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视觉传达

设计师专访_孙思嘉:形化思索的设计修行录

发布时间:2020-03-31      阅读量:18268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华人设计师,设计留学生,带着来自不同国家的设计理念,风格,教育背景回到国内,从事着与设计相关的工作。他们是新一代的设计师群体–有着华人的文化背景,同时深受国际(西方)设计教育理念的影响。
  这期的专访对象是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基础设计系的孙思嘉。
  
  平面设计师、艺术指导。1989年生于中国上海。上海戏剧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士、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基础设计学硕士。师从原研哉、板东孝明研习设计学、设计理论演习。经日本设计中心原研哉设计研究所(Nippon Design Center-Hara Design Institute)实习,入职佐藤卓设计事务所(TSDO.Inc)任职平面设计师;2018年设立孙思嘉设计研究室、次年兼任昊美术馆设计总监。在学、职期间,荣获国内外设计奖项多数,如:Red dot Design Award-德国红点设计奖、Golden Pin Design Award-台湾金点设计奖-年度最佳设计大奖、日本青年设计师设计大赛全场大奖、靳埭强设计奖-未来设计师大奖、英国「EAST-WAEST ART Award」、HKDA香港设计师协会环球设计奖、CGDA Design Award 2018、武藏野美术大学基础设计学-学科奖等。相继于2017、2018和2019年,在上海与东京等地举办《思索的形塑:孙思嘉设计作品展》、《思索的形塑:孙思嘉设计作品展・东京》、《Graphic Expand》等个人设计作品展,获广泛好评。并曾为日本经济新闻社报道,一时成为话题。现创作工作于上海、东京。
  请先自我介绍
  我叫孙思嘉。是一名平面设计师。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1]基础设计学系[2]毕业。目前是孙思嘉设计研究室主宰;亦担当上海昊美术馆设计总监;也是艺术团体「无界共和」的发起与创作人。
  孙思嘉(摄影:Cillian)
  能聊聊你的工作吗?
  研究室初始于2018年的日本东京,是在离职佐藤卓设计事务所(现TSDO.Inc)[3]之后。2019年移址于上海市徐汇区。研究室以品牌企划、平面设计、包装等商业项目为基,兼设计课题研究与设计文化传播二项为翼,来进行设计创作活动的。
  [Genesis]上海戏剧学院讲座海报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你在日本东京生活学习工作了许多年,能讲讲关于你的成长经历
  提来也许话略长。我是2012年的4月东渡往去东京的。大学院考核自然首当课题。考试本身固然紧要,但颇得经历的却是在准备阶段。进学相谈会[4]、OpenCampus[5]、甚至艺祭[6]自然都不容错过。我当时也正是在OpenCampus时拜会了原研哉先生[7]的、拜听其对我作品集的意见及进学指导。同时,先生也热心的替我引荐了板東孝明先生[8]及其它在场教授。板東先生也还邀请去旁听名誉教授向井周太郎[9]的特别授课、其时战兢但以之也亦算初启了进学之门。想来一心所执是钥匙。业余时间,我有在拉面店打零工维以生计。
  冬日里的武藏野美术大学
  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二层出口视景
  Opencampus-基础设计学系课题评审会现场
  「SIJIA SUEN’S Research and Design 2007-2012」-考学时期准备的个人设计作品集
  进入大学院后,基本上便是以作为基础设计学理念柱石的向井论著研读及自身课题研究的推进为主轴、拥有相对自由的自学时间的节奏。基础院像一个小世界,当时在读的有来自中国、泰国、德国、以色列和日本的学生,课余大家会聊些本国文化背景的趣事,学校也有不少极好的选修课程。但2年间其实并不算轻松,我也羡慕那些游刃优秀的同期。感谢MAU有给予发掘当时自身临界的机会,发挥与存留下来后,便感觉世间较原先所识略开阔些。当时也偶而去看些展,以调剂压力。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大学院一年级时期的创作前期研究草图
  在经日本设计中心[10]打工实习后,我沉浮于日本就职潮。最后幸运的被佐藤卓设计事务所“捡”入去。设计里外、职场规范、工作态度、身心抗压等各方面,都有一些的新认识,与大学院的层阶全然不同。常常皮肉的感到“设计是生存的喜悦”[11]一语也囊括设计师本身。
  为什么选择去日本学习深造?
