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1”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度学生优秀创作展大奖揭晓
发布时间:2022-01-21
阅读量:32078次
2022年1月11日下午,由于新冠疫情,“我的2021”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度学生优秀创作展通过网络线上+线下的模式完成评审工作。
展览共收到来自雕塑系本硕生的自荐作品193件(组),经过两轮评审,“我的2021”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度学生优秀创作展展览评审委员会共评出年度最佳作品奖5名,入围优秀作品奖15名,除获奖作品外,还有22件(组)作品入围本届线上展览中。这些作品展现了同学们在雕塑形式、语言、材料方面的探索成果,学生们潜心于雕塑技艺,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
本次评审工作特邀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校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吕品昌,艺术批评家、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孙振华,艺术批评家、策展人、中国雕塑学会创研部部长唐尧,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张路江,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中央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孙韬,中央美术学院基础部主任白晓刚以及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张伟,雕塑系副主任胡泉纯,雕塑系各工作室主任王伟、陈科、于凡、曹晖、杨靖对作品进行了评审,雕塑系李明威、马涵组织会议评审及投票工作。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度学生优秀创作展”开设于2014年。展览每年通过征集雕塑系本科生和硕士生的优秀创作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并设立相应奖项。展览的宗旨是:促进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术建设,鼓励雕塑创作创新精神,同时建立长久的学术交流平台。时至2021年,展览已经走进第八个年头。
年度最佳作品奖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姓名:彭港
硕士一年级
导师:曹晖
指导教师:申红飙
作品名称:《无尽》
作品尺寸:60×60×80cm
作品材质:泥
作品说明:形体的缠绕、捆扎与堆积生发出一种无尽的纠缠感与秩序感。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姓名:罗永翀
本科四年级第六工作室
指导教师:王少军
作品名称:《战骐》
作品尺寸:14.5x2.2x3.1 cm
作品材质:碧玉
作品说明:向前冲锋的一匹战骐,勇敢而无畏。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视频
,时长02:21
姓名:崔叶子
硕士二年级
导师:姜杰
指导教师:姜杰
作品名称:“河流”
作品材质:下水管道,水管,找到的家具用品,机械动力
作品尺寸:可变
作品说明:“我知道我是河流,我知道我身上一半是血浆一半是沉沙”。你身边或许就是河流,它要真正的流动,经过。关注的是当时当下、此时此地与我们日常看不见的“暗流”,通过我所能找到的身边生活常见物品与地下排水管道相连接,贯穿作品始终。探讨地上地下,外部与内部,隐藏与显现的关系。
各个物体相互依靠堆叠,与水流和空间发生共振。水流是能量的流动,从地下流出进入日常,并从此进入人群中,再回到地下循环。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姓名:毕成
硕士一年级
导师:王伟
指导教师:牟柏岩
作品名称:《shadow》
作品尺寸:120x40x60cm
作品材质:石膏着色
