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专题】 团结就是力量——2020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国际公益海报设计邀请展(十三)

发布时间:2020-02-21      阅读量:7032次     

  
  2003年,全国笼罩在非典的阴霾之中,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战胜了那场疫情,同时也留下了难以弥和的后遗症,03年出生的婴儿,如今即将面对高考,而当我们再次面对类似疫情的时候,我们的信心和勇气又是从何而来,我们的心灵和身体一样,都在面临这场大考。
  我们和众多同仁一道,选择通过设计、创意来对抗疫情,这是一场万众一心的阻击战,拿起画笔,以创意之力为社会做些贡献,成为众多设计师和美术工作者的选择。在极短的时间里,我们集结起合作媒体24家、41个全国协会组织、40位策展人、827位国内设计师、137位国外设计师及89所大学的上千余名大学生。每个数字的背后,都有一群甘于奉献的真心,合力抗击疫情,让我们的精神站在了一起。在这场行动中众人一心的同频,便是对“团结就是力量”最好的诠释。
  高中立老师,作为在美术学院工作有二十年的一线教师,同时也因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所具备的创作敏锐性,此次疫情期间,他责无旁贷,创作出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公益海报作品,今天请随我们一起,了解他创作的心路历程和所思所感。
  高中立
  --------------------------------
  川音成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动画系副系主任、二维动画教研室主任。专业领域:影视动画、数字绘画。1976年9月生于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200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2004年深造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四川省第十二届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大赛学术委员会委员,成都市人民政府统战部蜀都画院-理事,四川省动漫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省文化创意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动画学会会员,中国图形图象学会会员,中国数字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四川电视艺术家协会动漫专委会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大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导师,多次担任全国性专业大赛与省级比赛专家评委。10数年来,个人作品在国际区域级、国家级、省级重大专业比赛中获得50个奖项,指导学生在上述比赛获得“金奖、银奖、铜奖”、各个等级奖及优秀奖等近200个奖项;出版美术教材与动漫读物20余册;主持与参研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0多项;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在西南地区的高校举办个人学术讲座10多次。
  《凝思》
  《轮回》
  《哨音》
  《基石》
  《基石》局部一
  《基石》局部二
  《基石》局部三
  奉:疫情期间您有哪些个人感受?
  高:首先肯定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想到疫情会如此严重,感到很意外。其次“禁足”以后,最开始有点不适应,不过对于画画的人来讲,后来倒是觉得有相对稳定而连贯的时间来创作作品,生活也就不那么“杂乱无章”了。最大的感受就是每天看到新闻报道或微信上的文章,为武汉为湖北的同胞深深担忧也祈福,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当然也非常珍惜健康,更珍惜和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的每一天。
  奉:您做出创作这些作品的初衷是什么?
  高:其实在疫情刚对民众公布的时候,我就觉得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所具备的创作敏锐性,在国家遇到这样的困难的时候不能视而不见,总觉得该做点什么。同时,四川音乐学院党委发出号召,用艺术创作助力“战疫”,用作品深刻展现全社会抗击疫情中涌现出的时代精神与国家力量,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在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工作了20年的一线教师,自然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当然我也想为我的学生做个榜样,因此果断地拿起了画笔进行创作,但当我看到很多作品都是在“歌颂、赞美与打气”的时候,我却想“逆行”,表现“痛苦与坚毅”的主题,我想画一系列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意在引起人们的重视与反思。
  奉:此次疫情期间的创作灵感从何而来?
  高:创作灵感来自于“愤怒与感动”!我还是具体谈谈作品吧。
  《凝思》这幅作品是看到此次疫情可能是有人食用“蝙蝠”引起的报道而开始创作的。蝙蝠本没有错,错在人类的口腹之欲!因此本幅作品重在表现警醒与反思。画面中人类尽管穿着防护服,沉重的防毒面具桎梏着呼吸,让人觉得凝重快要窒息。如果画中人是普通人,我想护目镜后面的眼神或许充满了后悔、埋怨与恐慌,画中人如果是医护人员,那么护目镜后面或许也是无奈而必须“坚毅”的眼神,看不到画中人的眼睛,恰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
  《轮回》是基于近期看到了网上太多“歌颂”的作品后“奋笔疾画”之作。当我看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中被囚禁待宰的野生动物的图片不禁又一次义愤填膺,其实我深深知道这仅仅是人类残暴与贪婪的冰山一角,但我必须用作品呐喊!这幅作品采用对称的构图形式“隐喻”生活的平稳,但是因为人类自身的恶行打破了这种平稳。受到残害的血迹斑斑的野生动物们愤怒地扑向被疫情囚禁于“牢笼”之内恐慌的人类,血色天空中的黑云默默地见证着这一“轮回”,如果再不反省,或许这仅仅是个开始!