  师彼长技以自进。一直以来,日本的平面设计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对于能屡屡诞生优秀设计师诸如龟仓雄策[12]、田中一光[13]、杉浦康平[14]、原研哉、佐藤卓等的这一异国土壤使我颇感好奇。同时,作为亚洲比邻、文化内核部深受中国影响的邻邦在设计、平面设计方向是如何揉捏“西方”与“东洋”的,我也颇感兴趣。另有一层个人缘由是当我还在上戏就读本科大一时,在位于上海福州路的艺术书店遇见了《设计中的设计》[15]一书。后来又细读了《白》。从而大体决定赴日及须往之求索的学校与教授的缘故。所以当初虽然多摩美[16]和武藏野都获得了合格,但心有所属其实结局早定。
  《设计中的设计》-《白》-原研哉著
  你觉得日本的设计教育以及原研哉的教学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部(本科)与大学院(硕士)的课程设置及侧重有所不同。就武藏美的个人所历而言,基础设计学大学院对创作发想的“自由”、研究推进过程是否有益于独自方法论的形成、表现“精度”的苛求及基于设计论的理念塑造等方面皆有所秉持。
  《デザイン学》-《かたちの詩学》-向井周太郎著
  关于原研哉先生的课程。记得当时是每周一回,定于月曜日(周一)的下午。虽然先生因多忙而授课时间偶有临时调节,但从不缺课甚至会额外多补。小课、课前大家会备好茶点、大学院一年+二年级学生约十来人齐聚圆桌。内容以近期或一周的研究成果汇报为中心先院二后院一的逐一展开,先生根据学生各自面临的不同问题,给予专门指导。而我则喜欢听他“发散开去”时聊的一些内容,比方和我们分享MUJI广告创作背后的思考、聊他关注的艺术家与设计师的特点、以及还未面世的新书内容等。如果说“特点”、即“极认真”!对学科知游刃却慎敬每一件事、每一个学生、每一次问答,也略比在日本设计中心的先生多几分慈祥。
  同时,基础设计教授的小课是可多参的。当时深泽直人[17]还并未前往多摩美设立统合设计学科而是在我系任教,所以偶尔也会前往“露面”。板東孝明先生指导研读向井周太郎先生的「デザイン学」[18]「かたちの詩学」[19]等设计理论,逐篇逐条的被要求详解也令我十分受益。小林昭世先生[20]宽大的知识积累可随时对应院生“稚嫩”的提问。
  日常・大学院-基础设计学系新生入学恳谈会.2013年
  画面中,原教授与板東教授就默画的世界地图和国家位置在进行讨论
  日常・大学院-基础设计学系院生共用教室_2014年
  日常・板東孝明教授于课前辅导_2014年
  日常・日本设计中心-Polylogue(偶尔原研哉ゼミ亦会于此上课)
  能讲讲你在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创作与设计吗?
  我主要的研究与实践方向之一是基于身体性(しんたいせい)视点的“共感传达”设计。简言之即:深度咀嚼信息后以视触听嗅味重层表现之的设计法。大学院也是深入并在该方向上一件长期项目的起始。我将2013年7月3日曾存在玉川上水这一特定空间内,下午14:31分这一分钟的场域以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关联的方式传达与再现以供观者再体感。期以之探讨「共感传达」实践可能与样态。表现的同时,也着力于概念与独自方法论的梳理与构建;成册,为表现一部。关于该作品的创作推进,起初其实并不顺畅,概念构成亦屡屡受到教授提问,也曾陷入自我怀疑。好在结果令人欣喜。之后,我也在上海与东京的个展上进行展示并促成了新版(2017版)的改进。每件作品都是“活体”,因而至今我也依旧觉得它有进化的空间。
  作品概念梳理图-于设计之前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概念梳理-详解
  作品「音」部分的音响分析图
  作品「音」部分的音程分析图
  作品「音」部分的音质分析图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视觉部分设计图(部分)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表现-视、触、嗅部分设计
  2015版-「14:31pm-2013.7.3-In Tamagawa Aqueduct」于武藏野美术大学毕业展展示场景
  你觉得对比日本设计教育,中国设计教育是否有自己的优势?有的话是什么?
  归国后,也偶有机会得老师好友们之邀,做客与分享于国内大学的设计系科[21]。校舍和硬件的日趋成熟令我留下印象。前阶段刚刚完成了中村至男先生[22]的访谈,聊到工作坊期间对国内学生的印象,他用了:“向上心”和“成长欲”很强的字句来形容。我也持同感。另外,替学生用心构建课程与平台的先生们的身影和越来越多带有世界范围留学经验与创作力的年轻老师的加入,相信也令人期待今后。
  分享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19
  分享于-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2019
  分享于-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2019
  分享于-上海健康医学院-2019
  能和我们分享你在佐藤卓设计事务所的经历吗?