作品说明:他隐没在阴影之中。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姓名:吕修路
本科四年级第六工作室
指导教师:杨靖
作品名称:《自塑像》
作品尺寸:55×35×25cm
作品材质:石膏
作品说明:
绝望、悲伤、无力、爱匮乏。
情绪化作呼啸,一浪平息,一浪又更加汹涌。直至彻底吞没,走向死亡。
入围优秀作品奖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姓名:郭龑鹏
硕士一年级
导师:牟柏岩
指导教师:申红飙
作品名称:《霓裳奏鸣曲》
作品尺寸:80x13x107cm
作品材质:泥塑翻树脂
作品说明:此件作品是研究生一年级布纹课所作,我选择金丝绒材质的布料,古典庄重且细腻。在创作中,体会其中的“软”与“硬”、“方”与“圆”,转折处的统一连贯等等,同时观摩了很多古希腊雕塑、佛造像当中的衣纹处理。希望作品能传达出钢琴协奏曲一样的韵律,表达自己的审美喜好。它确实是无数个深夜伴随着钢琴曲所完成的
图片
姓名:傅旭航
硕士二年级
导师:周思旻
作品名称:《拾物》
作品尺寸:单个60-80cm
作品材质:石膏着色(浮雕)
作品说明:以身边的物品为表现对象,用平实和微观的视角,去发现日常被忽略之物的造型和独特美感。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姓名:时子媛
硕士三年级
导师:吕品昌
指导教师:展望
作品名称:《声象》
作品尺寸:400×140×182cm;500×140×186cm;210×170×250cm
作品材质:综合材料
作品说明:
我将各类物质材料进行转换和组合,搭建成大于人体尺度的三组声音装置。三组装置在空间中的陈列构成了一种内与外的关系:声音可以由在内的观众触发,在外的人听到,观众在作品中的体验会随其游走和参与而变化,视觉和听觉的分隔也在观者的思维与感受上营造了更深的空间。互动所带来的交流过程中人们可以亲身体验声音的物理能量,声音同语言、节奏的关联,以及声音和材料间微妙的关系,不具有明确指向的声音在观者脑海中反馈出来的映像和图景将各有不同。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姓名:张祎潇
本科三年级第四工作室
指导教师:梁尔亮,曾凡拓
作品名称:《保持距离》
作品尺寸:187×50×39cm
作品材质:光敏树脂
作品说明:我用我的样子告诫你保持距离。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姓名:金雨
硕士三年级
导师:展望
作品名称:《城市表皮》
作品尺寸:80x80x310cm
作品材质:三合板
作品说明:在中国的城市中,我们经常看到具有自身特色的符号,如城市公共空间贴面墙上的回形纹,路边花坛上金属弯折的方胜纹,苏州园林地砖的样式等。这些整体结合起来的传统符号所塑造的表面景观是无意识的审美遗迹,成为该城市的“表皮”。为了体现这些符号的表面性,艺术家将三合板这一工业合成的木材作为主材料,用层层堆叠的方式,视觉上的集中和放大,来提醒观众重新注意这些符号,并提出自己关于意义的疑问。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姓名:鲁博文
本科三年级第五工作室
指导教师:安然
作品名称:《对话》
作品尺寸:150cm×150cm×120cm
作品材质:陶
作品说明:它所维持的的平衡既是一种稳定也是一种恐惧。这种稳定在告诉你,不要担心我的“存在”。这种恐惧在告诉你,不要挑战我的“底线”。我是易碎的平衡,也是尖锐的失衡。轻轻触碰它,它会给你回应,这便是你我的接触。
,时长07:11
姓名:张祎潇
本科三年级第四工作室
指导教师:陈小文
作品名称:《攀登》
作品尺寸:时长7分12秒
作品材质:影像
作品说明:在我的影像作品里,我常用一些剪辑手段,让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
视频里,我像壁虎一样在油画院的大楼外面攀爬,周围的人却对我这个“超人”无视,同时,我也无视他们,并在我爬过的途中留下浮雕一样的印记。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者:赵悠
硕士三年级
导师:王伟
作品名称:《176*50cm》
作品尺寸:240×176×20cm
作品材质:黄铜