  《哨声》是获悉并确认李文亮医生逝世后悼念而作,他是一位平凡的好人!他是第一位向民众吹哨示警的人,足见是一位有操守与担当的好医生,遗憾的是“行于疫而终于疫”,悲情英雄的力量本来就极富张力而无需多言!
  《基石》的灵感来自于千万个家庭中的“平凡儿女”。他们是儿女,也是父母,是妻子或是丈夫,是姊妹也或是朋友,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基石,基石就是人民!歌颂人民的作品是最有情感与张力的!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医者、军人、警察、建筑工人、快递员、环卫工人、菜农等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并不“普通”,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因此我采用了满版构图,极力表现出视觉的冲击力,然后在此大框架下采用“连环画”的形式诉说着里面每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坚毅背后肯定会有泪水,因此我把眼泪给了前排那位“女”环卫工人倒也显得合乎逻辑;在光线的处理上,唯独给了已经逝世的吹哨人李文亮医生一个天使般的“逆光”,我用光线来能区别出他有别于常人,同时逆光也意味着“委屈”,意在表达我深深的敬意与悼念。
  这四幅作品是一个系列,因此我用“警醒”的血红色把它们串接起来进行“批判与反思”。这四幅“抗疫”主题创作的作品是在十天之内快速完成的,创作过程比较仓促,所以与其说是创作,倒不如理解为“记录”,我想这是一名艺术工作者应该有的操守与担当,因为人类正在为自己的“残暴与贪婪”付着惨重的代价。尽管我的作品都是用“纤细单薄”的普通签字笔所作,但我力求表现出厚重结实的精神力量,或许我的作品说不上优秀,但我足够真诚!
  在此,要特别感谢“团结就是力量-2020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国际公益海报设计邀请展”组委会、“呼吸·共生2020全球抗击疫情国际平面设计展”组委会、“2020全国战疫爱宝设计大赛”组委会、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四川中心、天府心悦美术馆、湖北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美术报,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宣传部、四川广播电视报、四川音乐学院等公众号推送我的作品。
  奉:这些年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您创作有哪些影响?
  高:当然是有些影响的,因为艺术创作植根于生活,不仅要反映时代的气息与精神,颂扬“正义与阳光”,同时也要批判“丑陋与阴暗”。我十分关注环境与生态保护的问题,以前很多灾难都是在电影里才看到,然而我们人类现在不是正身处于这些灾难之中吗?当下席卷全球的瘟疫,东非的蝗灾、澳洲的山火、数十万只蝙蝠入侵城市、巴西的莫名病毒、加拿大的雪灾、气候变暖冰雪融化导致大批海象无栖息之地而集体自杀,人类疯狂的捕猎导致很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正被人类歇斯底里地破坏,人类这些愚蠢的行为正是导致社会环境动荡的重要因素。在灾难面前,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当然,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尤其在这次疫情导致的灾难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人丑态百出,自私自利几近人格扭曲的地步,也看到了很多人的光芒绽放与慨然担当!这些现象都可以成为创作的题材,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奉:直指人心的作品有什么共同点?
  高:“共鸣”与“力量”。好的艺术作品都具备这样的共同点!共鸣是给人以思考的空间且产生情感上的认同与肯定,力量是指引人行为的动力。但我个人认为,直指人心的美术作品或设计作品有两类;第一是在画面中直接体现出创作者的意图与动机,画面比较直白地表达出主题且极富视觉艺术表现冲击力,注重视觉引导与刺激;第二是“润物细无声”般地潜移默化影响观众,用“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启发观众思考,这类作品往往蕴藏着强大的精神力量。
  奉:公益海报创作技法和风格是否重要?
