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自然之声”生态艺术设计大赛—

发布时间:2025-07-03      截稿时间:2025-07-30      阅读量:127次     

  以“森林疗愈”为创作主题充分运用在地元素通过多元艺术形式构建具有森林疗愈特色的山地空间这样的生态艺术设计大赛你心动了吗?
  首届“自然之声”生态艺术设计大赛——北京森林疗养与自然研学国际示范基地在地营造设计
  诚挚邀请全国的艺术专业师生、设计工作者及跨领域创作者来到密云长峪沟北京森林疗养与自然研学国际示范基地,参与首届“自然之声”生态艺术设计大赛。此次比赛以森林疗愈为创作主题,旨在深入挖掘长峪沟基地蕴含的丰富森林疗愈资源,充分运用当地独特的地理风貌、民俗文化与自然资源等在地元素,通过装置、雕塑、设施等多元艺术形式描绘出独属于北京森林疗养与自然研学国际示范基地在地语言,构建具有森林疗愈特色的山地空间。本次艺术营建征集范围包括雕塑、景观装饰、基础设施等轻量型户外艺术作品以及室内小型美陈。主办方将在参与作品中遴选出最能体现长峪沟在地文化,最具创新性与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并邀请创作者到长峪沟进行在地营造,创作作品将在北京森林疗养与自然研学国际示范基地长期展出,与参观者展开持续的艺术对话。
  PART 01.
  大赛背景
  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资源循环利用,响应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联合北京林学会发起“自然之声”生态艺术设计大赛,聚焦因自然灾害倒伏的树木资源以及当地的草木、土石等自然资源,鼓励通过艺术化、功能化改造,赋予废弃木材等天然材料新生价值,打造兼具生态效益、文化内涵与实用功能的公共艺术品,助力乡村环境美化与文旅产业升级,传递可持续设计理念。
  PART 02.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北京园林绿化局、北京林业大学主办单位: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京林学会承办单位:北京东邵渠镇政府、北京驿林自然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支持单位:北京设计学会、北京交叉科学学会、中国农林高校设计艺术联盟、北京生态文化协会
  PART 03.
  征稿对象
  欢迎来自全国文化艺术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及爱好者参与,包括学生、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爱好者等,参与人应具备成熟的艺术创作能力。
  PART 04.
  比赛内容
  参赛者需利用因自然灾害倒伏而被回收利用的树木(由主办方统一提供原材料)辅以其他自然材料,设计并制作雕塑、景观装置、基础设施等轻量型户外艺术作品以及室内小型美陈等。作品需满足以下要求:生态性:体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材料浪费;在地性:融合密云本土文化、自然风貌或康养基地特色;创新性:设计新颖,兼具艺术价值与实用功能;安全性:结构稳固,符合公共空间安全标准,工艺能够满足户外长期放置要求。
  PART 05.
  赛道主题
  公共艺术赛道:生态雕塑、景观小品、装置艺术、公共设施(休憩座椅、长凳)等公共艺术品,目的是打造长峪沟森林疗养与自然研学文化地标。互动体验赛道:创作可参与、可互动的木艺装置(如自然教育、儿童游乐设施、科普互动装置),丰富长峪沟森林疗养体验。手工艺品创作赛道:利用当地自然材料,设计制作精美、有意义、可陈列的手工艺品(如拼贴画、工艺摆件、装饰品等),为基地增加自然创作的一抹亮色。
  PART 06.
  征稿时间
  大赛启动:2025年6月30日北京密云长峪沟媒体发布大赛主题宣传信息,宣布赛事正式启动。
  电子版作品征集:2025年7月1日—7月30日参赛者需围绕“自然之声”主题,提交原创设计方案。作品要求见下方文字。方案需突出生态性、在地性与创新性,融合长峪沟特色场景。主办方将组建专家评审团,从文化契合度、艺术表现力及可行性三方面进行初评。
  初评公示:2025年8月15日初评结果将通过公众号及邮件同步公示。入围作品将进入下一步深化设计阶段,创作者需根据评审反馈优化方案,并与主办方技术团队对接材料与工艺细节。公示期间开放公众投票通道,票数最高的作品将额外获得“人气创意奖”。
  深化设计及在地创作:2025年9月1日—10月1日入围创作者将受邀入驻北京森林疗养与自然研学国际示范基地,享受免费食宿及专业木工设备支持。此阶段要求参赛者利用主办方提供的倒伏木材,在自然场地中完成作品实体制作。创作过程将通过短视频记录,并在社交媒体实时分享,展现“艺术赋能乡村”的实践历程。
  终评及颁奖:2025年10月5日终评环节由学界、业界权威专家及在地村民代表共同参与,从艺术价值、功能实用性、生态可持续性等维度进行综合打分。颁奖典礼设于长峪沟森林舞台,现场揭晓“公共艺术”“手工艺品创作”“互动体验”三大赛道的金、银、铜奖及优秀奖,并颁发证书与奖金。获奖作品将陈列于基地核心区域,成为基地对外展出新名片。
  PART 07.
  作品要求
  每件作品需提交不超过10张的彩色电子版实物图/效果图,要能体现作品的局部及整体效果,并请在作品提交页面注明作者姓名、职业、联系电话、邮箱,提交相应的创作说明(不少于300字),每一团队或作者限交3套方案作品。静态文件要求:1500像素×2200像素,100DPI,JPG格式,文件不大于10MB。动态文件要求:不限,GIF格式文件不大于10MB,MP4文件不大于200MB。
  PART 08.
  奖项设置
  每个类别分别设立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金奖(1名):奖金10000元银奖(2名):奖金各5000元铜奖(5名):奖金各1000元优秀奖(10名)
  注1:所有入选者将获得“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与“北京志愿者时长”;且可成为北京林学会会员。注2:获奖作品将在可保存期内长期陈列于北京森林疗养与自然教育国际示范基地。
  PART 09.
  大赛声明
  参赛作品须为原创,未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对入选获奖作品主办单位有无偿使用权(包括用于展览、出版物、媒体网络宣传等)。参赛者需确保材料使用符合环保规范,禁止使用非主办方提供的倒伏树木;主办方对赛事安排保留调整权利,并承担作品制作阶段的场地与基础技术支持;作品安装及展示期间的安全责任由主办方承担,创作过程中的安全由参赛者自行负责;本公告最终解释权归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京林学会。
  PART 10.
  投稿及咨询
  投稿邮箱:adc bjfu.edu.cn联系电话:010—62336564官方网站:https://ad.bjfu.edu.cn/投稿文件名:赛道主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如有任何报名相关疑问,请邮件与我们联系)
  项目地介绍
  密云长峪沟北京森林疗养与自然研学国际示范基地现场

  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的长峪沟自然休养林是集疗养、教育、科研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国首家、国际化的森林文化创意示范园区。这里拥有森林疗养中心、森林文化创意中心、农耕文化展示中心、森林资源科研示范中心。3000亩森林体验林中的场域包括:北方特色梯田、林间教室、森林舞台、露营地、农耕体验、药用植物园等。人们通过欣赏植物景观、在森林中触摸植物枝叶、林中冥想以及参与疗愈活动等方式缓解压力,获得身心疗愈,是京郊一处不可多得的亲自然、近自然、赏自然的去处。以木为媒,重塑自然之美;以艺为桥,共筑乡土未来!诚邀设计师、艺术家、高校团队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https://mp.weixin.qq.com/s/EGWQUITQA8wr3TJsHHdC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