作品说明:这件作品是在易县易水湖驻留项目期间所做,当地的环湖路给我的感受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这可能是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为了修葺道路被人工开发的山体远看就像山的伤痕;二是山体本身岩石结构松散,展现出一种脆弱之美。所以我选择用雕塑翻模的方式复制一块由于人工开发裸露在外的山体,用自己的身高和身宽作为雕塑的尺度,并翻制成黄铜,客观地记录山石此时此刻的形态。在超脱于传统艺术展览环境的易水湖边,作品可以不再受到城市空间与人群的制约从而解放其在概念上的想象空间,逃脱了一成不变的概括和归类。在我与这块山石相遇、制作这块黄铜的每一刻,都无法在生活中重复,于是山也不再单纯是被创作取材的客体,而是得以主体的身份“参与”了作品的建构。如同碑一般,这块黄铜覆盖在山体上,留做我与此山此地共同的纪念。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视频
,时长00:39
姓名:华成
硕士三年级
导师:孙璐
作品名称:《回响》
作品尺寸:240x80x240cm
作品材质:PVC透明管、不锈钢架、扭蛋
作品说明:作品于嫣然天使医院公益展出,医院以救助唇腭裂儿童为主,第一次现场考察就深深地被这些脸上写着恐惧的孩子们所触动,希望能做一件放松孩子们心情的互动装置,于是有了《回响》。
观者将装有心愿条和小玩具的扭蛋球投入装置中,扭蛋球顺着缠绕交错的管道游走,于管口掉出并敲击底部不同长短的金属片,发出清脆声音,并构成了一段段美妙的回响。
我希望通过装置将静态信息转换为带有交互感的、童真的随机音乐,能够给观者感官上带来更丰富的互动和体验,传递一份温情和感动。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姓名:伍紫琦
本科三年级第二工作室
指导教师:安然
作品名称:《HI》
作品尺寸:100x100x100cm
作品材质:陶瓷
作品说明:与自己做一场谈判。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姓名:郭京明
本科四年级第一工作室
指导教师:牟柏岩
作品名称:《浮雕静物—骆驼头》
作品尺寸:90x60x15cm
作品材质:石膏
作品说明:研究自然物体与几何体在浮雕中的空间压缩规律。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姓名:温馨
本科五年级第六工作室
指导教师:王少军、杨靖
作品名称:《憩》
作品尺寸:15.3X15.3X2cm、4.2X4.2X4.3cm
作品材质:玉、铜
作品说明:一只青蛙坐在莲蓬上打盹儿。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视频
,时长03:28
姓名:李佳
本科五年级第四工作室
指导教师:孙璐
作品名称:《圆环上的幸运女孩》
作品尺寸:150x150cm
作品材质:影像、声音、机械装置
作品说明:
这是一个声音影像机械相结合的综合材料装置。
母亲简述她在流水线工厂中的生活,女儿在屏幕中模仿母亲所讲述的模样,传送带装置上滚动着母亲与女儿的照片,并沿着时间线形成一个闭环。母女间的关系交织形成一个模糊的新形象——一个在环形时间上的幸运女孩
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姓名:孙岱林
本科四年级第一工作室
指导教师:王伟、牟柏岩、李展
作品名称:《马和城系列》
作品尺寸:40×40×40CM两件
作品材质:陶瓷
作品说明:什么是建筑?这里是否能开个窗呢?把建筑和动物结合起来又是什么样的。
图片图片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姓名:叶燊
本科五年级第四工作室
指导教师:萧立
作品名称:《皇皇者华》
作品尺寸:100x100x100cm
作品材质:木
作品说明:作品由树枝制成的若干“T”字平衡结构搭建而成,每一个“T”都是一个不稳定的单元。创作思路起源于《诗经》中的《小雅·皇皇者华》,诗中的古代使者奔走于大国之间,形成的轨迹。如果忽视时间的局限,将轨迹同时呈现出来,似乎会是一个网状的结构。
参展作品
图片
视频
,时长02:18
姓名:张诚麒
作品名称:《时代星人》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材质:综合材料
作品说明:《时代星人》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影棚”,一个打卡的环境装置。打卡既然已经成为人们社交的主要方式。作品将在流动的观众中,朋友圈分享的一张张合影中,生成动态的装置作品。
图片
姓名:王誉霏
作品名称:《我》
作品尺寸:38x13x26cm