  高:首先我得声明一下,我本人的专业范畴是“影视动画”,或许谈这个问题恐怕会显得有点不太专业,但艺术都是相通的,因此我的拙见仅仅意在“抛砖引玉”。我个人认为就公益海报而言,技法与风格不那么重要,而精准地表达主题才是核心。公益海报侧重于对社会问题的批判与反思或者对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与颂扬,商业海报则强调广告宣传性的特质,更多是强调功能服务于商品;创作技法是优秀的设计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也是作品优质的保证;风格既是设计师特有的个性化符号,也是专业素养与修为的综合体现。但我认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该具备驾驭多种艺术表现风格的能力,同时其设计的作品也可以有多元化风格的呈现。
  奉:您怎么看待公益海报中的歌颂与批判?
  高:歌颂与批判是必要的,但引导与思考更重要!什么样的人与事值得颂扬,又有什么样的人与事必须批判,这取决于社会的文明程度与每个人对社会公德的认知与认同。我个人觉得有一个前提是非常重要的,那便是主题的表达与作品的态度;在确定了主题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创意表现的问题,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往往是创意表现优劣的一个判断标准,至于作品的构图布局,色彩搭配、图形创意、字体设计,主次处理等等都是围绕主题表达与创意表现而展开的。恕我直言:现在有些作品多少显得有些空洞,因为过于直白而没有留给公众思考与判断的空间与时间。例如找出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或许是病毒、或许是蝙蝠、或许是口罩、或许是注射器、也或许是钟南山院士、更多的也可能是医护人员群体像等等。在简单地处理照片之后进行重复排列或者变异构成,再配上几个大字或者一段标语也就完事了,这显然是比较仓促的。我个人认为一幅好的公益海报作品,无论是批判也好,还是歌颂也罢,首先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是必须是要明确的。其次创意的表现一定要深度挖掘与推敲,提炼与设计。例如歌颂是否可以从“逆向思维”出发,比如“歌颂”医护人员,是否可以从下面的题材中去挖掘,如“某些小区因为害怕医护人员携带病毒而拒绝他们回家”,再比如某媒体大肆报道“某某医院的女性医护人员为了抗疫防护工作而集体剃光头上前线”,明明有很多理发师可以“义剪”,她们也可以选择短发,但这些女性还是被生生地剃成光头,被剪下的秀发被“粗暴”地示于大庭广众之下,当然还有她们的泪水...这是怎样的畸形宣传?我们的社会本应该安置好每个人,包括受苦难煎熬的病人,也包括这些不惧风险愿意付出的勇士。试想如果用这样的题材来创作作品是否会更有深度与力度呢?我想会的,因为我们表达的是“人文关怀”,我们关注的是“社会的温度”。18-19世纪的西班牙画家戈雅的版画作品《战争的灾难》中里面没有一个英雄,也没有宏大的叙事场面,只有彻头彻尾的痛苦,悲剧展示的力量往往更写实更动人!要歌颂不一定那么直接,要批判也不一定必须直白,这也就是我们常说“先破后立、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其实好的艺术作品批判也不一定是为了歌颂,而更多地是为了反思与追问!
  《美好向往》
  奉:您是否有着独特的创作题材倾向性?