  当时事务所设计师招募的报名寄件截止日期是在7月1日。而我是在6月30日的下午瞥见的招募信息。当时也就掠过、该是准备不及的,且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上自身也略有差池。可后来就觉得哪里不对劲,便通宵捣鼓了作品过去。全然没想到一周后,来了复试的通知。面试是由佐藤亲自操刀,简洁明快专业提问连续,10多分钟便结束了。就觉得一定落选时,收到了来自秘书斋女士的录取通知。
  每日必经过银座苹果店铺,事务所位于店铺后方
  佐藤卓设计事务所(现TSDO.Inc)入口
  初期,其实很少有机会真正的上手设计。主要会由总务和秘书分别就来客的接待礼仪、上茶的基本规范、事务所耗材采购管理、每日的清洁进行示范和实际对应。事务所有一些较细致的规定,比方每日晨间,大会议室桌子擦拭时,拭剂喷雾是严禁直接喷在桌上的,必须喷在抹布上,否则如果擦的时候有疏漏,细微的颗粒就会留在桌子上,给客人非常不好的印象。擦桌子的方向也有规定,得顺着木头的纹路,保持一致,绝对不可以相反。如果反了,即使你没有看见,抹布的痕迹也会给人不顺畅的感觉;将垃圾袋放入四角形垃圾桶时,是要将袋子折边成方形,贴桶边的放入切不可一套了之等等,印象颇深。
  佐藤卓设计事务所大会议室(来宾接待室)
  事务所坚持手绘提案至今
  设计方面,刚开始以Designer的完稿协力等内容为主。记得当时被委托用AI帮仲条正義先生[23]勾勒手稿。要在符合原有图案的基础上,对之再润色,往往前后反复无数遍才得出一条曲线,日日到深夜。另外,NHK的儿童番组「日本語で遊ぼう」[24]的电视文字编辑,也是当时耗时的日文排版基础训练。虽然这些至今我依旧做的不够好,但过程难忘。
  过一阶段后,才会慢慢被委派一些设计案件,如TUMORI CHISATO品牌店铺视觉形象、京都医塾VI案、「ケノ美」展览视觉等,算是逐渐上手工作。
  你为什么回国并选择上海?
  家乡。
  能讲讲你感受到的国内设计环境?
  我回国时间不算很长且体感有限。在东京(当然也非全部),被细分化的设计在各环节一定专业性的保障下,各部分都可以有机且择优而合的对设计进行流水线般有序“产出”,且维持在一定品质的基调上。这样的利点在于适应快速而多变的商业需求节奏并可在设计流程内各取所长。但偶尔也会感觉局限设计师个人多样性的特质养成。国内则略相反,各方面觉得颇锻炼。
  伊势丹:The Gentlemen Makers-Catalog
  你怎么样看待教育与设计实践之间的关系?
  我也仅有在国内大学做分享的经验而实无设计教学之职历,故并无实在的资格详答此问。但就从曾为过学生的角度来想,自然是希望能学以致用。时代与设计的定义时刻变化、对「本质」撷取并可视化的能力或许是应对当下瞬变的效用法之一;「个性」(独自性)的养成我也“偏执”的相信有益于今后;而自身也正在国内环境中笃实践之,以期作为“成果”的设计样态。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Yes Ic-VisualCommunication
  你对平面设计的爱好来自哪里?
  从“作为一种沟通言语”的角度来解,以之自我表达时令人产生快感;及以之帮助他者完成有效沟通时,也会获得满足。对其“爱好”之感实是在起初,现在更像“相棒”。
  Amorphous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那你也会做一些自发性的项目吗?
  这是我持续设计的源动力之一。一些自发项目是给自己找点苦尝、虽然现实其实已够不甜。但去试探当下自己的临界、是进是退,有助于时刻看清自己。还有些则是表达与表现,以及一些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孙思嘉设计作品展_上海站海报-「The Shaping of Thoughts」
  The Shaping ofThoughts-(展示作品)概念与创作方法视觉表现图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The Shaping of Thoughts展览平面衍生
  孙思嘉设计作品展_东京站海报-The Shaping of Thoughts・Tokyo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位于东京・银座的个展
  与设计师友人共同合作的:孙思嘉设计作品展_2019-「Graphic Expand」
  那最近在忙什么项目?
  请期待2020。
  你有参加过不少设计类活动的作品展览和个人演讲,以及也和平台合作策划有关日本设计师的专访,参与这些活动会给你带来什么?
  期望这些活动能给大家带去「一位留学生所历所学成果」的展示与交流、「一段从留学生到设计师期的海外存在样态」的侧面剖析、「日本当下一线平面设计师们所思所想所历与设计前后左右」的“生鲜”信息搬运。
  受赏并分享于红点设计奖上海展
  点击以下图片可打开访谈内容
  出国前你理解的设计和现在理解的设计有哪方面不一样?