作品材质:汉白玉
作品说明:我好像爱上你了。
图片
姓名:朱克龙
作品名称:《屈原》
作品尺寸:200x60x50cm
作品材质:玻璃钢,传统大漆
作品说明:屈原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楚国战败后,屈原自沉汨罗江。我将雕塑设计为屈原沉江的那一刻,他的头发幻化为一圈圈的水纹向两边荡漾开来,表现屈原的浪漫主义情怀。
图片
视频
,时长05:08
姓名:张祎潇
作品名称:《loser》
作品尺寸:时长5分8秒
作品材质:影像
作品说明:在我的影像作品里,我常用一些剪辑手段,让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
视频里,这个破烂的铁桶自己一节一节台阶地往上跳,一层一层地拐来拐去,到了最后却又自己摔回原地,他变形的外表也告诉了我们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loser翻译为“失败者”,或者是“屌丝”。但他真的是loser吗?在这个视频的语境里,也可以看作是。。。
图片
姓名:刘向昱
作品名称:《空》
作品尺寸:约40x70x50cm(尺寸可变)
作品材质:石膏
作品说明:本组作品的造型来源均来自人体,但又不拘泥于人体的再现性,而是采用了一种空心的半围合方式来凸显造型中的内外空间关系,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观众获得一种全新的空间视觉体验。
图片
姓名:黄勇鑫
作品名称:《世说新语--王戎观虎》
作品尺寸:40×20×30cm
作品材质:石膏着色
作品说明: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图片
姓名:谢书涵
作品名称:《人偶》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材质:黏土,棉花,沙子
作品说明:内心的火焰在被或薄或厚或柔软或坚硬的东西一层层包裹后,成为一颗琥珀,路过的人只能看到包裹后相似的躯壳。成为一个人偶,或严肃沉默,或微笑活泼,难以让人分辨,也或许是不愿让人分辨——作为保护自己的方式。
图片
姓名:张祎潇
作品名称:《在边缘》
作品尺寸:85×30×12cm
作品材质:铜
作品说明:铜本身重,微微的晃动就会由于惯性一直持续,我利用简单的物理原理让这几个牵手的人危险地在一根针上晃动,好像下一秒就会趁人不注意突然掉下来,但材料本身的特性又让这种状态保持相对平衡。而这种处于边缘的状态也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能感受到的。
图片
姓名:周姝彤
作品名称:《嘘——嘘》
作品尺寸:100×40×80cm
作品材质:小便池、机械装置、感应装置
作品说明:两个拥有当代文明的小便池。
图片
姓名:李佳卿
作品名称:《把自己解构一次》
作品尺寸:220×50×100cm
作品材质:硬纸板,木条,细麻绳
作品说明:我用硬纸板的裁剪拼接对一部分人体,下肢、躯干解构再重构,用同样来源于植物纤维的多种材料加以连接延续,对形体的分析重建到空间与空间的连接,对材料间的组合再到探索“力”在材料的搭建中的作用和转化,赋予这个作品多重的关系和理解方式,也是我自身当下对创作方式的探索过程的体现,作品也将随时处于一种未完待续的状态。
图片
姓名:王晨乐
作品名称:《盘古开天》
作品尺寸:26×18×0.7cm
作品材质:青铜
作品说明:
鸿蒙初开,天地混沌。
中有巨人,盘古是名。
神斧铿锵,劈开阴阳。
浊者为地,清者为天。
天地寂寂,亘古一神。
意兴萧索,自解全身。
神之呼吸,风云叱咤。
神之怒吼,霹雳雷霆。
神之双眸,日升月浮。
神之须发,不灭星辰。
神之躯干,山川五岳。
神之血脉,湖海江河。
神之骨骼,金银铜铁。
神之汗津,雨露甘霖。
图片
视频
,时长01:55
姓名:白云雅淇
作品名称:定格动画《她/他的世界》
作品尺寸:可变
作品材质:影像陶瓷
作品说明:我愿我能在孩子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占一角清净地。我知道有星星同他说话,天空也在他面前垂下,用它傻傻的云朵和彩虹来愉悦他。那些大家以为他是哑的人,那些看去像是永不会走动的人,都带了他们的故事,捧了满装着五颜六色的玩具的盘子,匍匐地来到他的窗前。我愿我能在横过孩子心中的道路上游行,解脱了一切的束缚;在那儿,使者奉了无所谓的使命奔走于无史的诸王的王国间;在那儿,理智以她的法律造为纸鸢而飞放,真理也使事实从桎梏中自由了。
图片
姓名:向昱
作品名称:《荫垂斯亭》