  高:在创作题材的选择上,我没有特定的倾向:可以是对“古蜀文明”的探寻、也可以是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可以是对“自然风光”的颂扬、也可以是对“民族英雄”的讴歌……但取材于“古蜀三星堆文明”的题材的作品相对要多一些,我从大学毕业到现在都在不间断的、以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对此进行创作,那是因为每次带学生去“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考察,都会有新的创作冲动。“三星堆古蜀遗址”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1、重新认识巴蜀文化。因为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巴蜀文化的认识大相径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例如历史学界一向认为,与中原地区相比,古代巴蜀地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与中原文明没有关联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遗址证明,它应是中国夏商时期前后,甚至更早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并与中原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2、验证了古代文献中对古蜀国记载的真实性;3、以前历史学界认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然后渐渐的传播到全中国,而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地区存在过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4、有观点认为三星堆代表了古羌人、彝人文化;5、三星堆的发现也是第一次从实物信史的角度证实了中国拥有完整的5000年历史。“三星堆古蜀文明”不仅印证了数千年前古蜀国的真实存在,更是对中华文明起源多元性的有力证明,是中华古代灿烂文明中的瑰宝。三星堆古蜀文明充满了神秘色彩,这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灵感与巨大的发挥空间。
  所以,每当我看到静静陈列于展厅内的文物,总觉得它们背后肯定有许多故事与传说,我想让文物“活”起来,这也正好是响应了习近平主席在“十八大”讲话中的重要精神。这些年来,我创作了不少关于“三星堆”的作品,比较有代表性是《三星遗梦》系列插画。这套作品目前暂为四幅,均是120CM*90CM全开幅钢笔插画。这套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1.可阅读性:每幅作品都取材于古蜀三星堆文明时期的一则故事或传说,观众从中可以了解到古蜀时期的辉煌历史;2.构图的形式感,每幅画的构图都精心推敲,在注重插画叙述性功能的同时更注重画面的审美性表达;3.角色造型的趣味性,三星堆的文物造型本来就极具独特的美感,我作品中的造型均以“文物”为基础进行设计,着力赋予其人文气质,力求让文物鲜活起来;4.技法上注重体积感与装饰性的结合,在作品中我都会假设出主导的光源,让光在角色与场景上呈现出基本的素描关系与光影效果,然后用钢笔编织出属于它们质感的肌理,使得画面的视觉层次丰富起来。
  我从小就崇拜英雄,因此我的创作中必然会出现插画《红旗飘扬》系列。我画战争题材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和平”,更是为了“讴歌英雄”。这套作品较之《三星遗梦》而言,为了表现英雄的厚重感,我加重了对体感的表现,角色也塑造得相对写实,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尊重之情与敬畏之心。
  《红旗飘扬1#--长征》
  《三星遗梦1#--鱼凫王妃》
  受西南民族大学《沉默的道钉—纪念华工修建美国太平洋铁路150周年大型美术作品展》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邀请,我创作了两幅作品,这套作品意在歌颂华工曾为美国的建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不争的事实更是不应被忘却的历史!创作《美国往事1869》时,在构图上我将枕木与铁轨竖立起来形成“枷锁状”,将华工困于其中,为着力夸张了华工健硕强壮的背部,有意设计了一个视觉上的对比与冲突,讴歌民族的脊梁!在《华工之光1869》中,我以破旧的“中国式马灯”作为构图的框架,将疾驰在美国太平洋铁路上的列车放置于灯罩之中,极力营造出历史的沧桑感与华工光辉的精神永存!
  《华工之光1869》
  《美国往事1869》
  总得说来,我对自己现阶段钢笔画创作特点的总结便是:注重画面的叙事性、注重构图的形式美感、注重角色造型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与互动性、注重画面的技法表现、注重对人文精神与气质的表达。
  奉:您觉得艺术工作者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力如何?
