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奖作品赏析 |

发布时间:2020-02-02      阅读量:11959次     
  事实上,
  设计师都是伟大的,
  他们用心血刻画城市和未来。
  南京老烟厂更新国际设计竞赛是一场集思想、艺术、创意为一体的建筑设计的角逐。从项目启动、竞赛发布,到设计师系列沙龙、竞赛终评,这些过程中,汇集了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各位建筑设计师们对城市更新改造、老烟厂旧址改造的思考和对南京未来的期待。感谢大家带来的思想交锋和灵感碰撞,谢谢您的支持!
  2020.1.10线下终
  ←左右滑动→
  优秀奖作品展示
  1
  获奖单位|北京大木佰禾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作品名|共言巳ALLEY DESIGN
  设计师|林海、Kai Liu、张梦微、刘凯欣、LaurèneBelcour、徐瑶
  ▼上下滑动
  |作品阐述
  改造设计概念:本项目名称是“共言巳”,是将中国汉字“巷”打碎,融入设计核心—“言”,得到“共言巳”。我们的设计概念也是一样,不破不立,利用局部打碎,剪切的设计手法,解决了原老烟厂,体量大,较封闭,难停车,缺少公共空间与配套设施,缺少公共绿地等问题。改造设计策略:对于原建筑体量,在巧妙削减与裁剪的同时,尽可能的保留原建筑的结构与外墙。保留外立面同时,进行局部设计,产生碎裂感。保留原建筑外墙材料,局部采用南京传统建筑材料----青砖,同时引入新的玻璃金属材质进行对比。在老建筑自身破与留的平衡基础上焕发新的设计生命。新功能的注入与设计空间打造:主体建筑功能以创意办公空间为主。将原有建筑室内中庭释放出来变成室外设计广场,打破常规,创造活泼而且戏剧化的室外公共空间。考虑南京当地多雨季节,利用骑楼与坡道引导公众通达到位于二层的设计广场,公共空间围绕设计广场布置,包括,博物馆,画廊展厅,小剧场,影院,图书馆,咖啡厅等。北侧配套餐饮空间以及设计商店。西侧作为配套设计师公寓。主体建筑体量进深较大,引入“碎”的概念手法,为办公空间,增加更多的室外平台与屋顶绿植。利用屋顶与室外休息平台,创造出美妙的绿色立体花园,提供舒适的办公空间环境。屋顶采用太阳能板,绿色屋面技术,结合雨水收集等绿色智能科技,打造节能环保的新一代未来绿色设计公园。
  2
  获奖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作品名|翻转街区Flipped Blocks
  设计师|赵亮、宋静怡、姜鹏鹏、范伟、姜昊、吴越、王华琳、于爱民
  ▼上下滑动
  |作品阐述
  核心理念是翻转街区。通过底层架空第五立面利用、创意功能的植入、城墙及工业文化与未来模数的结合,实现街区的图底翻转、业态翻转、古今翻转及今未翻转。灵感来源:南京微高空间启发了屋顶空间的利用,尤其是南京城墙马道激发了方案的漫游空间,同时瓮城文化的三进空间启发了建筑空间利用的层次感。智能AI及智慧城市的发展让硅巷融入了空间句法计算,量化建筑设计;同时模数规整空间的方法适用于工厂改造。技术来源:①GIS及Depthmap:GIS分析基地周边点状业态Poi值,便于发现及解决问题;Depthmap用空间句法从区域、地块、建筑三个层面上分析连接度和集成度,便于发掘建筑中的活跃空间,分析交通问题。②网络智能管理:空间句法分析出的建筑活跃空间可置入网络智能管理,共享各个功能分区数据。③装配式结构:立面及建筑结构采用便捷装配。设计说明:南京老烟厂改造地块西邻民国建筑群,北侧及西侧为居民住宅区。因此园区北侧及西侧局部底层架空形成街区翻转面向周边及城市居民开放,北侧建筑(CD)同基地内民国建筑结合形成多元文化空间,屋顶形成南京文化表演区。园区东南侧建筑(M)空间尺度大,临近东侧主干路太平北路,交通量大,可达性高,且临近东大科技园及四牌楼校区,可改造成建筑设计创新产业园,同时结合智能大数据置入高可达性的红色金属体块作为智能共享空间,根据柱距确定6米的模数,用模数化规整M,以网格切割模式组织格栅空间应用于各个功能;同时形成太阳能板、信息收集板、展示屏幕等装配式立面;屋顶空间进行装配式钢结构加建,进行未来建筑的模块化生长,形成错落空间平台、漫游步道、屋顶花园。园区西南侧建筑(K、J)临近居住区,应形成园区配套创客公寓等静区业态。
  3
  获奖单位|东南筑境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作品名|核·聚·变EXPLODE CITY