作品尺寸:60x60x60cm
作品材质:光敏树脂、弹簧、离心装置
作品说明:Interesting中文的意思是“有趣的”,我将“Interesting”用汉语直接音译为“荫垂斯亭”,然后通过弹簧链接的方式对“亭”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符号化的视觉形象进行改造处理,从而产生一种荒诞的视觉观感。
图片
姓名:曹嘉熙
作品名称:《大手——锢》
作品尺寸:72×37×35cm
作品材质:泥
作品说明:一面挣脱,一面束缚,局面固若金汤,而抗击的对象并非在外界,这是一场和自己的争斗中的瞬间定格。
每个人都有陷入矛盾的时刻,最终使自己止步不前、攻击外界、固步自封的实际就是自身。我想借助大手这个形式,作为镜子,映照出我们寻求破局点的过程中的内心状态。
图片
姓名:周秦正
作品名称:《埃贡·席勒像》
作品尺寸:62x37x56cm
作品材质:石膏
作品说明:灵感来源于席勒在1912年创作的一幅自画像,笔触张狂扭曲,画中的席勒做着病态、古怪和别扭的动作,形象自负又附有攻击性,他用夸张变形代替传统意义的美,尽情宣泄自我,令我印象深刻。我用雕塑的形式表达我对这幅自画像的感受,也是完成我心中席勒形象的创作。
图片
姓名:白云雅淇
作品名称:《骨女》
作品尺寸:可变
作品材质:光敏树脂
作品介绍:她和她的猫猫,永远在一起。
图片
姓名:张凯旋
作品名称:《空间》
作品尺寸:60x40x30cm
作品材质:玻璃瓶、水、手机、平板
作品说明:利用身边触手可及的物品,将手机的虚拟空间与真实的空间并置,对物和空间进行多层次的转换。“真空间有限,假空间无限”。
视频
,时长02:04
姓名:陈旭
作品名称:《水底的戈多》
作品尺寸:2m*2m*0.15m
作品材质:金属、水泵模块、水、黑色染料、屏幕模块
作品说明:作品由两个水洼状的浅水池组成,两个水池分别内设了屏幕,其中播放的是我的左右眼的录像。两个屏幕上方各设置了两个独立于水池的小孔洞,水泵系统交替地抽吸着孔洞中的水,使得两滩水中的眼睛由于水位升降时隐时现。观众在注视水潭的时候,同时能注视到时隐时现的眼睛、一滩不可名状的黑水以及黑水中自己的倒影,这种注视的交流对象与模式由于孔洞内的水位变化在模糊地切换。一种基于深渊与水的隐喻与我放置的眼睛联系起来,仿佛是一种孤独状态的自我凝视,而这一种凝视中又包含着一种隐晦的被注视。
图片
姓名:张凯旋
作品名称:《苹果》
作品尺寸:160x40x30cm
作品材质:打印照片、纸板
作品说明:对实体物进行拍摄转化成图像,对实体物的动作作用在图像上形成一个新的实体。
图片
姓名:王采薇
作品名称:《通》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材质:陶瓷、石膏
作品说明:肚脐是一个入口,连接着生命,通向那最初的母体。生命成长为母体在诞下生命是自然世界亘古不变的法则,人类身上最中心的这一部分似乎成为了生命线两端对话的印证。我们既是胎儿也是孕育者。
评委寄语
吕品昌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
主持工作副校长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图片
欣喜的看到“我的2021”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度学生优秀创作展这一学术品牌的延续。
今天评选出来的作品非常棒,从获奖和入选作品中可以看到同学们的创作思想和技艺更趋成熟。今年我是以校外专家身份参与评审,但仍感觉身处雕塑系的大家庭之中,这种感觉特别的奇妙和亲切…“我的2021”是雕塑系的年终重头戏“,因疫情原因,虽然展览改为了线上的评选及展览方式,但是通过作品多角度图片、作品说明及视频等对作品的解读,能够感觉到青年学生们作品的精彩。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校的青年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不同语境下的表达方式,探索雕塑未来的可能性。
感谢雕塑界的同行及学校的各位“大咖”一直以来对雕塑系教学工作的支持,感谢为“我的2021”年度学生优秀创作展付出的所有人,向获得奖项的同学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同学们永运保持创作激情和良好的状态,传承央美雕塑系优良的学风,在未来的艺术之路上走出自信,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取得好成绩!
