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漳州国际雕塑艺术展开展共有46件优秀作品将落户漳州国际雕塑园

发布时间:2019-01-22      阅读量:6742次     

漳州国际雕塑园(2018·南湖)

位于“新三馆”前的雕塑作品《智慧之岛》,作者朱尚熹。

➡ 乌克兰雕塑家Mykhailo

⬅ 《智慧之岛》,作者朱尚熹。

土耳其雕塑家Ebru Akinci

台海网12月24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至23日晚,漳州国际雕塑园(201 8·南湖)园区内已落户39件雕塑作品,景观步道草坪正同步铺设。再过5天,2018中国·漳州国际雕塑艺术展开展仪式将在这里举行。本次雕塑艺术展共收到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211件(组)雕塑作品,经过评选,共有46件优秀作品将落户漳州国际雕塑园。

  本次雕塑艺术展以“田园都市 生态之城”为主题,旨在通过开展漳州国际雕塑艺术展活动,进一步加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扩大漳州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促进漳州城市的公共空间艺术与绿色生态的融合发展。

  搭建艺术交流平台

  “从传统的东西方文明符码入手,喷绘中国山海经、埃及人面狮身、印度欢喜佛等人类文明起源的生命欢乐大树。”首个落地作品《四季彩虹》的作者任戎介绍道,这棵大树上的动植物与人类相互交融、自由变换,他们之间既有着共同的起源,又各具特色。这些看似极为传统的文化语符,经虚实相间的构筑,却组成人类文明各放异彩的花园。

  作为德籍华裔艺术家,任戎30年来往返于中德两国。许是这一创作的经历,让他对“万物同源”深有感触。南方的季节更迭迟缓,这尊彩色大型钢铁镂空雕塑于初秋时矗立在南山文化生态园,背景是黑天鹅梳洗的潋滟南湖,青山与美人蕉簇拥的古刹烛光,以及蜈蚣山湖畔上“新三馆”溢出的暖晕。

  既属同源,就不会有融于一景的违和感。雕塑作品与南山文化生态园的生态美景交相辉映,实属自然界的各类生物和谐共生的景象。

  “这是一场花与花的相遇。带着设计方案来到漳州实地创作,让我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来自伊朗的艺术家Majid Zamani介绍,耗时28天创作完成的《反抗的象征》,在梅溪花海中觅得一隅,融雕塑于景,是他近年来最得意的作品。

  事实上,本次园内的雕塑作品已是第二次与市民见面。11月4日,雕塑展工作人员与来自乌克兰、保加利亚、格鲁吉亚、日本、伊朗、印度、土耳其等国的知名雕塑艺术家一齐变身艺术导览,带领观展市民深入了解创作营中各参展作品的创意、流派及制作工艺流程,并在创作营体验区教授市民雕塑,让大家近距离感受雕塑艺术魅力。

索引本土艺术主流

  “为家乡创作还是要有家乡元素。在起稿前我也曾考虑过水仙花、南方农耕文化等多个题材,但还是童年的记忆启发了我。”雕塑作品《九龙江的激情》的作者,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陈丽萍说,自己小时候在九龙江畔嬉戏成长,这条漳州母亲河哺育了一方儿女,也见证了漳州的改革与发展。陈丽萍坦言,自己外出求学求职多年,每次回到家乡都令她耳目一新。

  “雕塑语言需要借助一定的形式来表达,用透着晶体的印度黑花岗岩来雕刻,既表现水纹流动的柔美,又表现水浪翻腾起伏的跳跃。”陈丽萍认为,雕塑与环境是否相融,雕塑与城市理念是否相契尤为重要。此件雕塑放置的朝向与其背后的九龙江的流向一致,也是希望能唤起人们对九龙江的情怀共鸣。

  而除了本地艺术家引导的多个具有漳州元素的雕塑作品外,还有譬如清华美院雕塑系博士生导师陈辉为体现漳州生态文化而创作的雕塑作品《山水相接2》,雕塑家陈铭创作的《花样漳州凌波仙子》,以及华勋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团体雕塑作品《名城古韵 芗剧传情》等。

  在九龙江畔,这些作品交相辉映,诉说着文化的意蕴。正如顽强奋斗是龙江精神的脊梁,它哺育的子民也就着它的精神读本,构筑起更厚重的城市形象。

  全民共享艺术之美

  位于漳州南山水岸的南山书院旁有一件别致的雕塑作品,名为《童趣》,是5名在湖畔嬉戏的孩童,设计方案来自云霄县元光小学五年级学生。

  有人要问,五年级的小学生如何能够创作将近两米高的雕塑作品?

  “南山书院前有南山寺,后淌九龙江,是‘生态+’延展的文化角。我们也希望下一代与大自然一同成长,在优美的环境下接受教育。”本次雕塑艺术展布展规划负责人蔡俊煌介绍,这件雕塑作品是从“2018中国·漳州国际雕塑艺术展少儿绘画大赛”一等奖作品中评选出,由雕塑制作加工单位以绘画作品作为设计方案,制作成雕塑作品参展。

  城市雕塑,或能成为城市的记忆标识。2016年,归隐已久的漳州凌波“四仙女”雕塑重返市中心,原先的玻璃钢材质,也改用花岗岩石材1∶1重塑,一时间令许多人记忆回溯,仿若漳州人对城市雕塑缺失的一次诉求。

  2017年,漳州圆山文化中心落成,连续举办了多个艺术展,包括大型蚂蚁雕塑作品《蚁王归巢》等,瞬时放大了南山文化生态园的“文化效应”,让市民们对雕塑的观展热情高昂,直呼过瘾。

  2018中国·漳州国际雕塑艺术展是漳州“生态+”探索延伸的体现。目前,雕塑艺术展安装已步入尾声,预计元旦将有46件海内外优秀雕塑作品在南山文化生态园与市民见面。

  记者手记>>>

  探求生态文化更多外延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杜正蓝

  通俗点讲,文化就是一种人文社会现象。

  生态是对生物或事物、现象的一种自然的、健康的、美好的、和谐的,顺应万物生长或发展规律的表述。一般而言,生态文化就是人类社会所追崇的一种自然、健康、和谐的理想文化状态和文化氛围,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理想的文化模式。

  显然这种文化模式,会有诸多的文化外延方式,将其内涵延展到具体形象的实际物品上,形成对文化有效的承载。

  “漳州国际雕塑园(2018·南湖)”的筹备其实就是一次投石问路,一次人与自然相处的探索。

  此次展览所呈现的主题性雕塑、城市雕塑、生态雕塑、观念雕塑等,建构起人与自然的形态。它们不仅作为一种审美符号,彰显对雕塑艺术本体探索,也作为一种精神符号,建立起雕塑与国家建设、时代发展广泛而深厚的联系,推动人与自然、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同时作为一种可视外延,这些雕塑如何于交流互鉴中开创新气象,续写新时代华章,是展览呈现的意义之一。

  由此,探索生态文化的更多外延,对于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