  设计师|金荣、刘志军、费移山、徐义飞、袁雷、伏雯静、柯璞、解天宽、顾泽君、汪洋
  ▼上下滑动
  4
  获奖单位|Coldefy&Associates
  作品名|巷源坊ALLEY FUN
  设计师|赵旭东、武向阳、尹蕾、Jeff HE
  ▼上下滑动
  |作品阐述
  规划策略:呼应打造公共文创产业集合这一概念,城市尺度上,我们在硅巷基础上提出建构以东南大学为出发点的城市环路,将园区南北向打通,与东面道路连接,成为整体环路的一部分,并由此形成“漫步街区“;考虑到东侧的人流,由城市主干道向场地通过三个次级道路延申,决定了三排建筑并列的结构;建筑设计:1.体量处理首先,对原有结构进行合理局部拆除,保留端部楼梯空间,形成U型办公空间,保证各方位采光;中部广场空间可用作建筑搭建等活动;其次,中间体量间的缝隙空间单独处理,作为各结构楼层间的主要交通空间;北侧体量距离住宅建筑过近,削减该侧厂房层数,创造社区步行空间。2.建筑设计建筑首层空间局部架空,主要为商业配套功能,创造漫步街区;中间层作为主要办公空间;建筑体量由北向南阶梯状增高,屋面作为城市空中花园,提供户外活动空间;场地的东南角设置展览性地标,并作为访客与办公之间的过渡缓冲空间;U型中部玻璃盒体量则作为通往各个办公的主要大厅空间;漫步街区北侧的建筑主要设置教育类配套功能;场地南侧的漫步街区入口处体量引入物料图书馆概念,兼具展览与咖啡功能;西侧与北侧设置地下停车场。室内设计:室内设计的核心概念在于延续室外的体量感以及满足空间的本质需求。盒子状的虚体量相互咬合串联,形成参观流线。材料上使用混凝土与金属网搭配,突出空间年轻活力的气质。运营方式:改造后的园区将以先进开放的方式运作。除了传统的租赁盈利,可引入绿色年轻的商业品牌,最好与建筑设计相关。同时,东大建筑系可在园区内设办事处或工作室,成立”校园外的校园”,增强学术界与职业建筑师的互动。
  5
  获奖单位|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作品名|重构城市Restructuring the City
  设计师|杨侃、武苗苗、王峣、潮书镛、吴慧敏、王春燕、方园园、陈紫葳、陈红云、李谷羽
  ▼上下滑动
  |作品阐述
  本方案将通过“城市硅巷——南京老烟厂更新”设计研究,探讨以下问题:1.工业厂区作为以工业生产为目的而建设的一种特殊物质空间形态的建成环境,如何结构性地融入城市?2.工业建成环境的再生,如何在南京老城核心地带成为一种城市机制?3.非人性化的工业建成环境如何适应人的尺度、行为和生活?概念:交通-城市交通结构重整。将碑亭巷两侧石婆婆庵道路由错口改为顺接,与碑亭巷形成十字路口,较大地提升该道路东段的疏散能力。概念:停车采用机械式停车系统和路面停车位结合的方式解决停车问题,并对成为公共空间“景观”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概念:公共空间在停车空间上覆盖的平台,形成了位于4.3米至6.2米标高的外部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被建筑体量围合、划分为东侧的“雕塑庭院”和西侧的“冷却塔广场”。两者之间由机械式停车塔楼之间的绿化廊道连通。概念:内容程序在产业、社区和城市中心之间,方案试图通过内容程序的设定,将周围城市的不同“能量”导入园区,从而激发园区的活力。将原货运通道转变为设计产业集群中的“创意内街”。“内街”北侧拟设置工坊、建造实验、材料展示等空间;“内街”南侧部分拟设置设计类联合办公空间。“内街”成为两侧的设计产业集群与城市交流的场所。方案拟将园区东南角部分作为“建筑文化综合体”,融入大行宫文化建筑群,成为文化展示、信息交流场所。园区西侧与周围居住小区、社区医院和学校等联系紧密,拟作为“社区文体休闲街区”,既服务于社区、园区,也面向城市。•“设计产业集群”方案考虑了不同规模、发展阶段和模式的建筑设计企业或个人使用共享空间和设施的可能性。除了对空间、设施等涉及物料、媒介的流动、传递,也依赖于便利的物流系统。•建筑文化综合体•社区文体休闲街区。概念:流线流线是内容程序内在关系的物化。既提供高效的服务性流线,也设置公共空间中的“漫步”式流线。概念:支撑体为了支撑、容纳上述交通、停车、公共空间和内容程序等层面的重新组织、引入和整合,局部结构将被移除,并通过叠加、附加和并置的方式增加新的结构体。内部车行流线组织调整后的石婆婆庵东段,园区西南角,设置园区主要车行出入口。原厂区内回车道作为园区内部主要车行流线,并由此引出服务于园区各部分停车的车行流线。同时,园区内部车行流线可提供医院落客,并在西侧与玄武医院交界处设置服务性车行通道。