  高:艺术是文明社会最基本的一个特征与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工作者是社会精神食量的创造者,是“美”的缔造者与传播的使者,地位举足轻重。艺术工作者尤其是设计师不仅有服务于社会的功能性,更有引领与提升大众审美的职责。“谈艺术”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都不一样,对艺术影响的深浅程度感受都不一样,限于篇幅很难说清。但无可厚非的是古往今来,艺术对社会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并推动者历史的进程,艺术的影响惠泽着每一个人,尤其是在科技发达信息迅捷的当下。
  奉:给年轻设计师和美术工作者的建议
  高:建议谈不上,也不敢当。“山外有山、艺海无涯”,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加“2020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国际公益海报设计邀请展”的。对于视觉传达设计而言,我不是科班出生,因此不敢“班门弄斧”,但影视动画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创作却是殊途同归的,所以用“交流”一词或许更为贴切。
  我还是谈一下自己在艺术创作上的成长感受吧。
  首先是“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自小热爱绘画,记得小时候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因兴趣盎然,因此课本上、家里的墙上、老街的路面上、甚至同学的衣服上经常都会成为我作画的“地盘”,随意涂鸦、思绪激扬,快乐始然!上小学的时候,接触到了《三国演义》连环画,爱不释手,继而动笔临摹,不知不觉中竟然把这套连环画几乎临了个遍,当然自己是没有绘画技法可言的,不过久而久之倒也开始孰能生巧。后来进入高中,文化课的学习任务日益繁重,且因为身处小县城,美术学习资源匮乏,自己无法像大城市的孩子或美院附中的同学那样接受“科学而系统”的专业训练,因此只能在县城的新华书店买几本美术教材反复临摹与研究,幸运的是,通过努力终于在1996年高中毕业时顺利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开始真正走上了系统学习美术的道路,时至今日,只要有空我几乎每天都会画画。“热爱”真的非常重要,它会让你精神抖擞充满力量。
  其次是学习的方法。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美术一定要笔耕不辍勤于动手,只有这样才能奠定坚实的技能基础;善于思考,融汇贯通更是非常重要;另外一定勤于收集资料并且要分门别类井井有条,便于创作时参考使用。我平时就非常喜欢收集资料,我个人认为资料的收集不必限于本专业,一定要“收罗万象”,跨界思考很是重要,很多灵感或许都来源于此。我的专业虽然是影视动画,但是我的绘画创作深受欧洲铜版画的影响,另外,我所收集整理的“日本的浮世绘、印度细密画、敦煌壁画、汉像砖,中国画、欧洲古典油画、俄罗斯巡回画派作品”等资料给予我创作时大量的滋养。
  《何以为家》
  再者就是品行与修养的问题。艺术创作一定要戒骄戒躁,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我的恩师,四川美术学院周宗凯教授专业技艺精湛、待人随和、思维敏捷、才华横溢。他的专业是影视动画,尽管早已是业内翘楚,但在中国美术学院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国家重大题材创作”培训班期间所创作的作品形式却是油画。在此期间,他在学习中最为刻苦且谦卑恭逊,最终他的巨幅油画作品《三江源礼赞》得到老师与同学的一致认可,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现在宗凯教授虽然担任“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院长”行政工作事务繁忙,但仍保持着旺盛的专业创作状态,并且在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与全国美展的多个领域屡获佳绩,这实在是令学生汗颜,不过这更是对我的一种鞭策!值得一提的是宗凯教授的黑白动物插画堪称一绝,美感独具且栩栩如生,这对我今日的创作影响巨大。宗凯教授一直是我的榜样与灯塔,因此在大学毕业时,我毅然选择了成为一名美院的专业教师。
  马一平教授是我的另一位恩师,他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是我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与油画家,曾任职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与川音成都美术学院院长,他也曾是罗中立、何多苓、张晓刚等多位国内一线艺术大咖的老师。马先生德艺双馨,关爱晚辈。我虽然与他没有直接的师承关系,但我很多获奖作品都受益于他耐心而精准的点拨,着实令我感激涕零。前不久他的打印机坏了,让我为他打印一张他的创作草稿作放大之用,我不解地问他:“马老,以您的专业能力还有必要完全根据这张小稿来放大吗?”他回答说:“因为里面花群的布局及形成线性的韵律很好,所以要保留那种原始的节奏”。这是何其严谨的创作态度?老一辈的艺术家有太多太好的品行与修养值得我们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深深地影响着我指引着我。
  另外,交流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不管是行业的论坛与年会或者是展览与参赛,我们都可以选择性地参加。古语有云:“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对于从事艺术创作者而言,有着独立的态度与精神固然重要,但“戒骄戒躁、谦虚学习、博采众长”既是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更是一种素养!
  共勉。
  《蜀汉五虎上将---关羽》
  《蜀汉五虎上将---黄忠》
  《蜀汉五虎上将---马超》
  《蜀汉五虎上将---张飞》
  《蜀汉五虎上将---赵云》
  《人物速写1》
  《人物速写2》
  《人物速写3》
  《西双版纳小景》
  声明:本活动作品版权归属署名设计师本人所有,作品涉及的版权等问题请联系署名设计师,本活动的解释权属于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