孙振华
艺术批评家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图片
“我的2021”是央美雕塑系在教学中采用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式,它意在用一种创作展示的方式来检验教学成果,可以很直接地、敏感地把握到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同学们的整体状态。我在作品评选过程中非常有兴趣地看完了同学们的所有作品,有几点让我感受非常深的地方:首先同学们的创新意识非常强,尽管这些作品和“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作品展的作品面貌有很大的不同,一些作品只是课堂的习作,它们从题材和制作的完整程度上和毕业创作有不同,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在每个学习阶段都已经把艺术语言上的探索和创新都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其次,我觉得我们同学们的作品面貌很全面,涉猎很广,一部分作品展示了同学们很扎实的造型基本功,有的展示了进行不同材料和观念的探索,有的是尝试新的媒介……第三,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发现同学们在当今的状态下,仍然保持着一个艺术学子的初心,从个人生活状态出发,从自己的周边、熟悉的生活中出发,构建出当下属于个人的生活图景,我们通过这样的图景,完全可以感受到在这个时代年轻人的一些想法,一些生活态度和观念。有些作品我看了都很感动,我觉得非常真实,是用情之作,它反映了在一个大时代的面前,每个个体的所思所感。我很感谢央美雕塑系的学生,他们没有简单追随某种概念,没有更多的人云亦云的表达,他们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信念,坚持自主的表达。谢谢同学们,祝贺你们!
唐尧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中国雕塑学会创研部部长
图片
大家好,我接着刚才振华老师的话说,我也和他有同感。我也感到送评的作品拉得很开。我认为“我的2021”这个奖项可以说是“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的一个前置奖项。我们雕塑界还有一个“明天雕塑奖”,可以称之为“曾竹韶奖”的后置奖项。“曾竹韶奖”刚好是在高等教育毕业这个节点上呈现出来,“明天雕塑奖”面向的是毕业以后年龄段更宽、更成熟的青年雕塑家,而这个“我的2021”则是面向还没有毕业的在校生。所以我说它是“曾竹韶奖“的前序,它所提交和呈现的是一个在学习阶段的”成长进行时“。这个状态是它的特质,在我们看起来非常有趣。很多评审的作品应该是本科二年级刚进雕塑系所上的材料课的课堂习作作品,包括金属、陶瓷、石雕、木雕等材料,这些作品呈现出同学们相当有趣的创作状态。比如几件金属作品,尽管没有获奖,但他们第一次接触金属材料,在孙璐和王川老师的引导下所达到的完成度,已经非常难得!事实上我已经邀请他们参加了物界的”嬗变与生长“展。因为疫情防控,我们不得不进行网络评审,像这样的作品,实际上我们很难通过图片真正感受到作品的力量和气场。就雕塑而言,在现场看到实物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次评审带给我的另一个感受是,作品呈现出同学们经过央美5年专业教育的成长过程,高年级的作品会显示出更成熟更有厚度的形态。最后就是去年我也说过,还有很多挺好的作品并没有获奖,比如那个手机和瓶子的作品、那个长弹簧的亭子等等。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谢谢!