  6
  获奖单位|散文建筑工作室
  作品名|漫游一座建筑、体验一座城
  设计师|丁彦乔、丁彦君、王珊、冯艳
  ▼上下滑动
  |作品阐述
  本项目最主要的设计概念来自于西方的建筑理念“建筑漫游”和东方的园林理念“借景”的综合利用。利用平缓的坡道将公众引导至更高的位置,并在过程中设置景观节点,此为“建筑漫游”;景观节点皆为城市中已存在的景色,我们仅仅是通过框景、借景的方式将其重新构图并加强其美感,是为“巧于因借”。地处关键位置,借势而为本项目位于衔接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长江路文化街区等地块的关键节点位置,是成为宣传和标示玄武“硅巷”的关键项目。一体化设计,标示“硅巷”重要入口因此,我们将本项目及其他空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这将成为人流进入玄武区“硅巷”的重要入口。空地改造成城市广场绿地空地改造成为城市休闲绿地面向城市居民和游客,为项目的形象展示和过渡空间。园区入口三个入口分别设为公众入口、工作人员主入口、车行入口。立体漫步路线的由来项目本身被老城区内密集的建筑紧紧包围,因此我们采用西方“建筑漫游”和东方“借景”的概念,组织一条以“立足艺术”(原国立美术馆旧址)、“对话过去”(总统府)、“携手自然”(幕府山)、“继往开来”(新街口)的立体漫步路线。建筑漫步的优势空间的开合、明暗、大小都经过细致的考虑,力求给参观者丰富的空间体验。“一园两心”的园区模式我们主张将工作空间和公众空间进行完全的分离。开敞空间作为设计师交流和休息的场所,部分建筑面积可面向公众开放,提供展示、休闲、阅览等使用功能。大进深建筑的调整小进深建筑稍加改造后,作为办公建筑使用。M栋进深较大,可加入第二个天井,并通过大量白色混凝土饰面加强空间反光效果。建筑节能节能方面,各空间相互连通,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形成供电循环。建筑设计界的“前店后厂”模式公众与办公空间之间的形成接待、展示等功能性过渡空间。建筑材料建筑立面材料主要有:改造中回收的旧砖、空心玻璃砖、白色混凝土、鲜艳色彩漆面的金属扶手、深灰色漆面的断桥铝门窗,等等。保留时光的痕迹设计中有很多设计元素都来自于老厂区之前的记忆。
  7
  作品名|金陵烟云JINGLING DREAM
  设计师|丁岩、刘曦文
  设计通过保留南京老烟厂外表,并通过“烟雾”赋予老烟厂“烟厂”的记忆,留住老一辈人的记忆,勾勒新一代人的幻想。根植于南京老城区小街巷,设计将这种小尺度街巷植入场地,分解成与周边融为一体的街区尺度,并形成新的触发点来激活周边街区,并以此为原型,带动其他小尺度老城区的新的发展。规划概念·功能策划设计层面,保留原有建筑肌理的前提下拆除局部建筑,架空部分底层,将入口空间适当打开。功能策划方面,主广场西侧以酒店、食堂、书店等配套功能为主,满足工作人群、及周边居民的使用需求。主广场以东为设计师办公区域,首层均为开放展厅,以上为自由办公区域,屋顶空间主要通过烟圈飞廊到达。立面由单位自主设计完成。景观概念·一体化融入使用圆弧作为母题,将建筑景观空间一体化设计。通过弧线铺地、烟圈飞廊、局部半圆铺地的叠加,丰富景观层次。建筑设计·新旧对话将老建筑划分成许多新单体,满足设计师成立单独品牌的需要和独立运营的需求。将首层打造成公共展览空间,屋顶打造公众休闲的城市屋顶花园,让园区的氛围更加立体化。室内概念最小化交通空间布置将室内空间最大化,而巷子则成为各办公空间的视觉交汇点,局部展示面由各家设计公司自行打造,丰富而活泼。总体而言,室内空间保留老建筑肌理,但设计公司可根据自己风格进行改造调整。
  伦佐·皮亚诺
  建筑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每一次都是重生
  可以说,因为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建筑才仿佛有了灵魂和活力。在"城市·硅巷——面向未来设计"「南京老烟厂更新」国际设计竞中,我们看到了所有参赛者们对建筑设计行业、设计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执着。这不只是情怀,更是对于推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深切责任感。为此,我们希望这种持续求知、专业投入的精神能够持续延续下去。谢谢!