、车对、黄绮靖、周魏杰
  就读学校:伦敦艺术大学
  ▼
  通过打造主题型博物产品、成长型博物体验、共创型博物社区,以培养不同阶段博物爱好者兴趣、态度和能力,为其提供寓教于乐的博物之“家”,并联动外界资源打造大茅远洋生态村博物产业。
  主题型博物产品:以“自然博物”为主题的三大文创商品系列
  成长型博物体验:结合自然资源打造5条主题体验路线,与线上小程序配合进行
  共创型博物社区:分线上社群、线下空间改造、人员培养三大板块,贯穿“生态友好”“共创”等理念
  《大茅自然博物课程策划》
  参赛者:孙鸣飞、刘芳颖
  工作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
  拒绝被动的接受被灌输内容,而是通过五大方式,对自然博物建立较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健康的自然观之后,在自然环境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与自然深度互动,建立人与自然更密切的联系。
  观:自然观察摄影工作坊(观想自然,定格感动)
  作:手工艺与纺织工作坊(巧夺天工,来自自然的馈赠)
  绘:自然博物绘画工作坊(描绘大自然的千姿百态)
  筑:在地建造工作坊(诗意的栖居在自然之中)
  娱:戏剧表演工作坊(载歌载舞,博览自然)
  根据以上五大类工作坊,基本覆盖自然教育所能涉及的各方面内容和各类人群需求。可以在未来作为成熟的产品工具包使用推广。
  《“天人合一”的延续:博物教学与都市露营的碰撞》
  参赛者:王珺、蒋珏瑾、刘小溪、黄佳鸿
  就读学校:厦门大学
  ▼
  大茅博物课程结合当地资源特色,将课程分为观星、拾贝、藏石、植物、动物五个主题。并结合主题设计相关博物装置,包括博物教室、藻类观察室、观鸟楼等。此外,在深入探讨博物教学的同时,植入“urban outdoor”都市露营。将博物教育与户外休闲生活互相融合,探寻现代版的“天人合一”,重回与自然生态的平衡。
  《博悟玩家》
  参赛者:臧雅然、郭佳
  就读学校:厦门大学
  ▼
  本项目对“自然博物”这一主题进行创意研究,提出“博悟玩家”这一主题概念,将传统的自然博物体验与黎族丰富有趣的谜题传统融合,活化为丰富的互动游戏体验,不同形式的游戏/桌游形式,既适用于青少年及亲子客群,也可吸引中青年客群,形成博悟1.0与博悟2.0两套体验产品,配合实体主题空间——博悟大本营的游戏空间、展示互动及服务配套支持,形成沉浸式的桌游体验。
  《大茅村观鸟入门课程》
  参赛者:杨望泓、盖艺芳、邢超超、陈文珈、吕丽莎、秦天怡、郭子琦
  就读学校:中国科学院大学
  ▼
  课程为户外观察野生鸟类,分为课程导入,观察,总结。导入部分进行课程介绍,并学习望远镜(单筒以及双筒)的使用方法;随后沿设计好的路线进行鸟类观察,一些鸟类会在比较固定的范围内活动,因此可以保证课程中可以看得到鸟。
  《夜幕下的精灵——奇妙的两栖爬行世界》
  参赛者:杨望泓、盖艺芳、邢超超、陈文珈、吕丽莎、秦天怡、郭子琦
  就读学校:中国科学院大学
  ▼
  大茅村地处海南,生物资源丰富,仅在两天的调查中便轻易发现9种两栖爬行动物,是开展两爬课程的绝佳地点。课程分为体验课和夜观课。体验课为室内课堂,进行相关知识讲授以及与动物互动。夜观课以夜间动物观察的形式展开,每次课程时长约两小时,可以分为导入,观察,探索,总结四部分。
  《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生态博物馆》
  参赛者:郭慕鑫、孙丽
  工作单位:北京观止云堂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在地自然、文化保留---适度开发,引流---当地居民参与运营管理、激发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对当地文化和自然的认同以及保护意识---维系民族文化传统、保持自然活态记忆---民族、自然生态传承。
  非日常的自然博物体验(远离大城市/独特的岛屿动植物生态环境)
  专业化的教育体系(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师资培训能力-组织行业交流会、论坛,制定行业标准)
  《一家人的自然博物馆》
  参赛者:罗卉卉、王宇慧、郑国臻
  就读学校:同济大学
  ▼
  具体的课程内容以3天为时间长度,通过这三天分别策划出了儿童博物课程内容,家长休闲课程内容,家庭休闲课程内容,家庭休闲活动内容。当中穿插了以自然博物形式展开的探索内容如分队游戏记录动物,植物采集制作标本等;休闲娱乐项目如手工艺制作,绘画等等。并以儿童先学,然后引导家长探索的方式串联整个内容。
  《童心世界“变形记”》
  参赛者:高兵、时璠
  工作单位:北京大观颐和美景旅游规划设计院
  ▼
  考虑到目前儿童原来越远离大自然,缺乏对自然的接触,了解自然的知识也是仅仅依靠课本,缺乏生活经历。我们自然教育课程,通过设计一条主题线路串联起来。将蛇、小蚂蚁、小卷象、原尾蜥虎、青蛙、蜘蛛等串联到游戏中,通过撒野来锻炼身体的技能和促进社交的发展。
  《创世雅威大茅远洋生态村博物课程设计方案》
  参赛者:武侠、刘亚妮
  工作单位:创世雅威
  ▼
  重点打造的是在假期来到大茅村现场的参加的博物相关的课程,同时,我们还继续发挥我们的衍生品设计优势,为大茅村打造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衍生产品,即针对课程本身进行深度的展示,又丰富了课程的内容。
  《打造中国第一个自然博物主题目的地与新名片》
  参赛者:谢淳杰、丁金博、龙娇
  工作单位:上海博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以主题定位为主宰,进行了运营定位,对产品线,品牌线进行了全新的自我理解。深化了一个五一小长假的策划方案,同时也对设施线,服务线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与此同时,考虑了如何融合黎族居民加入到项目中。
  《我和水稻一起成长》
  参赛者:田茂盛、蒋博、张晓宇、木宁、玉莲、土豆老师、楠木老师
  工作单位:自然客
  ▼
  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多元化的课程和丰富的体验项目,引导孩子们去感受自然、向自然学习,在自然中收获学习和成长的喜悦。野营、农作物种植、绿色食品制作等亲子活动的开展。
  恭喜以上入围团队!
  感谢参加大茅远洋生态村自然博物竞赛的每一个人,你们三个月以来的努力,是对大茅和AIM的最大支持,让我们一同期待自然博物和大茅的下一步计划。接下来是作品终审,最终获奖作品将会于1月底公布结果,更多信息敬请关注AIM公众号!
  扫二维码
  选出你心目中
  自然博物该有的样子吧
  主办
  大茅远洋生态村
  承办
  SMART度假产业智慧平台
  博物探索学校
  启行营地教育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
  松鼠学堂
  中央电视台、旅游纵横、AC建筑创作
  设计竞赛、青年建筑、设计物语
  archrace、日新建筑、ikuku
  Hi设计、设计邦、畅读APP
  腾讯、网易、新浪、搜狐
  凤凰、北青、新华网、人民网
  中国新闻网、zaker、今日头条
  百度百家、一点资讯、看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