张路江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油画系主任
图片
今年“我的2021”带给我的感受是一个关键词——“小中见大”。“小”的意思是从题材的角度上讲,参展同学们的关注点是个人内心的情感表达,其中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成长经历,以及他们感兴趣的点。从材料上讲,目前雕塑系各个材料工作室的教学的范围是非常宽泛的,从传统到当代,甚至于到当代影像作品,由于制作成本的限制,尺寸并不大,都是小作品,这些是“小”的层面。“大”的概念,首先是这次活动评审评委的构成,雕塑系内评委和系外评委人数各占50%,并且系外的评委老师也是囊括了各个艺术学科领域。这种评审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在中央美术学院的院系级评委活动中,也是非常少见的。其二是同学们对待艺术作品的价值观、审美和兴趣点不仅能够融入到我们这个多元共生的大时代,而且正是通过“大评委”的评选选出了既有多元形态又有学术品格的20件优秀作品。这一学术价值观通过评选而呈现,无疑代表了我们共生的大时代的价值取向。所以我更希望同学们努力从“小中见大”中感悟时代与艺术之光。
邱志杰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实验艺术学院院长
图片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雕塑系的评选活动,感谢雕塑系的邀请。雕塑系的教学历来是严谨和开阔的,从每一次的校内教学检查和每一次的毕业展的作品面貌来看,学生作品的活跃度都是极高的。在景德镇的陶溪川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看到了雕塑系所做的六个工作室的六个展览画册,其中学术脉络梳理得非常精细,学生对于艺术的思想维度也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让我非常感动,从这个层面来讲,雕塑系是扛住了我们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的“一片江山”。
我认为雕塑系的“我的2021”学生优秀创作展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功能,我们可以看到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的同学会有更多的创作作品,那些拿课程习作出来的很可能是比较低年级的同学,我就在思考,“我的2021”的意义就是促使我们的同学认认真真的做习作,因为习作和创作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割,我们会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将一件课堂习作变成一件神完气足的创作作品,我觉得这个活动在帮助同学们打通课堂和未来作为雕塑家之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雕塑系的同学们不太会写作品阐释的文字说明,我愿意为雕塑系的同学做一场讲座,以一个策展人的身份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参展经验。祝贺获奖的同学们!谢谢大家!
孙韬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教务处处长
图片
感谢各位专家,各位评委,感谢孙振华老师,唐尧老师给予我们的支持,我已经参加了多次雕塑系年度学生优秀创作展的评审工作,每年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在评审193件作品的过程还是挺劳神的,但是很多作品都让我充满了感动,这些作品的创意和实验性真的都很好,我觉得获奖本身并不是一个最重要的结果,重要的是同学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对课程作业和日常创作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我想这也是中央美院一以贯之的教学特点。因为我在壁画系进行教学工作,这个活动让我想到了壁画系曾经的创作学社非常红火的场面。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们可以举办实物展览,我相信这些作品的实物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强烈的感受。祝贺雕塑系的同学们,我代表学校教务处祝福你们!
白晓刚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基础部主任
图片
特别荣幸已经是第二次来参加雕塑系年度学生优秀创作展的评审工作了,今年“我的2021”,看到作品的时候很兴奋,也很过瘾。但是整个评审过程又挺艰难的,因为今年作品基数很大,年级跨度也大,优秀的作品很多,相比上一届影像作品也增加很多,很认真的把所有作品都看了几遍,同学的作品非常有趣好玩和让人感动。评奖觉得特别难做出选择。
今年的作品类型非常丰富,可以看到雕塑系的整个教学的非常全面的呈现。在评选的过程中,大多数的作品让我们看到同学们已经进入到一个创作表达的状态,充满生机,很令人感动。他们不仅关注自己的内心,在作品中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不同语境下的多样表达方式,和对学习过程和个性探索的热情。
今年雕塑系对基础部的教学工作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我们邀请了雕塑系的牟柏岩、柳青、李展三位老师参与到了基础部的泥塑课程中,泥塑课程作业呈现出非常好的作品,通过课程让一年级同学们更多更直接的了解了雕塑专业,在基础部的同学们面临选择进入专业院系学习的时候会有更加明确方向和选择。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艺术人生中保持敏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再次感谢张伟老师的邀请。这也是一个让我特别享受的欣赏和学习的过程!祝福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