  正因出国前对设计并不理解而至今依旧不十分甚解相信今后才会持续以创作探索下去。当然,今后如何解还未可知,重叠细较,目前更倾向于以之做为「问题提起」的方式、「诠释本质」的道具、及「相棒(伙伴)」的关系来理解设计的。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上海戏剧学院毕业作品-「The Gestation of Space」
  你最喜欢的一个平面设计师是谁?为什么?
  没有最。
  喜欢原研哉,以独自性的理念与方法论构建,切中日本美意识的活用及扩张设计范围地设计“事”;喜欢M/M Paris那自由与艺术感的独特设计表现;喜欢靳埭强先生[25]一生赴于设计之上鞠躬尽瘁的恒一精神。
  [1]-武藏野美术大学:Musashino ArtUniversity。前身为位于武藏野市吉祥寺的帝国美术学校。1948年更名为武藏野美术大学。日本顶级三美大之一。现位于东京都小平市。
  [2]-基础设计学系:基础设计学系(Science of Design)。以领域横断、溯求本质、基于社会、文化、心理的文脉视点为特质的创造性设计教育、研究学科。
  [3]-佐藤卓设计事务所:由日本著名设计师佐藤卓于1984年成立的综合型设计事务所。
  [4]-进学相谈会:以学校介绍与进学说明为中心,进行入试合格作品展示、大学介绍手册赠送及考生相关问题咨询解惑的相谈会。
  [5]-OpenCampus:学园开放日。集各学科作品展示、公开授课、工房见学等活动的面向社会的学校全面展示。
  [6]-艺祭:艺术节。
  [7]-原研哉:日本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基础设计学系主任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
  [8]-板東孝明:日本知名平面设计师,设计学者。武藏野美术大学基础设计学系教授。
  [9]-向井周太郎:工业设计师、设计学者、设计教育家。武藏野美术大学名誉教授;国际设计研究评议会(BIRD)委员;日本符号学会理事;武藏野美术大学基础设计学学科创立人。
  [10]-日本设计中心:Nippon DesignCenter。以龟仓雄策、原弘、田中一光、山城隆一为中心创设于1959年的日本著名设计公司。《Design Review》评选出的全球十大设计公司之一。诞生了包括永井一正、宇野亚喜良、横尾忠则、宫田识、原研哉等多数巨擎。
  [11]-“设计是生存的喜悦”:源自《朱红的记忆-龟仓雄策传》。
  [12]-龟仓雄策:日本现代平面设计奠基人之一、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Nippon Design Center)创设人之一。曾任日本平面设计家协会会长。
  [13]-田中一光:日本平面设计大师。1950年毕业于日本京都美术学院,并合作创办日本设计中心。后成为设计中心艺术指导。1963年成立了田中一光设计工作室。2002年逝世。
  [14]-杉浦康平:日本平面设计大师、亚洲图像学研究者、神户艺术工科大学名誉教授、同大学亚洲设计研究所所长。
  [15]-《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著、朱鄂译。2003年出版。
  [16]-多摩美:多摩美术大学,Tama Art University。前身为多摩帝国美术学校。1953年设为多摩美术大学。日本顶级三美大之一。
  [17]-深泽直人:日本国际级产品设计大师。原武藏野美术大学基础设计学系教授,现多摩美术大学统合设计系主任教授。(MUJI)设计师、Naoto FukasawaDesign主宰。
  [18]-《デザイン学》:《设计学》武藏野美术大学出版局出版。向井周太郎著。装帧-板東孝明。
  [19]-《かたちの詩学》:《造型的诗学》美术出版社出版。向井周太郎著。装帧-原研哉。
  [20]-小林昭世:设计学者。武藏野美术大学基础设计学教授。
  [21]-分享于国内大学的设计系科:分别于2019年分享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等大学院校。
  [22]-中村至男:日本知名平面设计师、艺术指导。1997年设立中村至男制作室。东京ADC赏、东京TDC赏、每日设计赏、龟仓雄策赏等受赏多数。
  [23]-仲条正義:日本知名平面设计师,执掌资生堂《花椿》杂志视觉设计。2018年于银座和上海举办《饮和呕吐》个展。
  [24]-日本語で遊ぼう:NHK教育频道由2003年4月开始放送的面向小学生的电视节目。
  [25]-靳埭强:1942年生于广东番禺,国际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设计奖创办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是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吉林动画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客座教授。靳氏的作品在本地及海外获奖无数,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